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汇总(脏腑辨证证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汇总(脏腑辨证证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医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对疾病所反映的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推断出疾病所在的脏腑病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中医讲的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人的各项生理活动都依赖于脏腑,各种病理变化也与脏腑密切相关。因此,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大多会影响到脏腑,致使脏腑功能出现异常改变的结果。脏腑辨证是辨证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哆咖医生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

中医有多种辨证方法,各有其不同特点,但在确定病位时,往往必须落实到脏腑。不落实到脏腑,辨证过程就没有结束,治疗也无法下手。脏腑辨证在临床诊治疾病时具有其他辨证方法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同时,理解了脏腑辨证,也有利于其他辨证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由于每一个脏腑都有各自生理活动的特点,各脏腑组织间的相互联系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反映出的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所以只有熟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规律,熟悉脏腑的病理特点,辨证时才能准确区别疾病所属脏腑,才能为进一步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这就要求有比较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的功底。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三部分。其中脏病辨证是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今天一起学习一下中医十二类脏腑辨证证型。

一,心肺气虚

临床表现 : 心悸咳嗽,气短而喘,动则尤甚,胸闷,吐痰清稀,声音低怯,头晕神疲,自汗乏力,面色淡白,舌质淡嫩,脉细无力。

病因病机 : 久病体虚,久咳伤肺,劳倦耗气,脾虚生气之源不足等,致使心肺气虚。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由脾转输而来的谷气,两者结合而为宗气。<<灵枢 . 邪客>>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心肺的功能活动,皆由宗气所推动,心气虚弱或肺气亏虚,都将形成宗气不足。心主血,肺主气,气以帅血,血以载气,因而心肺之气虚可以相互影响。

宗气不足则心动乏力,故而心悸,脉细无力。宗气不能推动肺气以行呼吸,则咳嗽,气短而喘,声音低怯。胸阳不振,肺气失宣,可见胸闷而吐痰清稀。心肺气虚,肌体缺少气血之供养,故有头晕,神疲,自汗,乏力,面色淡白,舌质淡嫩等症。

治疗原则 : 补益宗气。

二,心脾两虚

临床表现 : 心悸心慌,失眠多梦,头晕健忘,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倦怠乏力,或见皮下出血,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等,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脉细无力。

病因病机 : 多由病久失调,慢性出血,或思虑过度,劳倦太过等,以致心血耗伤,脾气受损所致。心主血而藏神,脾主运化而为后天之本,脾气亏虚,则生血不足,统摄无权,可致心血亏耗,思虑劳伤,耗伤心血,也要影响脾的运化与统血功能。故而形成心脾气血两虚症。

心血亏虚,心气乏力,心失血养,血不养神,故心悸,心慌,失眠多梦,头晕健忘。脾气亏虚,运化迟钝,故食少,腹胀,便溏。机体失气血之充养,则倦怠乏力,面色萎黄不华,舌淡脉弱。若脾虚失于。统摄,则血行脉外,可见各种出血,月经淋漓等,血虚亦可致冲脉失充,而为月经量少色淡。

治疗原则 : 补益心脾。

更多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汇总(脏腑辨证证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