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
@yilin wang药师邀请我分享今年读过的十本书,第一反应是有点惭愧,因为我不确定今年是否读够了10本书。后来想了想,今年由于开始在知乎上码字,为了与人争辩,还是临时抱佛脚看了一些书的,这才有了些分享的底气。不过内心深处还是在哀叹,往日那种捧着一本书就看一天情怀,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后知乎若开恩让我设专栏,一定要写一篇文字,哀悼逝去的青春。
接下来,进入正题。
第一本书:《公正》
作者:迈克尔•桑德尔
读这本书,还真是在知乎上回答“生育权是人的自然权利吗”后,与人争辩再临时抱的佛脚。不料,收获相当大,因为这是第一本我读完之后,敢拍着胸脯说读懂了的哲学入门著作。很钦佩桑德尔,我一直觉得,写一本大家看不懂的书很简单,但是要写一本大家都看得懂的书反而不是那么容易。
简要说一下,这本书带给我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弄明白了到底什么是功利主义,什么是自由主义,并再次让我坚定了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的信念。
比较有趣的是,我怀疑桑德尔是不是很喜欢日本。我认为,他所提出的社群主义,在日本得到了最好的实践——日本人就极有为社群牺牲的精神。就拿扔垃圾来说,日本人就很讲究,星期一三五扔可燃垃圾, *** 扔不可燃垃圾(有些地方据说每天扔垃圾的种类都不一样),世界上其他国家,谁能做得到?
但我个人不喜欢桑德尔提出的社群主义观点,原因很多人说过了,在个人主义传统深厚的西方鼓吹社群主义没有什么问题,要是在个人自由本来就极度匮乏的中国鼓吹社群主义,那要出大事。
第二本书:《市场不能买什么》
作者:桑德尔
这本书还是通俗易懂的。我不太满意的一点,就是作者虽然指出了很多市场的缺陷,但却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弥补方式。当然,我不怪作者,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讲,这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困境,能把这个困境指给大家看,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记得书中的序言说,作者飞往世界各地讲学,发现全世界就是中国和美国的读者对这本书不以为然。我看了一下知乎上对这本书的讨论,果然,一大堆本科生和研究生对这本书口诛笔伐,批评哈佛大学教授的学术水平不济。
第三本书:《回应桑德尔及其他》
作者:李泽厚
李泽厚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抱有脉脉温情的那一类学者,竭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出能应对这个时代的思想遗产,尽管他可能无法再回到中国了。对于这样的学者,我情感上是钦佩的,对于他们努力的结果,是不抱希望的。
比如,李泽厚就认为,西方传统的伦理学是有重大缺陷的,自由主义也好,功利主义也好,都太教条了,我们中国的老祖宗在这方面有优势,他将中国人的伦理观概括为“情理主义”,即根据不同情景(情),采取不同的道德准则(也就是理)。他举例说,在阿富汗,有一队美军士兵不愿意枪杀他们抓到的牧羊人,尽管他们知道这个牧羊人很有可能泄露他们的行踪,他们还是将牧羊人放走了。结果很快,这队美军士兵被 *** 包围,伤亡惨重。李泽厚就概括说,这就是西方伦理学的教条主义,在中国文化里,杀掉这个牧羊人是没有问题的,否则就是“妇人之仁”。
粗看下来,我也觉得李泽厚说的有道理,但是仔细想来,所谓的情理主义和“和稀泥”有什么区别呢?纵观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哪一样不是由“和稀泥”而不讲原则引起的?尤其是在快节奏、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规则分明最有利于陌生人之间的合作,和稀泥的空间是越来越小。
李泽厚先生也自知理亏,在书中不断强调,尽管在道德问题上,我们可以“和稀泥”,但很多原则,如言论出版自、选举权由等文明底线,还是要坚持。看着老先生这种左右为难的心态,我也觉得难受。
第四本书:《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作者:周保松
