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去成都的念头完全源于赵雷的《成都》,和开遍大街小巷的四川火锅。
有段时间心思散漫,总是听着成都,想着什么时候也买张机票飞去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去玉林路走一走,也走到小酒馆的门口。
Day1:
到了成都的第一个念头是,先甭去玉林路了,找个地方造顿火锅才是正经的。
初来乍到,点了个微辣锅,表示对成都火锅的尊敬。成都的火锅很便宜,很多店鲜鸭血10几块,千层肚毛肚不过20出头,牛羊肉也就20多块钱,在家时人均100也就吃个半饱,在这能吃到心满意足。
吃过火锅后天还亮,我们骑单车去了全网都在推荐的太古里和春熙路,一溜的潮牌大牌,好看又洋气。
我买不起,所以兴趣不大,我的目的地是方所书店。
书店超级大,人超级多,书也超级多。
一直都觉得纸的质感是电子无法代替的,文字有了分量,就变得耐看。所以我特别喜欢逛书店,在书店里淘合心意的书,那种感觉很过瘾。
Day2:
第二天报团去青城山和都江堰,不想行程太赶,所以放弃了看大熊猫。
只有18个人的无购物小团简直友好,座位宽敞还能在车上充电,导游说什么都能听得清楚。
青城天下幽绝不是浪得虚名,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
在都江堰徘徊了一会儿,惊叹下古人的超凡智慧。有点羡慕参与都江堰工程的古人们,他们一定想不到自己完成的是怎样的壮举,是千年后人们还在啧啧称奇的壮阔工程。
从都江堰回来之后,朋友在虎扑还是知乎找到了一家在玉林路附近,据说开了20几年的家常菜馆——添添家常菜。吃过之后我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东北。
一个冒烤鸭、一个宫爆鸡丁、还有个丸子,三个菜花了不到100块,简直实惠。这顿饭太过于家常了,既不辣也没什么特色,不过很好吃。
吃过饭以后天已经渐黑,我们开始往玉林路走,其实我也知道,这里也许没什么特别的,我走不出歌里的感觉,但我就是矫情地想走一走。
路过了涂鸦,路过了几家店,去熊猫慢递给未来的自己寄了张明信片,也走过了小酒馆。就像任何一天的晚饭散步一样,平常而放松。
玉林路上人很多,小酒馆门口的人更多,甚至需要警察去维持秩序。
逛完玉林路又去吃了玉林串串香总店。突然觉得,其实每个地方可能都差不多,在这个全国各地都四通八达的年代,已经没有什么所谓正宗和不正宗。有时之所以觉得本地的要好吃一些,也许是因为当时的人和心情不一样罢了。
Day3:
惦记着人民公园的早茶,所以第二天我们起得比较早。
朋友很喜欢参与到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当中去,喝着早茶,听着广播,周边全是本地人话着家常,等太阳一点点晒过来,巴适。
但七八月份的成都显然没有那么容易让我们如愿,淅淅沥沥下了一早上的雨。
南方的雨和北方好像真的不同,北方常常是瓢泼大雨,来的快去的也快,有时下一整天,也是天空一整片的乌云仿佛要压下来,等雨过天晴后的太阳,仿佛要把你整个人都晒干。
而南方的雨则阴柔缠绵,乌云总是半隐半现。就算大雨也不胜在凶猛而胜在持续,整个儿空气永远都保持着一种湿润潮湿的感觉,觉得自己永远都干不透。
就在这淅沥沥的雨天中,我们逛了武侯祠,去了杜甫草堂,逛了锦里,吃了不少小吃,雨大的时候就躲一躲,雨小或雨停的时候就打伞前进。
在一整天的阴雨中走走停停,打着伞在人潮中吃着钵钵鸡、撒子、凉粉啊各种小吃,也别有一番乐趣。
又去吃了火锅和川菜!作死地要了一盘冻豆腐,滚烫的豆腐包含着牛油锅的辣汤,一口塞进嘴里的感觉,绝对让人难忘。
川菜依然没有吃到水煮鱼,依然不辣,让我怀疑自己去了个假成都。
时间紧,又不愿意把行程安排得太满,所以还是有不少地方没有去,比如乐山大佛,还是有好几家火锅没有吃,早茶没有喝上,水煮鱼没有吃到……
但是有点遗憾嘛,才叫生活。
...
对成都最深的印象就是潮湿,还有现代与历史的交错感,怪不得南方总出文艺青年,在这样的地方,人都会不自觉变得浪漫起来。
最遗憾的事情
是没能在人民公园喝上茶
最庆幸的事情
是没有遇见会飞的大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