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 *** 自行火炮发展史,新中国初期自行火炮,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 *** 自行火炮发展史,新中国初期自行火炮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 自行火炮发展史,新中国初期自行火炮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一千四百七十九期】(军事系列第473讲)

花费12年才研究成功中华第1自行火炮?70式自行榴弹炮是最早火炮

*** 第一代自行榴弹炮,是70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70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的研究工作,是非常坎坷的。

随着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量装备59式坦克,装甲部队的炮火支援问题就凸显出来。

之前的解决方法,主要采用牵引式火炮。

然而,牵引式火炮有很多缺点,如机动性差、防御力差、部署速度缓慢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机动性差,难以跟随一线装甲部队突进。

牵引式火炮基本都是使用轮式卡车牵引,也就决定了越野能力相当差劲,甚至难以离开公路。

显然,装备二战期间德军那种履带式自行榴弹炮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

可惜,中苏已经决裂,中美关系恶劣,自行榴弹炮技术是无法引进了。

于是,6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自己研究自行榴弹炮。

问题有很多,其一是底盘问题难以解决。

我们的重装甲是山寨苏联,但苏联自己在装甲车方面就非常落后。

二战期间,苏军根本没有自产的履带式运输车、履带式装甲车,只有装甲汽车之类。

在中苏决裂之前,苏联尚且没有大规模装备装甲运输车,所以根本无法引进。

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使用中国自研的第一代履带式装甲车,也就是63式装甲车。

该车刚刚研究成功,让火炮有了载体。

至于火炮,就采用54式122毫米榴弹炮,这是 *** 制式榴弹炮。

由于技术底子薄弱,当时的研究一切从简,仿效二战德军德国黄蜂自行榴弹炮一样的模式。

模式就是简单粗暴,将陆军火炮直接架设到63式装甲车上,采用开放式炮塔,炮兵直接在装甲车上操作。

简单来说,就是63式装甲车扛了1门大炮而已。

在我们来看,既然德国人在40年代就能完成这种自行火炮,中国似乎应该轻松搞定。

遗憾的是,事实却正好相反。

70式自行榴弹炮从1969年正式开始研究,到1970年完成样车。

当时是文革时期,一切都混乱。样车自称经过了1000公里的行驶测试,以及火炮精度测试,完美过关。

于是,1970年下半年,70式自行榴弹炮开始小批量交付部队。

然而, *** 某王牌装甲部队炮兵团接收了该炮以后,非常震惊。

这种70式自行榴弹炮根本不可用。且不谈火炮如何,63式装甲车自己就非常烂,仅有4对负重轮,发动机马力小,最大公路时速还不到60公里,爬坡都困难。

而54式122毫米榴弹炮自重就有2吨多,加上还有弹药和5名装甲成员,63式底盘不堪重负。

训练中,70式自行榴弹炮机动性极差,平均行驶几十公里就要出故障,根本就没法用。

而且,63式装甲车内部噪声巨大,温度很高,空间狭小,装甲兵工作环境相当恶劣。

该炮不可用,炮兵团顶住压力,将70式自行榴弹炮全部退回。

看来,当时的所谓验收和考核,又不知道是耍了什么花样。

随后,设计方面对70式自行榴弹炮反复改进。但63式装甲车底盘实在太差,没法改进,研究工作一度被迫停滞。

这样一直拖到1973年,终于熬到了63式-1的改进型装甲车。

该装甲车将负重轮增加到5对,机动性大大提高,这才有了改进的余地。

到1979年,才研究出3辆样车。

到了1980年经过反复测试,包括5000公里的行驶测试,70式自行榴弹炮才被军方认可。

到了1981年,70式自行榴弹炮正式装备部队。

大家要知道,不要说80年代,就算是60年代,70式自行榴弹炮也绝非什么先进武器。

底盘虽反复改进,仍然很落后,复杂地形越野时速还不到10公里,比步兵走路还慢。

由于火炮重量较大,70式自行榴弹炮没有浮渡能力,是旱鸭子,这点很致命,基本不能在中国南方作战。

而54式122毫米榴弹炮的性能本来不错,却是老式火炮,火炮需要8个炮兵操作。

而70式自行榴弹炮受到车体狭小的限制,仅有3名炮手。

这导致操纵火炮的难度增加,炮兵负担很重。

而且,54式122毫米榴弹炮的火炮,同陆军牵引式火炮没有任何不同,只是有个底盘而已。

最重要的是,54式是开放性炮塔,一个手榴弹或者一枚迫击炮弹,也可以击毁。

制造这么一个落后的武器,从1969年到1981年花费长达12年时间,这也就是中华第一自行榴弹炮。

由此,足可见当时中国重武器研究能力是多么弱了。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更多 *** 自行火炮发展史,新中国初期自行火炮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