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十愿即普贤菩萨的十大愿,又称十大修行方法,分别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
请 *** 、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普贤菩萨心量如同虚空法界一样广大,而他的十愿每一愿都究竟圆满,都值得我们深思、学习。
礼敬诸佛
礼敬诸佛中的“佛”指的是无量无尽的佛。
《妙法莲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在每个地方见到的每一个人,无论善人、恶人,老人、孩童,都会对他们进行礼拜和赞美,他会这样做是因为他把所有人都当成了佛。
当一个人能把所有人当成佛来礼敬的时候,他必然也会受到所有人的恭敬和赞美,这样的人其实就是诸佛之佛。
当我们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时,就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自己眼中只能看到缺陷,却看不到美丽?
世间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是人的优点永远多于缺点、比缺点更突出。
有许多人问我诵经需要做什么准备,是沐浴更衣、烧香三炷,还是要供上鲜花水果。
我告诉他们都可以,这些都是表面,何种形式都无伤大雅。
关键要看内心的礼佛态度,一切收获都来自于恭敬之心,恭敬越多,收获就会越多。
如果带着无限虔诚之心学习佛法,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变化。
我们的变化和收获往往来自于内心对外界的感知,心的容量决定了我们的承载量,内心封闭就不会有大的收获,礼敬他人也是心量大的一个表现。
一个总是看到别人缺点的人,其实是有“我”的问题,而这个“我”指的就是我见、我爱、我慢、我痴。
问题得不到解决往往是因为我们自己过于关注自己的角色、放不下执念、打不开自己的思想和心量。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礼敬诸佛,把所有人都当作佛,当作解脱者,通过礼敬他们而不断进行自我修行。
世上众生皆是佛,独我一人是凡夫。
每个人在世间都要历经几十载光阴,在此期间要给自己一个定位,然后根据这个定位去修为自己的人生。
曾经有企业家朋友问我有关生命的问题,我告诉他,佛教考虑生命问题的方式与其他宗教不同,是通过死来看生的。
人生的最终结果都是死,由死往前推,是老年、中年、青年、少年、童年,再到出生。
有新的生命出生就肯定会有旧的生命逝去,人类的生生死死永远是这样一个轮回。
人的一期生命只不过是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当我们看清楚这个过程,理解了生命的规律之后再回头看生命中的一切问题时,心中便会豁然开朗。
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一个事物发展得再好,到了极致也会慢慢往下滑,而下滑到低谷时又会慢慢往上升。
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轮回的过程。
好与坏、死与生只是一墙之隔,其间的道理需要我们慢慢去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