本
文
摘
要
西方医学的血液循环理论认为,循环系统控制的血液流量理论,而血液是利用心脏搏动的动能往外冲的。但事实上,血液循环中的动能只占血液循环中总动能的2%,这2%的起始动能引发98%的位能推动血液进入身体的每一个部位。
那么,何为位能呢?在那个位置?位能就是血管壁上的弹性位能。我们的血液从心脏出来后,事实上是通过180度的升主动脉进入一个大拐弯,将动能转化成位能,在这个位置,借助于肺循环带来的血氧,产生新的推动力,不断的进行规则性的脉动收缩、舒张,将血液挤压推进,直接送达到五脏六腑、头部、四肢等末端,满足器官新陈代谢的需求。正如河流一般,无论长江还是黄河,都是九曲十八弯,每一次拐弯,都是积蓄能量的过程,在上游共振的脉动下,并在“拐弯处”形成新的位能,促进血液循环的不断推进。
那么我们血液循环中的“共振”动力是什么呢?是我们永不间断的呼吸,是呼吸给血液中不断递送的“氧气”,血液循环中的起始动力来自于我们的心脏跳动,推进血液不断流向全身的就是我们通过肺循环递送来的氧气。我们在一呼一吸之间,不断地在给血液补充氧气,推进动脉血的循环,同时,亦通过一呼一吸带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推动静脉血的回流。如果说心脏是发动机,那么我们呼吸的氧气就是汽油,通过心脏这个发动机不断地给人体补充动力,再通过各个拐弯处积蓄位能,继续产生新的动力,直至把血氧送达毛细血管的末端,满足机体的需求。这个产生位能的“拐弯处”,就是中医理论中的“穴位”,穴位就是血管的交汇处,就是我们道路上的立交桥。大穴位是立交枢纽, *** 位是三岔路口。如果血液循环不好,出现麻木、疼痛的现象,就是穴位淤堵,血流不畅,此时只要疏通穴位,让血液畅通,麻木与疼痛很快消失。中医的针灸为何见效快,主要就是那根神针总是直插关键穴位,快速疏通淤堵的枢纽立交,其原理就在这儿。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中医的经络是什么,为何如此重要了。中医理论体系中的经络,就是我们循环系统的路径,穴位就是循环系统通道里的交通枢纽与岔路口,是黄河奔流中的九曲十八弯。如此简单,如此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