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名器鉴赏——16世纪日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英国的胴丸铠甲,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名器鉴赏——16世纪日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英国的胴丸铠甲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名器鉴赏——16世纪日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英国的胴丸铠甲

1613年,是日本和英国两国交往上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年。东印度公司“丁香”号船长约翰•萨里斯,John Saris,正是在1613年首度代表英国 *** 抵达日本西部的国际贸易港,平户。作为外交使者,约翰•萨里斯肩上的责任不可谓不重,在当时,日本与欧洲的进出贸易权被荷兰人所把持,这就导致英国要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并通商的事情困难重重。

▲平户是日本最早的对外贸易港,所以这座城市既有日本传统文化,又吸纳了西方特色,郑成功就是出生于此。

但在第一位到达日本的英国人,威廉•亚当斯,William Adams,日本名为三浦按針的大力帮助下,约翰•萨里斯开始与日本德川幕府洽谈外交、贸易事宜,不仅得到时任幕府将军的德川秀忠,还见到了日本名动一时的风云人物,前幕府将军,德川秀忠的父亲——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坚韧多谋,在晚年之时一统日本,在江户开创德川幕府,成为“天下人”。

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和约翰•萨里斯相谈甚欢,同意与英国建交、贸易。作为日本方面上的最高统治者,德川秀忠为表日、英双方建交的诚心,交给约翰•萨里斯两套制作精良的日本胴丸铠甲,作为国礼让他转赠英王詹姆士一世。如今其中的一套铠甲藏于英国伦敦塔中,保存至今,是国宝级的藏品。

▲詹姆士一世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开国之君,在维持国内稳定与国际关系上有其成就。

胴丸,也被称为丸胴,两者都是包裹胴体的意思。是日本铠甲中的其中一类,其余为大铠,腹卷,当世具足,挂甲等。胴丸最早起源于平安中期,和大铠形制一样是以日本原始的挂甲为原型。但和大铠有所不同的是,胴丸在刚出现之时主要是下级武士所用的铠甲,而大铠的佩戴者是骑马武士和将领,所以胴丸的结构和装饰性上都和大铠有着很大的差异,没有袖甲和胸前那两块“栴檀板”、“鸠尾板”的变形,主要由系肩的押付和高纽、主体胸板和身甲,以及腰下草摺和菱缝板所组成,引合在左肋,比大铠的制式要简单很多。

▲伦敦塔中收藏的胴丸铠甲,以铁片、皮革为主要材质,并用黄金、丝绸加以装饰,做工精湛,不愧为“国礼”。

等到14世纪,日本的南北朝时期,因为日本的主流战法从以骑射为主转变为以军团近身作战为主,所以普遍装备于步卒的胴丸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首先,原来属于大铠的一些配件,如带锹形前立的星兜,袖,笼手,臑当等等,因此胴丸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一跃成为兼具骑乘和步战两用的重要甲式,被高级武士所追捧。(兜即为日本的头盔,使用得比较广泛的是星兜,头盔上装有铆钉,被称为“威武之星”,星兜以此得名。袖指的是日本铠甲中的护肩上的配件。笼手,在日本甲胄中指的就是手臂部分的护甲。而臑当就是在日本甲胄中,小腿部位的护甲。)

▲日本铠甲中最为醒目的就是兜,这件胴丸的兜上使用主流的大锹形,面甲上的胡须和“金牙”是其特色所在。

胴丸最大特色在于非常艺术化的杏叶板,这个设计出现于南北朝时代,用来在胸前固定引合绪。在日本室町后期,胴丸的使用达到全盛时期,在肩取、胸取和腰取这三部分,改用三种颜色以上的 *** 縅,再不像初期时那般简朴。到了江户时代前期,甲胄的主流变成当世具足,胴丸逐渐退出实战舞台,添加上了栴檀板和鸠尾板,和大铠一样,只剩下装饰作用。江户后期,铁砲的使用日益增多,旧式甲胄已经全都无用,新式的胴丸华丽却完全不再使用于战场,只是作为武士的门面存在。在加上栴檀板和鸠尾板后,为造型的美观,甚至还吸收当世具足的特色,添加了喉轮,以至于各种铠式开始接近,已经很难再区分开来。

▲胴丸以轻便著称,伦敦塔的这件藏品全重仅有12.7公斤,而同期英国格林威治实战板甲重量普遍可达30公

现藏于伦敦塔的这套胴丸铠甲命运多舛,在作为“国礼”赠出后,因为荷兰人的 *** ,英日贸易无法维持,陷入中断。在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后,英 *** 将他的遗物进行拍卖,而曾经的“国礼”胴丸铠甲就在其中。可在当时,关于这套铠甲的来历已无人得知,以至于被 *** 方面标注为“印度盔甲”。所幸的是,查理二世复辟后,将父亲的遗物收回,他明白这套铠甲的价值,就把它置于伦敦塔,公开展出。因此,这套德川幕府将军——德川秀忠送给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国礼,16世纪的日本胴丸铠甲,作为英日外交史中的珍贵证物,在伦敦塔中珍藏至今。

更多名器鉴赏——16世纪日本作为国礼赠送给英国的胴丸铠甲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