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史作咏者
编辑|史作咏者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忽悠高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将“受害者”玩弄于鼓掌之间,成功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他们别样的篇章。
他们都是谁?在他们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第一位 吕不韦
吕不韦,战国末年卫国商人,后成为秦国的丞相 ,他不仅是历史上最有眼光的商人,而且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忽悠高手。
吕不韦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帮助在赵国为质的嬴异人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子楚,成功回到秦国继承王位。
期间,他先是忽悠秦国当时最受宠的华阳夫人,收子楚为养子。进而,让子楚成为了秦国的下一任继承人。后又忽悠赵王释放子楚返回秦国继承王位。
正是凭借着这忽悠的本事,成为了秦国的丞相,还被封为文信侯,甚至成为秦王嬴政的“仲父”,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后来更是权倾天下,还铸就了一字千金的典故。
第二位 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而论忽悠本事,也是一绝。当时刘备遭遇新败,势力正值土崩瓦解之际,并且北有曹操虎视眈眈,东有孙权觊觎良久。
诸葛亮出山后,凭借他三寸不烂之舌,让刘备这艘摇摇欲坠的破船傍上了孙权这艘豪华的巨舰。先是舌战群儒,忽悠他们主张联刘抗曹。
后在赤壁之战前夕,为了达到孙刘联盟,激怒周瑜抗曹。甚至,说:“只要送出二乔可以使得东吴免于战祸”。还引用曹操的儿子曹植写了首《铜雀台赋》两句诗词:“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为证,而在古代“桥”与“乔”是通用的 ,诸葛亮借此忽悠周瑜,可谓是技法之高明,力促孙刘联盟构建而成。
随后再次忽悠东吴“借”到荆州,使得刘备有了立锥之地,更有了西入川蜀,确立蜀汉的可能。
第三位 烛之武
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人,而要说起忽悠界的鼻祖,那一定就是烛之武了。
公元前630年,郑国因得罪晋国,引来晋国以及与其交好的秦国联合围攻。就在这危机存亡之际,烛之武站了出来,他只身前往秦国军营,游说(shùi)秦王退兵。
在游说过程中,烛之武为秦穆公分析了灭郑与不灭郑的利弊关系,并利用秦晋两国之间的嫌隙,不仅成功地说服秦王退兵,而且还让秦王免费派兵帮助郑国守卫晋军。最终使得郑国幸免于难,得以长存。
由此可见,烛之武单凭一张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就能让秦国退兵,还帮忙守敌,他忽悠人的能力可见一斑。
第四位 晏婴
晏婴,史称“晏子”,春秋时期齐国上大夫,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他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国君主,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同时他也是最能忽悠的人,并且可谓登峰造极。
当时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三人恃宠若娇,居功自傲,已然成为整个朝野的三大祸害。不过晏婴,仅凭两个桃子“忽悠”“三害”自刎而亡,成功消除了政治隐患。这样不费吹灰之力,不露一点声色,既为民除害,又不得罪景公,可见他的忽悠能力不是吹的。
第五位 苏秦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他可谓是战国时期最能忽悠人的人了。
苏秦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
并在六国之间不断游说,最终在他的“忽悠之下” ,六国达成一致,组建合纵联盟。他担任“从约长” 兼佩六国相印 ,迫使秦国十五年不敢走出函谷关一步。
联盟解散后,当齐国攻打燕国时,苏秦又凭借高超的“忽悠技艺”,成功说服齐王归还了侵占燕国的城池。
第六位 张仪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也是仅次于苏秦会忽悠的人。
张仪与苏秦是同门,皆师从于纵横祖师鬼谷子。当时六国被苏秦游说以合纵的方式对抗秦国,而张仪却恰恰相反,与苏秦对着干。他反过来游说诸国与秦结盟,采用连横的方法破除六国的合纵。
