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郭富城的偶像(青春偶像郭富城),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郭富城的偶像(青春偶像郭富城)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郭富城的偶像(青春偶像郭富城)

转载来源:吐槽电影院(ID:tcdy7)

《麦路人》第一个长镜头出来,我就被郭富城吸引了。

一身污浊西装,背着黑色背包的阿博,倚在栏杆上抽烟。

充满倦意和心事的脸,与背后城市的夜色融为一体。

一个人的潦倒感,在这场抽烟戏中瞬间被立住。

你会信服地跟着他,走进这个落魄故事里去。

这些年来,在电影院里看郭富城,心里总有个声音:

哇,他怎么演得这么好?

尽管四大天王已经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化现象,但是它的烙印太深。

深到五十几岁的郭富城出现在公众面前,最先浮现的还是“偶像天王”这个标签。

与歌神张学友,文艺小生黎明,平民天王刘德华相比,动感唱跳路线的郭富城,是四大天王中最符合当下的偶像定位的。

《狂野之城》mv

当年的郭天王,气质阳光,明眸皓齿。

性感台风之外,一笑就会露出的两颗兔牙,又给他增添了一丝清新呆萌之感。

搁时下的流行说法就是,可盐可甜。

有人统计过,国内出版商出过的 *** 集当中,卖得最好的就是郭富城。

从1991-1997年,他的 *** 集在台湾蝉联7连冠。

1993年的“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在今年勾起一波回忆杀。

这届金曲奖,原本最大看点是纪念陈百强和黄家驹两位乐坛英杰。

想不到其中郭富城短短几秒的“摇头杀”,却成为各大短视频的踩点剪辑素材。

引起一片尖叫和竞相模仿。

人们感叹于天王昔日颜值,怀念那个没有美颜、滤镜、PS,美得货真价实的年代。

我想令人称奇的,还有郭富城作为初代偶像,那种不经意之间流露出的不过时的时髦感。

三分俏皮三分性感四分撩而不自知。

这种偶像的魅力,不仅当年追四大天王的少女们get得到,现在追韩系idol的00后们也get得到。

也不奇怪,毕竟当年的港流,也是强势输出过日韩的。

但作为小鲜肉鼻祖,当年的郭富城也面临着同样的质疑:

你凭啥挤进四大天王?

论歌技比不过张学友,论演技比不过刘德华,论人气比不过黎明。

年纪最小、成名最晚的他,长期以来被视作四大天王中吊车尾的存在。

各大音乐颁奖典礼上,郭富城拿的奖项都是四个人中最少的一个。

不同于其他三人要么是唱歌比赛出道,要么是演电影出道。

郭富城是因为一支机车广告,偶然迷倒万千宝岛少女。

飞碟唱片趁热推新,为郭富城量身定制的首张专辑《对你爱不完》,亚洲狂卖100万张。

“郭富城头”的发型,“胸口比个郭富城”的手势,都成为了当时的潮流风向标。

郭富城并非天赋型的偶像。

阳光机车广告之前的他,只是香港又一个被朋友拉去报考TVB意外入选后连坐几年冷板凳的年轻人而已。

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在训练班,老师评价他的外形条件“是最差的”。

在TVB的那几年,郭富城为健美小姐张曼玉托过举,替“无线五虎”黄日华跑过龙套,给转型期的陈慧娴伴过舞。

1991年,当他用三张国语大碟,从台湾杀回香港拿“最有前途新人”奖。

颁奖礼上同台的天王巨星,很多都是他昔日当绿叶陪衬过的人。

他从陈慧娴手中接过奖杯,诚惶诚恐地发表感言:

“这是我在香港的第一个奖项,我会好好珍惜,而且更加努力。”

次年,他便跻身四大天王席位,开始了自己的人气神话。

那一年,他已经27岁。

不同于现在的鲜肉偶像,郭富城的脸并没有给他带来想象中那么大的红利。

就连成名广告,背后机缘听起来也颇心酸:

这款机车轻便小巧,为了吸引男性购买,需要找个子小的模特,这样才能显得机车够大。

也就是说,郭富城是因为矮,才被幸运女神眷顾的......

从TVB到四大天王,郭富城始终是一个后进生。

即使到现在,他也是四个人中唯一一个没被捧上神坛的。

黎明激流勇退,得以一直葆有神秘感;

“逃犯克星”张学友,歌坛地位不言自明;

至于全能劳模刘德华,差点被热心市民推举为香港特首。

郭富城呢,这些年来让人印象最深的,居然是“鞋子合脚论”的“渣男发言”。

妻子方媛的嫩模往事,比他的电影事业更有存在感。

大约在十年前,带着《白银帝国》参加上海电影节的郭富城说:

