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郭的行草书怎么写好看(郭的行草书法),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郭的行草书怎么写好看(郭的行草书法)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郭的行草书怎么写好看(郭的行草书法)

百体书法:有哪15种常见的草书?

郭谦

草书,它是在隶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书体体系,起源于汉代。据魏晋人记载,东汉北海敬王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刘睦死前,汉明帝派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汉章帝时,齐相杜度善作习字的范本,章帝曾诏令杜度草书奏事。可见公元 1世纪中叶以来,草字已被珍视和仿习的字体了。从当代出土的汉简可看到,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到新莽时期,出现了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简就奏章《急就章》已完全是草书——章草。但那时还不曾把草书列为一种书体。《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年),许慎 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这可作为草书成为一种书体的开始。

东汉末期,张芝、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张芝开创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它的草书精熟神妙,兼善章今。到了东晋,王羲之、王洽等人完善了今草的体例,王羲之成为第二座新高峰。唐代又是草书突变阶段,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一笔数字,行间之间气势不断,虽不易辨认,却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而被世人认可。

之后,宋元明清、民国至现当代,才人辈出,草书风貌千变万化,但能在历史上沉淀下来,有独特风貌的,可分为十四种常见草书书体:

1)王羲之的今草

王羲之以前,汉字书体上承汉魏,已开启今体草、行、楷书的体式,但以钟繇、张芝为代表的书体,尚未脱尽隶意,稚拙古朴。王羲之顺应书体发展的趋势,引入时代审美意趣,对楷书、行书、草书进行了大胆改革。不仅完成了几种书体的定型,而且完成了书法艺术变质为妍的重大转变。他在草书方面的建树,不是旧体的章草,而是创立了变古制今的今草。他的今草在用笔和结构的变化上,都达到了极致。用笔以方折为主,斩钉截铁,干净简捷,从容不迫;笔势流畅遒逸。代表作有草书《远宦帖》、《都下帖》、《秋月帖》、《想弟帖》、《谢生帖》、《知远帖》等。

王羲之草书《远宦帖》

2)王献之的“大令体”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他与其父并称为“二王”,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他学书和其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追求一种姿媚婉转,畅达宏阔的新体。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自成风格,人称“大令体”(即处于楷草之间的行草和大草)。草书代表作有《大观帖》、《十二月割帖》等草书九帖。

王献之《十二月割帖》

3)张旭的繁变狂草

张旭(约675~759),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他的主要政治和书法活动都在盛唐时期。他初为常熟尉,后官至左率府长史,故史称“张长史”。张旭嗜酒,性格豁达狂放,故时人称他为“张颠”。张旭善诗文,书法最为著名,唐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书写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他在笔法、结构、章法上都大胆推陈出新,大大增强了草书的艺术表现力,对后世影响极大。传世作品有草书《肚痛帖》、《古诗四帖》等。《肚痛帖》书写用笔爽利峻健、变化莫测,结构开合纵逸、奔腾驰骤,章法飞动起伏、跌宕摇曳。全篇酣畅淋漓,逸态横生,开辟了草书的新境界。

张旭《肚痛帖》

4)怀素的清易狂草

怀素(737~?),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自幼出家为僧。他性情颠逸,又好酒,故有“醉僧”、“狂僧”之称。他以草书震动当时士林,一时歌咏之作数十首,无不推崇备至。怀素曾先学二王,后拜邬彤、颜真卿为师,遥接张旭衣钵。唐人所记载的他的创作情态,与张旭非常相似,所以时人有“以狂继颠”之说。怀素草书的外在表现形式:缠绕回旋,连绵不断,有一种飞动的朦胧美,主要是线条艺术的表现。虽然他豪放粗狂,挥洒跌宕,但是究其书法,笔笔皆有来路。传世的书迹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食鱼帖》、《论书帖》、《圣母帖》、《苦荀帖》、《藏真帖》等数种。

怀素《自叙帖》局部

5)孙过庭的小草

孙过庭(646~691),名虔礼,以字行。杭州富阳(今属浙江)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他不仅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还是书法理论家。他有《草书千字文》等传世,他的理论著作 《书谱》2卷,已佚。而现存的《书谱序》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著,更是一部极其精彩的草书范本,其中每一个人字都是极为规矩的“才草法”,堪称教科书水平。

孙过庭《书谱》局部

6)杨凝式的疯草

杨凝式(公元873年-955年),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他是我国五代时最杰出的书法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都有极高评价。历史上他的“疯”最出名,为避祸他装疯卖傻,人称“杨疯子”。他的草书带着一股疯狂之气,他的草书写得狂,信笔游弋,东倒西歪,结体运笔全出意外,又能做到顾盼生姿,多变而和谐,在险中求正,形成一种草书新风格,尽得天真烂漫之趣。草书代表作有《神仙起居法》、《夏热帖》等。

杨凝式草书《神仙起居法》

7)黄庭坚的韵律草

黄庭坚(1045~1105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歌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他的诗学主张被后人所发扬,演成著名的江西诗派。他的仕途比苏轼坎坷,中进士后历任叶县尉、国子监教授、太和知县等,以后虽曾任职于中央,屡次被贬。黄庭坚是一个天才书法家,不仅擅长行书、楷书,而他的韵律草尤为特出。他十分强调草书的节奏韵律,注重笔法腕法,绫条沉着老辣,极富振荡感、立体感;在结字和章法上也有重大突破,形成独特风格——苍老跌宕。草书代表作有《花气薰人帖》、《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杜甫寄贺兰铦诗》、《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并跋》、《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秦州杂诗》等。