期间,就发生了著名的“张仪欺楚”的典故。当时,张仪来到楚国游说楚王,劝其:只要与齐国断交,和秦国结盟,他就会奏请秦王赠送楚国富饶的六百里土地,以及秦楚之间相互娶妇嫁女,永远结为兄弟国家。
结果,楚王信以为真当即就与齐国断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找张仪索要土地。然而,张仪却改口,要将自己被赐予的六里封地,转赠给楚王。
楚怀王听闻后一怒之下,兴兵攻打秦国。然而,秦齐两国早已串通,反过来共同攻打楚国,使其失去了丹阳,汉中的土地。随后,楚国又派出更多的军队去袭击秦国,结果楚军大败,还赔了两座城池才得以止戈。
第七位 冯谖(xuān)
冯谖,战国时期齐国丞相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之一,也是战国时期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而他忽悠人的本领可是非同寻常。
齐国国君曾听信谗言,罢了孟尝君的相位,作为孟尝君食客中的佼佼者,冯谖担负起让孟尝君官复原职的重任。
于是出使魏国,对魏惠王开展一顿“忽悠”,成功勾起了魏王求贤若渴之心。
于是,魏王派遣使者携重金前往孟尝君封地薛,迎其前来。而冯谖先于使者赶回薛地,要求孟尝君极力推诿魏王的相邀,因而,魏国使者接连跑了三趟,都未请动孟尝君。
同时,也引起了齐王的高度重视,成功抬升了孟尝君的价值。并吓得齐王赶紧派人携重礼,非常隆重地向孟尝君谢罪,立刻恢复了其相位。
当孟尝君被罢相时,许多门下食客选择离而去。唯独冯谖不离不弃,并且为其力挽狂澜,帮助其官复原职,并且在孟尝君担任齐国相国几十年里 “无纤介之祸”,是与冯谖的精心谋划分不开的。
第八位 徐福
徐福,秦朝时期的著名方士,相传也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甚高,同样他的忽悠能力也是一流的。
他抓住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的想法,多次忽悠秦始皇:他知道哪里有长生不老药,他可以为其去取。使得秦始皇龙颜大悦。
并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3000童男童女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
随后,他乘坐蜃楼出海寻药。结果,徐福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所谓的神山,却在当地之山——“崂山”留下后代,后代改姓崂或劳。
而后他再度率部出海,这次更是一去不复返。并在“平原广泽” 停下来自立为王,秦始皇到死都没有等来他所谓的“仙丹”。
第九位 史思明
史思明,原名崒干,唐代叛臣,安史之乱的元凶之一。他原本是突厥部落的无名小卒,凭他的忽悠能力,一跃而成为唐朝的将军。
早年,因无力偿还官府债款,走投无路之下,逃亡到北边的奚族地区。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奚族人想要杀死他,但史思明却说自己是“大唐的使者”。
奚王十分畏惧唐王朝的势力,看到史思明的架势,竟然信以为真。以贵宾礼节接待他,并决定派100人跟着史思明去朝拜唐朝皇帝。
史思明却暗存心思,接着忽悠奚王,要求让其帐下威名赫赫的大将琐高跟随前往。奚王不敢违抗,便让琐高和他手下三百人跟随史思明去“朝拜天子”。
然而,到了唐朝境内,史思明又差人谎骗唐朝守军说,这些奚人假借朝圣之由,来偷袭平卢的。结果,这群人除了琐高以外其他人都被杀了。
而史思明借此进入了唐军,被封为果毅都尉,并与安禄山相识。之后两人凭借战功,平步青云,甚至得到了玄宗的召见,并被赐与汉族之名——史思明。
后跟随安禄山一起打着讨伐杨国忠的旗帜,想要窃取大唐基业,发动了著名的安史之乱。
第十位 安禄山
安禄山,唐朝“安史之乱”的主谋者之一,也是唐朝著名的大忽悠。
安禄山的忽悠在于他的脸皮厚,他竟然愿意认小他十几岁的杨玉环为干娘。而且每次进宫都是先去拜望杨玉环,唐玄宗觉得奇怪就问原因。安禄山回答说:“臣是胡人,胡人把母亲放在前头而把父亲放在后头”。
唐玄宗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命令杨銛(xiǎn)以下的杨家兄妹们一起同安禄山结为兄弟姐妹。
安禄山凭借着忽悠的本领耍得玄宗团团转转,以为他是忠臣良将,实则暗地里密谋叛乱。
右相杨国忠就曾多次提醒玄宗安禄山一定会谋反,但每一次都被安禄山都给扳正了。甚至后来只要有人说安禄山要造反,玄宗都会大发雷霆,并将他捆绑起来送交给安禄山。
以至于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玄宗才后知后觉,无力抵抗,只能仓皇南逃。
结尾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忽悠高手”,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本事 ” ,为历史添加别样的色彩。并让世人记住了他们,记住了他们的“光辉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