这本书是对罗尔斯政治思想的介绍,还算通俗易懂,以我的智商和知识积累,还算是勉强读懂了。这本书总的来说,是在为自由主义辩护,姿态放的很低,没有那种站在道德高地指点江山的傲慢,我看后还是有收获的。
最后向作者致敬。
第五本书《沉重的肉身》
作者:刘小枫
读这本书仍然与知乎有关。我的对“军训结束之后为什么要流泪”的回答在知乎得到了一万多赞,韩寒旗下的《一个》进行了转载,其余知名的不知名的网站转载不计其数。在受宠若惊之余,我也很惶恐,因为在这篇文章里面,我大谈米兰昆德拉,实际上我并没有读过多少米兰昆德拉(我的免疫系统对翻译过来的文学作品有很强的排异反应)。但我知道刘小枫这本书是谈米兰昆德拉的,就买来读了一下。
不得不承认,大师的作品写的是云山雾罩,我读来也是云里雾里。
刘小枫的大意似乎是说,在西方文化里,有两个流派。第一种是向往崇高,以付出牺牲、忍受苦痛为代价,以寻找人生和人类存在的意义,这种源头发展到最后,就成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在的深层次精神动力,这种思想表面上看来很崇高,强调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但在实践中演变成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导致了以崇高的名义实施暴力。第二种呢,则向往享乐,认为肉体的感官 *** 、满足欲望为方为寻找人生意义的必由之路,甚至他们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这种思想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动力,但也铸就了现代人的虚无主义、消费主义
米兰昆德拉批评的“刻奇”或者“媚俗”就是属于第一种思想的负面效应。很多知友问我,怎样克服媚俗,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肉体的最原本的感受。
比如,军训为什么不好?因为这让我的肉体很痛苦。那种以“吃苦”和“锻炼”的名义将肉体的痛苦转化为精神上的享受,就是媚俗。要想不媚俗,就要真诚的面对肉体的感受:我的身体在在烈日下晒太阳很难受,那我就不应该喜欢晒太阳。
同理,加班让我不舒服,那我就不要加班。就不要编造理由来欺骗自己:人生是要奋斗的,创业就是艰苦。
当然,敏锐的人很快就发现问题了:如果彻底的不媚俗,跟着自己肉体的感觉走,也会有问题,如果走到极端,那就和动物没有区别了。
那到底该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
第六本书:《懒人懒思录》
作者:罗杰姆
这本书我读的是英文版,既是很好的英文教材,也是很好的散文。说句实在话,现今我也过了而立之年,精神世界已经开始麻木,能打动我文学作品越来越少,能发掘出这样一本书,我心甚慰。
第七本书:《博弈与社会 》
作者:张维
这是一本让我叹为观止的著作。作者将博弈学的知识与中国社会的现实紧密连接起来,生动的阐释了什么叫做“学以致用”。这本书让我清晰的意识到了,像我们这种民科与真正的学术大家的差距。我觉得,那些看不起文科生的理科生或者看不起理科生的文科生,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读过之后,他们应该明白,他们的傲慢实则是源于无知。
顺便推荐张维迎的杂文集《理念的力量》,比李承鹏韩寒之流高了不知道多少。
第八本书:《出梁庄记》
作者:梁鸿
这本书有点像《江城》。作者迫使我们将我们的目光转向那些每天在我们身边经过,平凡得如同一粒尘埃的那些普通人,尤其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我们最不屑于关注的人。读这样的书,会给人带来一种复杂的感受,你会突然觉得,自己生活了这么久的中国,既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这样的书读完之后,你最终会将目光转向自己,并且扪心自问:你为你自己的人生做过什么?你为自己身边的同胞做过什么?
第九本书:《聪明的投资者》
作者:格雷厄姆
无论如何,金钱是一件值得认真对待的事,金融市场也是一门严肃的学问——尽管中国的金融市场的确有些不堪,但你可以保证自己的态度是严肃的——科学炒股,思考致富。
感谢格雷厄姆,今年我A股的投资收益达到了50%,没有跑输大盘。
第十本书:《枪炮、病菌与钢铁》
对于这本很热门的书,我读后感觉相当一般。我并不反对作者的结论,但感觉对与普通人来说,知道这个结论就好了,完全没有必要去读这么厚的一本书,非常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