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23年1月8日,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工作正式结束。据介绍,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谈判成功被纳入医保,Paxlovid因生产企业辉瑞投资有限公司报价高未能成功。
我们都知道,实际上辉瑞Paxlovid去年3月就已经有进了一些地方的医保,最终仍然因报价高未能通过谈判进医保,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一、现象:外企在中国市场偏向挣快钱,这可能是个最新的例子
据我观察,现在的一个趋势就是外企对自己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报长期期待,都打算挣快钱,这可能是个最新的例子。
大家还记得当年默克700万美元就转让乙肝疫苗技术吗?当年外企这么干也不是慈善,是为了官方关系和长期市场,看来以后很难再有这种事了。当然,站在另一个角度看,辉瑞Paxlovid不进医保,起码很多真的有基础疾病的病患家属自费还能买得到。因为在我看来,比如:如果高速收费,大家都能畅通无阻,如果高速免费,可能会出现各种水泄不通的局面。那么,为什么辉瑞不在价格上让步,因为对于辉瑞来说,这款药确实他们也不打算依赖中国市场,也不是一定需要依赖中国市场,那对于大幅降价后进中国医保这个方案肯定意愿不高。
数据显示:辉瑞的Paxlovid在2021年全球销量95亿美元,2022年Paxlovid在全球其他130多个国家销售大约220亿美元左右,Paxlovid就算卖3000人民币一盒在中国卖了10万盒,也不过3亿人民币,4300多万美元而已,就算100万盒也不过4亿多美元。同时,假设辉瑞真的能够降价到500元人民币,在中国大卖500万盒,销售额25亿人民币,也仅仅3.65亿美元而已。按照2022年销售额而言,仅仅占了辉瑞全球销售额的1.6%。
何况这个药是处方药,因此不存在放开让大家去买的可能性。但对辉瑞全球市场而言,我们国内的体量虽不至于忽略不计,但是确实无足轻重,也许还会因为在中国大幅降价让步影响到其全球市场定价体系。也就是说,美国的资本企业还是会看重利益的,即使商品是救死扶伤的药品,这不很正常吗?
二、分析:我觉得医保不妥协也没错,Paxlovid没进医保也是一件大好事
既然Paxlovid这药已经获批进口,我们就希望不进医保也能保证有货,把选择权交给患者本人。毕竟进不进医保只是钱的问题,让不让用是命的问题。
从期望来说,辉瑞Paxlovid的预防重症降死亡率未必划算,也许概率上每50-100次给药才降1次死亡,这对医保来说是不合算的,钱可以有更好的用处。但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估算是另外一回事,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更为重要的是,即使价格不大砍的话,Paxlovid也不应该进医保,为什么这么说?
根据人口计算的话,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亿,50岁以上有数千万未完成接种,没达到65岁但有两项基础疾病者不清楚有多少。还有免疫抑制状态者,包括器官移植者、因为各种肾病风湿免疫疾病等在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AIDS等也不清楚有多少。那么,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其实以上均是有服用该药的指征的,我们就按2.5亿来保守估计。一波感染下来,如果不砍价,需要5750亿,这还只是第一波感染。进入医保后最终导致需求人群不能按目的分配到手。要分配到的话,实际的量可能还要翻倍。再从另一个角度,我做个最粗糙的估算:为了减少1例新冠住院,我们需要用Paxlovid治疗多少人,需要花多少钱?
不区分年龄的高危患者:每使用Paxlovid治疗173.6人,可以减少1例新冠住院,花费40万人民币。
65岁以上的高危患者:每使用Paxlovid治疗68.7人,可以减少1例新冠住院,花费15.8万人民币。
40-64岁的高危患者:每使用Paxlovid治疗10743人,才可以减少1例新冠住院,花费2471万人民币。如果资源分配非常非常精准,严格给到65岁以上且高危,每减少一例住院要花15.8万元。如果资源分配比较精准,严格给到高危但不分年龄,每减少一例住院要花40万元。可如果资源分配把关不严,实际上分配给给中年的高危,每减少一例住院要花2471万元。可见,表面上价格是2300元,实际上其每预防1例住院的花费,在精准分配的情况下是高昂的,而在不精准分配的情况下更是天价。
三、本质: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推动辉瑞提高供给量,而非纳入医保
其实很多人对Paxlovid不满的价格因素不是2300,而是其1万3万5万的市场价。然而,导致这个市场价的根本原因是三点:
1、铺货不足;2、需求量超过其适应症的范畴;3、缺少竞品。明白矛盾点了吗?就算Paxlovid在全国范围医保全报销,只要铺货不到几千万、上亿盒的量,一定会流向市场,实际价格远远不止2300。而假如先足量铺货,其实就已经失去谈判价格的可能性,再怎么砍价也不会比2300低多少了。可见,从辉瑞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采用撇脂定价策略更有利,也就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降低产品产量,人为制造稀缺,从而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以尽快攫取最大利润,有如从牛奶中撇取奶油一样。
但请注意,企业能采用撇脂定价,有3个基础条件:
1、市场上有一批购买力很强,并且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
2、这样一批消费者数量足够多,使企业利润丰厚;
3、暂时没有没有企业推出同样的产品,本企业产品的被替代性相对小。目前来看,以上3个条件都是站在辉瑞一边的,所以从博弈的角度看,医保局如果在这样的时候以高价进入,只会强化1、2两个条件,既让自己成为“冤大头”,还让辉瑞更有撇脂定价的条件。我们先把“阿兹夫定片”这样的国产替代药纳入医保,助推阿兹夫定片被更多人接受,把上面说的条件3的影响逐步减弱,到了某个临界点,再去和辉瑞谈判,必然会拿到一个更优惠的价格,而且辉瑞还会努力把产量提上去,保证供应量。
因为一旦撇脂定价行不通了,企业就只能降价,同时提高产量,通过薄利多销巩固整体收益。至于Paxlovid,目前阶段先让市场调节稀缺品流向哪里,虽然也只是少数有权和有钱的群体先用上,但至少不是公费私用。最后的话:最大核心问题是价格和量,而不是进不进医保
总之,有些事情判断我们需要科学知识,但有些事情仅需要那些不证自明的常识即可。比如说美国医药利益集团是地球上第二大利益集团,他们用美国人均1万美元的医疗支出换来发达国家最短的人均寿命,而第一大的利益集团是美国的军工复合体,看懂了吗?
所以,医保这事大家抱有一颗平常心就好,大部分人也用不着,这是一款处方药,是否适合服用还要谨遵医嘱,有了特效药也不意味着不做防护措施,就可以随便出去浪。而我们只有加强疫苗接种、加速国产药物的获批,才能进一步降低对Paxlovid的需求的举措,也会是将来压价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