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看到这么多人黑这首歌,我觉得这些人对艺术的态度太狭隘。 先说我现在对民谣的态度:还没有大师,期待大师的出现把这种艺术带上新的台阶。 现在赞最多的回复“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真是一句极尽讽刺又让人想赞的犀利话语,分割线下甚至列举出什么“上岗资格”来埋汰民谣歌手的专业基础,欲将民谣打入十八层地狱。 其实一两年之前我对民谣的态度也大抵如此,在丽江见到各式各样的民谣歌手,的确有的强说愁,有的唱功可笑,有的甚至连节奏节拍都找不准…和几个丽江“著名”民谣歌手吃饭喝酒,他们还有人在讨论准备创作一首“三拍子”的曲子,我嘴上不说,实际上心里轻蔑一笑:呵呵3/4拍,你写圆舞曲呐? 以上种种,以及现市面上各式民谣,的确让当时的我对民谣的态度大多以嘲讽相迎。但同时,我也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被一些优秀的民谣表现打动,就好像不管你到没到三四十岁,每个人听到同桌的你,都会被感动到。我也总是在偶然间吉他响起时有一身鸡皮疙瘩,但是事后去推敲又发现很多细节看起来是那么粗糙,一直不理解那些时候打动我的是什么(特别是很多歌曲第一次听到的时候),为什么用专业标准和眼光去评判的时候难以发现价值的东西竟然会打动我? 如果不是歌有问题,那么就是我有问题,要不…就是那些评判的标准出了问题! 一直寻找这些原因未果,直到我想起了艺术史上那次伟大的革命。 专业标准对民谣一切的批驳不就像当时法国学院派对印象派的批判一样一样的吗?甚至有大师嘲讽印象派就像是没画完的草稿! 《印象·日出》-莫奈 对比当时从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主义绘画的精美,印象派确实只能说是草稿,甚至连一些大师的草稿都比不上 达芬奇手稿 印象派当时的地位确实连“上岗资格”都没有,法国皇家艺术沙龙展当时拒绝一切印象派作品。没办法,第一次印象派画展,只能在巴黎随便找个屋子(据说在艺术沙龙附近)开办。 但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印象派之后的后印象派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开端,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为印象派影响至深的后印象派画家还有文森特·凡·高。 其实很多时候民谣打动我们的的,并不是多么精准的音乐技巧,而正是像印象派那样,拥有在一眼之间、一句之内打动你的魔力。 在这里我可以给大家对比一下
jam原版七月上
http://i.y.qq.com/v8/playsong.html?hostuin=514350653&songid=&songmid=004YgAyA42vKKq&type=0&platform=1&appsongtype=1&_wv=1&source=qq&appshare=iphone&media_mid=004YgAyA42vKKq北京看见音乐有限公司发行,刘旭阳翻唱的七月上
后者作为专业的音乐公司制作,由专业歌手翻唱的歌曲,无论制作上的编曲以及歌手音准、技巧还是在情感表现(仔细可以听出来歌者努力在把控的情感)上,都显得更专业、更准确、更精致。
可是…可是,好听吗?
我就不说很多人听了第一反应后说的“难听死了”,难道真的有人会说这比原唱好听吗?同样的词曲,为什么更专业的公司和歌手做出来的反而效果起到了反作用?
可见不管是音乐也好,美术也好,艺术打动人从来靠的不是技巧上的精准、专业上的高品质。而是从你的灵魂深处,轻抚你的心灵。touch your heart form your soul.
诚然,民谣现在没有大师,没有大师创作出那些惊世骇俗的作品来敲击我们的灵魂,来引领民谣的革命,来促进民谣的质变。但是,当我们拥有开放、包容一点的心态,像去接受印象派、接受现代艺术一样心态去接受民谣,期待他的改变,而不是用林夕的词去对比一个小女孩。我相信有一天大师会来的,毕竟,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
最后对这首歌以及jam的评价(好像这才是题主问的哈哈),引用高晓松的一句话:有些人,是你选择了音乐;有些人,是音乐选择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