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龚琳娜的歌欣赏不来(龚琳娜唱的神曲是),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龚琳娜的歌欣赏不来(龚琳娜唱的神曲是)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龚琳娜的歌欣赏不来(龚琳娜唱的神曲是)

我这个人最不怕风雨了,经常对着大风大雪唱歌。人在那种强烈变化的气候里,会很快吸收到大自然的能量。

9月12日晚,龚琳娜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开启了她的国风音乐会——行走的声音。剧场外风雨交加,音乐会现场的崇明山歌《潮水娘娘》和诗经《风雨》显得格外应景。

在四处采风中“寻根”

人们对龚琳娜的了解,始于那首魔性的《忐忑》。后来《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等歌曲的持续走红,让她成为了大家心中的“神曲”代言人。

但除了这些作品之外,她还是一个致力于探索中国民歌和国风音乐文化根基与边界的“行者”。这些年,她走过云贵、陕甘、闽南......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四处采风,寻找和学习当地的民歌,也积极探索古诗词、戏曲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用音乐表达真正的“中国风”。

12日晚的开场曲目,龚琳娜选择了自己家乡贵州的布衣族民歌《好花红》,这是一首她从小唱到大的歌曲,充满浓浓的乡音情怀。

国风的概念这两年特别流行,在我看来所谓的“风”应该是有地域特色的,我们要寻找到国风的根。现在自媒体上很多年轻人也有很多国风国潮的内容产出,创造力也有,但是他们不出门,靠听各种各样的音乐制造15秒的内容来获取流量,这其实是没有根的。

于是,为了真正地传承国风,龚琳娜用自己的双脚开启了“寻根”之旅。

她去云南红河,看到了彝族的热情和哈尼族的内敛,发现村民的性格也影响了两个相邻民族的音乐风格。“哈尼族常常被彝族的光芒盖过了,我就想着一定要把哈尼族的音乐也带到舞台上让人们听到,于是就有了这首《布谷鸟叫了》。”在现场,一些观众还拿到了互动道具——彝族的烟盒,在龚琳娜的带头下烟盒变成了打击乐器,全场观众一起用彝族的物件奏响了一首哈尼族音乐。

她去山西采风,才知道多年前自己为电视剧《血色浪漫》演唱的插曲《圪梁梁》原来不是陕北民歌,而是地道的山西民歌,原名叫《那是个谁》。“因为电视剧讲的是陕北的故事,于是连我自己都误解了这首歌的来处。”在与歌曲创作者之一的杨仲青交流后,龚琳娜决定也要由自己解开大众的误解,了解山西民歌的独特风味。

去福建,她学会了闽南语,演唱了《丢丢铜》;去山西,她学会了用“呆呀个呆”来表达“亲爱的”;一首《茉莉花》,她可以用江苏、河北和东北三地方言唱出完全不同的味道。和当地村民们同吃同住,龚琳娜不仅学会了各地方言,也了解到了每一种民歌背后的情感、文化和当地的民风民俗。

从崇明山歌到金嗓子周璇

这一次在上海演出,龚琳娜特地准备了崇明山歌《潮水娘娘》和两首周璇曾演唱过的经典曲目《四季歌》《不变的心》。

第一次听到《潮水娘娘》的时候,龚琳娜就特别喜爱,甚至想过找到原唱去学习。后来她了解到原唱张小末已经离世,就更加希望通过自己的演唱把这首民歌传承下去。

“我亲自去崇明拜访了张小末的哥哥,他会唱一点,教了教我。然后又拜访当地人,请他们一个拼音、一个拼音给我标出来去学习。”崇明山歌中的方言晦涩难懂,贵州出身的龚琳娜整整学了3年。神奇的是,第一次演出时,也与这一次音乐会当晚一样,是一个阴雨天。“我想这就是天人感应吧。”

除了上海本地的民歌,周璇、李香兰、白光等上海20世纪40年代的流行歌星们也都是龚琳娜研究的对象。“上海可以说是中国流行音乐的源头,当时那一波歌手最大的特点就是唱歌有民间的味道,甚至能够把很多伦巴、探戈音乐唱出中国风。”

在当晚的音乐会上,龚琳娜选择从周璇开始,把中国音乐的韵味和流行的节奏结合起来。“我希望整场音乐会不仅有田间地头的民歌,也要有代表城市的歌,这是民族与流行的结合。”

这些年,龚琳娜的歌一直给大众“奇怪”的印象。即便如此,她也并不打算做出任何所谓“迎合时下年轻人”的别扭改变。

“像《丢丢铜》这些歌都是早就存在、被传唱了很多年的朴素民歌,只是人们不了解,才会觉得奇怪。所以我才要做这件事,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要在精神上引领年轻观众,并不需要迎合,自然会有新的音乐成为流行。”

更多龚琳娜的歌欣赏不来(龚琳娜唱的神曲是)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