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善战者无赫之功也(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出自哪里),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善战者无赫之功也(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出自哪里)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善战者无赫之功也(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出自哪里)

《孙子兵法》有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其内涵在于善战者往往没有卓著的战功,相比于其他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战将,真正的善战者善于事前有备,防微杜渐,以最小的牺牲博取最大的利益。因其准备充足,导致战局往往呈现一边倒的态势,缺少戏剧性,无法成为外行人的谈资。

谈论到近代史时,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等元帅和大将的赫赫战功常为人所乐道,却很容易忽略了十大元帅之首、和毛主席并称“朱毛”的朱德元帅。

朱德元帅出生于清末一个佃农家庭,先后经历了私塾教育和现代教育,并在23岁时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因为成绩优异,被选入特别班,并分配至云南新军。时逢中国大地革命之势星火燎原,朱德参加了响应辛亥革命的“重九起义”,并进入川南响应反清斗争。

1914年,朱德被调入云南边境驻防。由于边境地区地形复杂、匪患严重,在剿灭土匪的过程中,朱德总结出了早期的战斗经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即游击战思想的雏形。在第二年,朱德参加了反袁世凯复辟的护国战争,屡建奇功。

早在1909年讲武堂学习期间,朱德就已经有了家国意识,加入了同盟会,但是始终缺乏理论指导。在1920年,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他意识到依靠传统的军事斗争的办法是有缺陷的,需要找到一条新的救国图存的新道路。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前往上海拜见了陈独秀并希望加入中国 *** ,却遭到了拒绝。由于对党充满信心,他继续前往欧洲考察,并终于在德国找到了周恩来,加入了中国 *** 。在德国的学习过程中,朱德完善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理解,并对军事指挥进行了科学和艺术性的升华,“必要时可以化整为零、拖队伍上山”,这样的作战思路成功的保存了我军的革命火种,也为未来的游击战奠定了基础。

1927年8月1日,朱德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部队濒临绝境,军心不稳,人心思变。此时此刻,朱德稳定了军心,“愿继续革命的跟我走”。最终将革命的火种保存下来并带入到了井冈山。在1935年,长征途中,革命同样遭遇了危机。遵义会议时,朱德坚定的支持领袖同志的主张。在红军懋功会师时,红四方面军的负责人张国焘与中央相悖,此时朱德坚定的站在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一边。两次关键的抉择成功挽救了命悬一线的党和红军。

1937年全面抗战以后,朱德担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在敌后战场开辟了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为我党的发展做出了铺垫,也让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延迟了进攻中国的步伐。

在解放战争中,朱德亲自规划并指挥了石家庄战役,是我军对大中型城市进行攻坚的先例。又亲赴华东野战军指导工作,并协助领袖规划三大战役。

在建国后,朱德在党、国家、军队的岗位继续奋斗,对军队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对兵种和院校人才培养进行了规划。

在漫长的一生中,朱德在每一个决定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无不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并领导党和全军向正确的方向前进。这种果决的判断力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对党的至高信仰,优秀领导力诞生于一次次严重的危急关头。陈毅元帅曾感叹到:“朱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众情绪低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群众的革命信念,这是总司令的伟大。”尽管历史是人民群众决定的,然而某些时刻某些伟人的力挽狂澜同样重要。而朱德元帅就是这样一个伟人。尽管毛主席更为耀眼,人们也仍然会记得朱德作为“红军之父”在历史中的关键抉择!

更多善战者无赫之功也(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出自哪里)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