黄庭坚草书《花气薰人帖》

8)董其昌的淡意行草

董其昌(1555—1636),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他是明末集书法艺术之大成者,尤擅行草书。他的美学思想和书法理论以“淡”为宗,他的行草线条细柔,却圆润挺拔,墨色淡而不薄,笔笔精神饱满,韵致清婉。章法上创造一种清淡虚和、闲雅秀美的意境。他的行草代表作有《仿怀素自叙帖》、《琵琶行诗卷》、《杜诗三首》、《张旭郎官壁石记卷》、《王维五言绝句》等。

董其昌《行草书诗四首》

9)祝允明的神采狂草

祝允明(1460~1526),江苏苏州人,与徐贞卿、唐寅、文征明被称为“吴中四才子”。然而一生举业仕途都不顺利,只中过举人,到他55岁时才得到广东兴宁知县的职务,后迁任南京应天府通判,一年后谢病返乡,后人称“祝京兆”。祝允明的书法主张是“性”与“功”并重超然出神采,书艺思想以“神采”为最终归宿。他最为成功的是狂草,出入黄庭坚,兼取张旭、怀素的狂草和章草的长处,更巧妙地融入小草,善于穿插、布点,使狂草书在点划形态、节奏变化、布白丰富方面有了明显拓展。可谓笔走龙蛇,奇态横生,在明代独领 *** 。代表作《唐寅落花诗卷》、《杜诗秋兴八首》、《草书自诗卷》、《致元和手札》、《草书千字文卷》等。

代表作《唐寅落花诗卷》

10)宋克的章草

宋克(1327~1387),江苏苏州人。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与高启等称十友,诗称十才子。他能写楷书,尤善行草,更精章草。他的章草以一种瘦挺的笔画改易了古章草的肥厚姿态,成为新的面貌。他晚年临写的《急就章》笔势峻健而流畅,结构精密而飘逸,波磔尤为险劲有力,很有特色。传世墨迹有章草《急就章》、《公讌诗》、《李白行路难》、《七姬志》、《杜子美诗》、《定武兰亭跋》、《刘桢公讌诗》、《形增影古诗》、《书孙过庭书谱》等。均为墨林所宝,翰中精品。著作有《高启南宫生传》、《无声诗史》、《丹青志》、《珊瑚网》、《六研斋二笔》等。

宋克《急就章》局部

11)王铎的“明清调”行草

王铎(1592—1652),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 。他学书推重古典,特别强调“宗晋”。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有“南董北王”之称。王铎擅长行草,其书点划粗者,重似千钧;细者既如游丝,也筋力坚韧;有时用涨墨法,形成浓重的墨块,宛如巨石,得厚重之致。结构茂密雄放,或紧结蹙缩,或开拓纵逸,跌宕多姿,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王铎《拟山园帖》局部1

12)于右任的标准草书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他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变法,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被誉为“当代草圣”。1932年于右任在上海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创办《草书月刊》,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研究与推广草书,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影响深远,至今仍在重印。著作《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

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局部1

13)林散之的“林体”草书

林散之(1898-1989),江苏南京人,现代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1972年在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其诗书画为“当代三绝”,被誉为当代“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书法代表作有《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许瑶诗 论怀素草书》

14)李志敏的碑草

李志敏(1925—1994),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著名书法理论家。他精研文史,擅长真草隶和艺术理论,尤精狂草,著有三春堂《书论》、《草论》,是“引碑入草”的理论首创者和实践开创者,有当代草书“南林北李”之誉。他将碑的最本质笔法和雄强之风貌,从根本上植入草书,特别是狂草实践之中。结字高古,取法汉魏,用笔大胆,点画简省,结体奇异险峻,使他的草书书风兼具“流放姿纵”和“苍茫雄浑”的神韵。此外,他的每一幅草书作品都极力寻求变化和差异,这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千篇多面”的特点,但整体上又能体现出凝重粗犷、雄奇厚拙的碑学意蕴。

李志敏碑草1-

15)吴说的游丝草

吴说,宋代书法家,生卒年不详。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之紫溪。人称吴紫溪。其书楷、行、草及榜书均佳,小楷有“宋时第一”之称;榜书深稳端润,行草圆美流丽,其独创的游丝书颇负盛名。一笔一行,游丝连绵。宋高宗赵构《翰墨志》称:“绍兴以来。杂书游丝书,惟钱塘吴说。”他的王介甫诗一卷,纯用笔尖写字,笔笔婉转连成联绵大草,让人一观而想及怀素的《自叙帖》,但是比怀素的字连绵的更不间断,笔尖的轨迹,笔笔都在点画的最中一线,就是所谓的全中锋。启功打比方说,看他的游丝体,如“画人时透衣见肉,透肉见骨,透骨见髓”。当今书家 *** 武努力探索游丝草书体,创作出《唐诗三百卷》长卷、《千字文》长卷。2009年岭南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游丝书千字文》。

吴说的游丝草书《宋诗局部》

更多郭的行草书怎么写好看(郭的行草书法)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