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年的由来及风俗(年的由来和风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年的由来及风俗(年的由来和风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年的由来及风俗(年的由来和风俗)

关于年的由来有众多传说,恕编者不一一列举。虽本人学识浅薄,但并不认同其说法。譬如有一种传说:古代有一怪兽叫夕,每年腊月底出现,吃人、毁坏村庄,相传被一叫年的天神所克制。因年是在腊月最后一天除掉了夕,所以腊月最后一日叫除夕。因为被年拯救,所以当时人们把新的日子开始就叫做年。可据考证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记载,谷孰也。尔雅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年者,取禾一孰也。从禾。千声。奴顚切。古音在十二部。春秋传曰。大有年。宣十六年经文。谷梁传曰。五谷皆孰为有年。五谷皆大孰为大有年。可见,年本义为丰收时节,与怪兽、天神毫不相干,所以传说也毫无根据和道理。

那么年是什么?诚然笔者认同年是与农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和人类生产的劳动的周期性相关联的,庄稼获得好收成,百姓不免要庆祝一番的这种说法,又加之古人封建迷信对天地之信仰,必然在收获之际祭神祭祖,以示敬畏之心,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节日。所谓“五谷熟曰年”是也。这种推断也能很好的反映、承载和延续当时的农耕文化的形态。

《诗经·七月》中也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由此推断,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已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而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应该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过年的日期,在各朝代也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而到西汉时期,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过年逐渐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传承至今。

在历史传承与时代的变革中,中国的过年已渗透到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之中。每当过年都急切的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等等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更多年的由来及风俗(年的由来和风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