我是一个艺术家。

此话一出,立马招致群嘲。

人们看他,仍旧是一个实力比不过脸,绯闻比作品多的偶像派。

尽管那时候,他已经两个金马影帝在手。

因为缺乏天赋,所以懂得努力。

因为不在神坛,反倒姿态务实。

当年在无线舞蹈班上,郭富城硬是从最后一排跳到了第一排。

唱歌从五音不全到能开连唱带跳三个小时的个人演唱会。

演戏从漂亮木偶蜕变到金马金像双料影帝。

到现在,他成为了四大天王中最会挑本子、后劲最足的演员。

与梁家辉、周润发、梁朝伟上演双雄模式,不再是花瓶陪衬,而是飙戏对手。

打破香港本土电影票房纪录的《寒战2》,打破内地上映香港电影票房纪录的《无双》,算是这几年来最争气的香港电影。

郭富城,已然成为香港电影的中坚力量。

即便如此,他还一直坚持拍摄新人导演的中小成本文艺片。

《麦路人》如是,《六月的秘密》亦如是。

正如多年后,郭富城的专辑制作人张洪量评价的那样:

他是少数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的歌艺和演技进步到很高程度的人。

2005年,电影《三岔口》成为了郭富城演艺生涯的分岔路口。

美术指导张叔平给他穿上肥大的西装,剃掉他一头秀发。

不准化妆,不准剃胡子。

出现在大银幕上的郭富城,不再是步惊云或者银狐那样的冷峻“漫画脸”。

而是蜕变成一个邋遢的普通男人。

无论是从回忆拉回现实的难以自抑的哀伤:

目睹“爱人”与别人恩爱日常的情绪变化:

还是被告知女友不在人世的崩溃绝望:

他向来干净明亮的眼神里,终于有中年人经历过生活的破碎感。

郭富城承认,“毁形象”的造型帮助他进入了角色。

“张叔平是我的伯乐,在《三岔口》里面把我的偶像包袱完全撕掉。但如果在五年前,我未必什么都听他讲。”

五年前的他,仍然觉得好看是偶像的第一任务。

这一年,郭富城40岁,拿到了人生第一座金马影帝。

他不认为自己转型太艰难、“大器晚成”。

因为他很清楚,这个角色早几年给自己,他也把握不住。

从此,落魄警探成为他的拿手角色。

两年后的《C+侦探》为他再度提名金马影帝和金像影帝。

四年后的《罪与罚》,搏命演出再添一次金像影帝提名。

十年后的《踏雪寻梅》则终结四提未中、一圆他在香港金像封帝的夙愿。

2006年蝉联金像影帝的《父子》,则是他真正领悟表演方法论的开始。

作为从未为钱发过愁,受全家人宠爱的未婚老幺,要去演一个逼孩子去当小偷的渣滓父亲?

郭富城一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正是从这个角色开始,他学会了思考和揣摩:

作为郭富城,想要完成教唆小孩去偷东西的事是不可能的,但阿胜是可能的。

而且不仅仅是可能,是迫于生活压力一定要去这么做。

想明白这个之后,郭富城一下子豁然开朗:

进入电影里,他便不再是郭富城,而是阿胜,最终打动观众的也并不是郭富城,而是角色本身。

从此他确立了体验派的表演方法,把自己代入角色去感受一切事情。

再看他后来的角色,演什么像什么。

《最爱》里,他一个香港人,化身陕西农民赵得意。

跟蒋雯丽开黄色笑话,把手伸进章子怡的毛衣。

面对好事乡邻的泼皮无赖样,颇有后来演绎的孙猴子的影子。

爱情让他从一个自私的小人物成长为有担当的大男人。

嚼着喜糖流着眼泪的 *** 情感戏,和章子怡比也丝毫不落下风。

同样是演落魄警察的《踏雪寻梅》,十年后的臧Sir已抽掉了《三岔口》中用力过猛的部分。

沉静自然的表演,反而更见岁月沧桑的力道。

趴在前妻身上哭,搂着女儿沉思,都在让一个中年离异父亲变得更加血肉丰满。

角色比思念前女友成狂的孙兆仁,真实落地许多。

回归港片初心的《无双》,导演庄文强用各种致敬场面,想让观众重温周润发的英雄本色。

但是郭富城的李问,才是撑起这个故事的核。

角色A面,仍是他一贯擅长的穷酸怂蛋。

角色B面,则是精明阴险的疯狂玩家。

先立后破。

要有足够的功力才可以将这个角色翻面,从而确立整部电影的“造假”主题和反转的惊喜。

大开大合的魅力戏份交给了发哥,剥离分层的精细活儿,则交给了郭富城。

从李问开始,我们可以说,郭富城从善挑角色,升级为了驾驭角色。

前者重要的是眼光,后者更见投入与付出。

就像杨千嬅谈到《麦路人》里与郭富城的第一次合作:

有一幕我印象很深,那是他在医院里已经病得很严重的戏,他真的很厉害,不让自己有一分一秒的抽离。拍戏时间很长,中间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我们都赶紧去吃饭了,他要自己停留在那个角色里,不吃饭,也不离开床,不跟所有人讲话,直到把所有拍完为止,他都不离开自己营造的情绪和状态。

当谈及自己的影帝晋升路,不会说漂亮话的郭富城,只会反复强调自己的热爱和学习。

访谈之间,像个有点无聊的工作机器。

但是见证了他几十年来作为一个偶像日臻成熟的演技,你会觉得:

“热爱”、“努力”这些被当今饭圈严重污染的词汇,又重新恢复了意义。

为了郭富城的演技!点个【在看】吧!

更多郭富城的偶像(青春偶像郭富城)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