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 *** 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 *** 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 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 *** 首任市长。
1901年8月26日(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三)生于四川乐至复兴场张安井村。1916年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
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武装押送回国。
陈毅等人于1919年10月10日抵达法国第一大港马赛。由于长时间的海上颠簸,加上恶劣的居住条件,陈毅等9名学生在途中就生了病,一上岸就被送进医院,到年底才出院。出院后,陈毅和其他勤工俭学学生来到了巴黎。
由于当时四川、湖南赴法的学生先后抵达巴黎者已有400人左右,一时安排不了这么多人去做工。那些没有工作的学生就被临时安置在巴黎西郊的华侨协社候工候学。陈毅兄弟俩在华侨协社地下室找到个空位置,安下地铺,自己生火做饭,有时只能吃“冷水面包”(面包加自来水)。稍后,徐特立将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一批湖南籍的学生也带到这里。在一次欢迎会上,徐特立慷慨陈词,号召留学生发奋学习,寻求真理,为拯救中国于帝国主义的魔爪之下而尽自己的微薄力量。陈毅等人听了深受鼓舞。
因为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大都法文很差,华侨协社就安排他们到巴黎附近的蒙达尼工学院去学习,一面补习法文,一面等待工作。陈毅和湖南籍的同学编在一个班里,跟蔡和森同一排长桌听课。
候工3个多月后,陈毅兄弟俩于1920年春进入“法国200家族”之一的施奈德公司设在巴黎郊区的一个炮厂当杂工。这个工厂主要生产汽车、火车头、铁甲车等。陈孟熙当油漆工,陈毅学做铁锉工,工资一天约有12法郞。做工的生活异常艰辛,陈毅兄弟俩住在离炮厂不远的出租房里,自己做饭,主食依然是大面包,偶尔也买点大米煮成软饭,没有菜就拌上酱油吃。
做工之余,陈毅广泛开展了社会调查,了解一般法国平民的基本情况。陈毅在《我两年来旅法勤工俭学的实感》一文中写道:“法国人民尚有不识字者,大都年在40左右,其普通仅识字而不通文法者极多。推其原故,无求学经费而已。”
通过调查研究,陈毅逐步明白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当货物销路极广的时候,资本便雇过数的工人,以资制造。到销路低落时,便大批取缔出来。常见工人被退出厂的情形,就用‘神情丧失’、‘面若死灰’都形容不尽致,令人表无限同情,觉社会革命是极合道理的事。”“资本家完全为自己利益起见,实毫无人心,我才知欧洲资本界,是罪恶的渊薮。”他由此看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认识到法国并不比中国好多少。
当时,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中,对各种思想的学习和争论十分普遍也十分热烈。无 *** 主义、国家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改良主义等各种学说都有人信奉。此时的陈毅世界观尚未完全确立,思想上还是大杂烩。但随着斗争阅历的丰富,特别是与蔡和森相识交往之后,陈毅开始由一个民主主义者逐渐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在接受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方面,蔡和森走在陈毅前面。在到法国后的短时间内,蔡和森不仅收集了许多马克思主义和各国革命运动的书籍,而且选其重要者“猛看猛译”,他明确主张中国走苏俄的道路。陈毅很赞成蔡和森的主张,开始阅读《 *** 宣言》,并经常和蔡和森、李富春、蔡畅、李 *** 、王若飞等一起讨论中国的前途问题,渐而感到“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现代资产阶级的国家,不过是资本家的事务所”。他“经历了一个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由崇拜到失望的过程,逐渐靠拢马克思主义,靠拢无产阶级”,“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到搞无产阶级革命的光明前途”。
人物评价
周恩来在陈毅追悼会的悼词中简述了陈毅一生的主要经历,高度评价了他为革命事业所做的重大贡献。并指出:陈毅是中国 *** 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几十年来,他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战斗,努力工作,为人民服务。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战友、老同志,是我党、我军的一大损失。
陈毅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 *** 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毕生坚信马克思主义,坦荡无私、爱憎分明,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为争取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围棋外交
自二战结束后,中日两国间便陷于冷战状态,中日 *** 间交往中断,只保持了一部分民间交流,而建国后的中日外交则面临着新的考验。50年代刚刚出任外交部长的陈毅正在寻找打开外交僵局的突破口,恰逢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这位闻名政坛的围棋迷抓住这一机会,亲自前往设在北京饭店的赛场与日本棋手对弈,并在宴会上提出,中日两国围棋界今后可以进行交流。从此,也就拉开了中日两国间“围棋外交”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