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宋太祖被弟弟杀害(宋太祖暴毙),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宋太祖被弟弟杀害(宋太祖暴毙)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宋太祖被弟弟杀害(宋太祖暴毙)

宋神宗熙宁八年,大宋发生了一起惊动朝野的“李逢谋反案”。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有百姓告发李逢谋反,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此事最终演变成一场大案,牵涉很多达官显贵,其中宗室包括宗室赵世居。

宋太祖

赵世居,是宋太祖的四世孙。

九泉之下的宋太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自己死后一百年,后裔会应谋反被处死。

案发

“会有上变,告余姚主簿李逢谋为不道。捕系沂狱,部使者请并告人按之,谓逢语意虽悖,无实状。上疑之,遣周辅往。至则悉得逢奸状,且连逮宗室子世居。”

事情起于熙宁八年正月,“沂州民朱唐告(李)逢有逆谋”。负责提点刑狱的官员王庭筠审查后,认为“逢谤讟朝政,或有指斥之语及妄说休咎”但没有实际占据,且认为告发者朱唐“告人虚妄”。

宋神宗“疑未得实”,于是派遣蹇周辅前去查探实情。蹇周辅“善于讯鞫,钩索微隐”,结果这一查就查出了大案。

宋神宗

蹇周辅查出涉及李逢一案还有河中府观察推官徐革、医官刘育、将作监主簿张靖、武进士郝士宣、进士李侗等多人,其中更包括牵连宗室赵世居。

此案遂被定为“李逢赵世居谋反案。”

关于此案,无论正史还是文人笔记都有很多记载。

我们首先来看案件的关键人物李逢。

此人是徐州人,曾任余姚主簿,后来不做官了。可能对朝廷不满,他经常发牢骚,“语意悖乱”。

北宋时期,有一句预言私下里流传——“太祖后当再有天下”。

“初,昌陵复土,司天监苗昌裔谓人曰:‘太祖后当再有天下。’”

宋太祖安葬时,司天监苗昌裔看到太祖陵墓的风水后,说了一句话:“太祖后当再有天下。”

苗昌裔绝对没有想到,他的这句话后来要了很多人的命。

李逢本身就对朝廷不满,可能听闻了这句预言后便积极活动,后来结识了宗室赵世居,经常出入赵世居的府邸。

赵世居是宋太祖的四世孙,赵德芳的曾孙。

赵德芳剧照

司马光《涑水记闻》记载:

“宗室世居者,太祖之孙,颇好文学,结交士大夫,有名称。”

赵世居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交友,结识了各类人物,李逢便是赵世居结识的众多人物之一。

案件至此,调查的焦点就指向了赵世居。经查赵世居“结纳匪人,议论军事,怀挟谶语,寻访天文变异、朝廷得失”。

调查发现,司天监秦彪、医官刘育、将作监主簿张靖等人都与李逢赵世居有接触,其中司天监秦彪还曾送给赵世居一幅《星辰行度图》,赵世居自己还藏有一本《攻守图术》。

事已至此,宋神宗不得不怀疑赵世居真的有谋反的意图。

二朝野震动

事涉赵世居才是开始,因为赵世居的交际圈极广,与他有交往的人都成为调查的目标。

朝廷开始审查与赵世居有书信往来的人,经过调查御史台并没有发现这些书信有什么问题,多是寻常往来。

但是朝廷的调查,还是让很多人感到无比害怕。

如宋神宗的亲弟弟嘉王赵頵,因为参与谋反的医官刘育与他有关系,刘育曾在赵頵府上的任医药祇应。

可以说,赵世居的交际圈足以摧毁很多人。

最终朝廷调查出的一个人物成为了此案的另一个关键先生。

此人叫李士宁,一个术士,或者说是一个神棍。

李士宁图片

不过李士宁很有道行,结交了很多达官贵族。

“李士宁者,蜀人,得导气养生之术,又能言人休咎。”

“李士宁者,蓬州人,自言学道,多诡数,善为巧发奇中。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而词理迂诞,有类谶语,专以妖妄惑人。周游四方及京师,公卿贵人多重之。”

