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作者:莫孤烟
彭德怀与贺龙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都是湖南人,都出身旧军队,都独自拉起了一支队伍,都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都是开国元帅。但他们又有诸多不同,可以说是个性迥异、完全不同特点的人。
贺龙早年曾在江湖市井,终生不改豪侠本色,为人性情豪爽,重情重义,交友极广,直率耿直,热衷体育;彭德怀出身社会底层,终生艰苦朴素、律己极严,性情严肃刚正,不怒自威。除了带兵打仗之外,彭总关心民生疾苦,对经济工作也颇为内行。
在十大元帅中,彭总排名第二,仅次于朱老总。贺龙排名第五,位列林彪、刘伯承之后,陈毅之前。这一排名,是他们在军中地位的客观反映。
朱老总和彭总在一起
事实上,在十大元帅之中,贺龙的起点是最高的。我军诞生的标志是南昌起义,在参加起义的各路部队中,贺龙所率的20军3个师,人数最多,实力最强,是起义所依仗的主要力量,贺龙还是南昌起义总指挥,位在朱德、刘伯承等人之前,更不用说林彪当时还是连长,当时的级别和他相差太远。
而在同一时期,彭德怀只是湘军中的一名团长,和贺龙相比,地位差距也很悬殊。不过彭德怀领导发动了平江起义,一手创建了红五军和红三军团,成为井冈山根据地以及之后的红一方面军的核心骨干,他本人也成为红军中仅次于朱毛的重量级人物。
贺龙的本部人马在南昌起义之后,损耗很大,他本人回到湘西老家后白手起家,又拉起了一支红3军(红2军团),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红二方面军的骨干,贺龙本人也成为红二方面军的一面旗帜。不过,红二方面军无论是部队实力还是影响力,都远不及一、四方面军,可以说是一支偏师。
贺龙与战斗篮球队队员合影
贺龙在给部队讲话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彭德怀已成为整个红军事实上的前敌总指挥,山城堡战役就是他统一指挥三个方面军作战。显然,这一时期彭总在军中的地位在贺龙之上。到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彭是副总指挥,贺为120师师长,两人之间已经构成上下级关系。
会师之前,彭德怀与贺龙从未谋面,互相之间只是神交。不过,有一个人却与他二人都有密切关系,那便是段德昌。段是彭加入组织的介绍人,同时也和贺龙一道开创了湘鄂西根据地,也是洪湖苏区的负责人之一。段于1933年被冤杀,后人一般都把责任归结于夏曦。贺龙当时反对杀段,希望能留作自己的军事助手,但没能挽救,段德昌的冤杀成了贺龙的一大遗憾。
整个抗战期间,彭德怀长期在太行山主持前指,组织发动了百团大战,威震中外,军中威望除朱老总之外,无人能及。贺龙则领导开创了晋绥根据地,成为拱卫陕甘宁边区的屏障。由于晋绥根据地和八路军120师承担保卫大后方的重任,因此和115师、129师相比,他们的仗打得少一些,部队发展也受到了影响,而贺龙本人在抗战后期,事实上淡出了对一线部队的指挥。
彭总在百团大战中靠前指挥
彭德怀和贺龙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是在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3月,胡宗南部大举进攻陕北,留守边区的几个旅加上后勤人员也不过2万人,保卫延安就靠这点家当。陕北的部队多来自贺龙旧部,但贺龙此时远在晋绥,在回延安之前需要有人暂时代理指挥。身为副总司令兼总参谋长的彭德怀主动请缨,得到了主席的批准。
彭总原本是坐镇中军帐指挥全局的主将,本不该直接指挥一支野战部队,代替贺龙指挥原本只是权宜之计。但彭总指挥西北野战军连战连捷,已逐渐打开局面,上下级之间的指挥磨合也渐入佳境,也就没必要再换贺龙来指挥了。
1947年7月下旬,总部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史称“小河口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五年内打败蒋军的计划,明确了陈赓兵团渡黄河进豫西的战略,同时组成了以彭德怀为书记的西北野战军前委,统一指挥西北所有的部队,担负起牵制并消灭胡宗南集团的艰巨任务。
贺龙与任弼时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明确了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统一领导陕北和晋绥的地方工作,使晋绥解放区进一步成为陕北的后方基地,“造成一个统一的后方,好让彭德怀放手去打仗。”贺龙当即表示听从安排。
这样一来,西北战场的分工,就是彭德怀主管前线作战,一门心思打仗;贺龙主持后勤工作,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贺龙把自己带出来的所有部队都交给了彭总,这在旧军队里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
贺龙和两位独臂战将在一起,左为贺炳炎,右为彭绍辉
西北战场条件极为艰苦,部队粮弹俱缺。贺龙尽最大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全力为前线提供弹药粮食物资。除此之外,当彭总和廖汉生、贺炳炎等原二方面军干部产生矛盾时,贺龙居中调解,耐心说服,维护了大局团结,其情发自肺腑,真诚感人。
直到1949年大进军,贺龙终于等来了一线带兵的机会。华北军区第1兵团调往大西北,成为第一野战军18兵团,由贺龙率领进军大西南,配合二野部队歼灭胡宗南残部,解放了成都。
解放之后,彭总曾有离开部队去搞经济建设的想法,但抗美援朝战争又把他推向了战场。可以说,自平江起义以来,彭总是不间断地连打了20多年的仗,无论功劳苦劳,绝大多数将帅难望其项背,十大元帅之中排名第二,理所应当,毫无争议。
彭总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贺龙作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在元帅中排名第五。有人对这一排名不理解,认为林彪当初在南昌起义时仅为连长,为什么排到总指挥贺龙的前面?实际上,早期的经历和级别只是授衔及排名的参照之一,林彪战功卓著,又是主席最为器重的爱将,加之年轻,当时的职位也处于上升趋势,作为红1军团、八路军115师、第四野战军的代表,排在第三位是有特殊原因的。而贺龙长期脱离了一线指挥,从直接的战果上看,不能和彭、林、刘相比,解放后又在体委任职,元帅排名不能排在林、刘之前,但凭借“南昌起义总指挥”的殊荣,以及他的功勋地位,也是要位列陈、罗、聂、徐、叶之前的。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