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北京的郊区
零星分布着不少有特色的村庄
它们或依山傍水、幽静秀美
或保存了大量明清古迹
或拥有独特的民俗传统
它们都有着无可取代的文化价值
趁着周末,前去探访吧
谷山村
谷山村位于妙峰山镇,紧邻109国道,距离永定河只有一步之遥。此地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是京西旅游发展的重地。
谷山村内有完整的农耕体验基地,也有供游客现场体验和农耕教育的基地,分类展示了中国各时代的农耕。景区内还收藏了农耕用具十余万件,藏品涵盖了整个永定河流域农耕发展历程和农耕文化变迁过程,完整地还原了那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年代。
谷山村拥有多种珍稀树木、花卉、竹、草药,此外还拥有北方地区较大的自行车山地骑行路线、徒步爬山路线。蔬果采摘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哦,其中京白梨最出名。
地址 : 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担礼村谷山村景区
灵水村
灵水村原名凌水村,位于永定河的支流清水河畔,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明清时期灵水村参加科考并中举的人层出不穷,因此被称为“举人村”。
灵水村的古民居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堪称中国北方明清时期乡村民居建筑的典范。保存最好的四合院古民居是92号的一座宅院,青砖灰瓦,古朴典雅,门窗木雕精美无比。门楼为硬山顶,清水脊,砖墙侧面与门之间设有门神龛。门前两侧的石墙上分别刻有“读书便佳”和“为善最乐”字样。
灵水村的“秋粥节”相传由清末举人刘增广提议设立,是为了纪念国子监监生刘懋恒及其父亲捐谷舍粥、赈济灾民的义举。如今,“共喝秋粥”的传统历经300余年不衰,承载着深厚的乡贤文化。2010年,灵水村人的“喝秋粥”习俗正式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如今来灵水村的农家乐,不妨端起海碗,喝粥时咀嚼一下今日物质丰足生活的甘甜,也品味一番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美德。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举人村
南窖村
南窖村大约是在明初成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曾是房山“九大古镇”之一。
仁义局、过街楼、古戏台、北极玄帝庙等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更记载着老村的悠久历史,漫步在山村古街,听当地人讲述那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也是一件惬意的事!
古老的民宅坐落在青山秀水之间,散落在狭长的街道两旁,从规模、格局、图腾到建筑风格,都蕴含着南窖古人的睿智、精湛技艺和不凡的审美内涵。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南窖村
水峪村
水峪村地处太行山余脉的大房山深处,群山环抱,历史悠久,建成于明清时期,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原生态古民居。
水峪村是北京“西山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以古宅、古碾、古道、古中幡为代表的“四古文化”。杨家大院是村中古宅的典型代表。门楼巍峨高耸,门楼上的蟠龙形态各异。院门外是一对威严的石鼓,上面雕刻着仁兽麒麟。
数百年的历史积淀还形成了以中幡、大鼓、秧歌等为主的庙会文化。水峪村的中幡可以追溯到明洪武永乐年间,盛于清咸丰年间。2008年,水峪中幡队还代表房山区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前“京华情韵迎来客”的演出活动。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
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因在明代“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下方得名。该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群。
小到爨字,大到整个村子,爨底下村的建筑结构和追求都堪称美妙绝伦。该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呈扇形结构向两侧延展,从对面山上看恰似一个金元宝。爨底下村古民宅整体建筑规划严谨,局部装饰独具匠心,把一幅古朴、完整的“清代民居图”展现给了世人。
爨底下村位于天津关古道中,爨头下方是一处天然关隘,裂谷长达100多米,堪称天险,其景观十分奇特,俗称“一线天”。到此地游览,自然景观和人文古韵都能尽收眼底!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
温馨提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提醒广大市民、游客出行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降雨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尽量不要到山区游玩或露营。同时,市民、游客出行时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进入公园、景区、景点、商超、酒店、民宿等公共场所配合全员扫码测温、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切实做到不聚集、不扎堆,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