李士宁要是单单以所谓的“术”招摇撞骗也就罢了,但他偏偏不安分。

“士宁以为太祖肇造,宗室子孙当享其祚,会仁宗有赐英宗母仙游县君《挽歌》,微有传后之意,士宁窃其中间四句,易其首尾四句,密言世居当受天命以赠之。世居喜,赂遗甚厚。”

李士宁认为太祖子孙“当享其祚”,无疑这也是“太祖后当再有天下”的另一种说辞。除此外他还私自篡改宋仁宗给英宗母亲作的《挽歌》,让赵世居认为自己当受天命。

李士宁很可能是用这样的说辞来诈骗赵世居的信任和钱财,但赵世居相信了。

宋人的笔记还记载了李士宁送给赵世居一柄鈒龙刀,这也成为赵世居谋反的罪状。

罕见的严惩

案件牵扯出李士宁,让很多人嗅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李士宁有着更为庞大的交际圈,“周游四方及京师,公卿贵人多重之”,苏轼、王安石、司马光等人都和他有交集。

尤其是是王安石,他和李士宁的交往太过密切。

“王介甫尤信重之,熙宁中,介甫为相,馆士宁于东府且半岁,日与其子弟游。”

“王荆公与之有旧,每延于东府,迹甚熟。”

所以很多人认为,李逢一案是当时吕惠卿欲扳倒王安石而兴起的政治案件。

王安石

这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系。

熙宁七年(1074年)四月,主持变法的王安石罢相,罢相前王安石让吕惠卿任参知政事,继续进行变法。但是吕惠卿担心王安石回朝,便意欲断了王安石回朝的路。

北宋魏泰、邵伯温在私人笔记中都认为,吕惠卿欲借此案攻击王安石。

“而李逢之狱,又挟李士宁之事以撼荆公。”

“惠卿又起李逢狱,事连李士宁。士宁者,蓬州人,有道术,荆公居丧金陵,与之同处数年,意欲并中荆公也。”

虽然熙宁八年二月,宋神宗秘密召回王安石,再次拜相,但是此案已发,尤其是查出李士宁,王安石的处境十分被动。

对于涉案一众人员的处理,宋神宗倾向严肃处置。他曾和王安石等人议论过此案,王安石认为应该宽大处置,不能波及过大。

“世居当行法,其妻及男女宜宽贷,除属籍可也。今此一事,既重责监司,厚购告者,恐开後人诬告干赏,官司避罪,将有横被祸者。愿陛下自此深加省察。方今风俗,不惮枉杀人命,陷人家族以自营者甚众。”

不过王安石的建议只得到了部分采纳。

“赐右羽林军大将军、秀州团练使世居死,翰林祗候刘育陵迟处死,试将作监主簿张靖腰斩。”

“司天监学生秦彪、百姓李士宁杖脊,并湖南编管;大理评事王巩追两官勒停,知瀛州、祠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刘瑾落职,知明州,前翰林侍读学士、礼部侍郎滕甫落职,候服阕与知州。”

宋太祖四世孙赵世居被赐死,刘育凌迟,张靖腰斩。

这是宋代少有的严惩。北宋对大臣、对宗室历来都是温情脉脉的,这里我们看到极度冷酷的一面。

此外,他们亲人都遭到牵连。

“世居子孙贷死、除名、落属籍,隶开封府官舍监鏁,给衣食;妻女、子妇、孙女,并度为禁寺尼;兄弟并追两官勒停,伯叔兄弟之子,追一官,停参。刘育妻子分配广南,为军员奴婢。张靖父母妻,决杖,广南编管。”

冤案?

当时和赵世居有过交往的文人、大臣很多,很多人都认为赵世居谋反案是一个冤案,是政坛倾轧的牺牲品。

同样记载此事的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却没有提及此事和吕惠卿有关,《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李焘也认为此事和吕惠卿没有关系。

当很多人把目光都放在吕惠卿和王安石的权力争斗上时,他们都忽视了宋神宗本人。

宋神宗继位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历精图治,将大有为”,“奋然将雪数世之耻”。

由此他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宋神宗

但是熙宁变法遭到极大的阻力,不仅很多重臣老臣反对,便是宗室也是极力反对。

甚至太皇太后、太后,已经宋神宗的两个弟弟赵颢、赵頵都无一例外的站在了神宗的对立面。

熙宁七年,在太皇太后、太后的压力下,宋神宗不得已将王安石“罢知江宁府”。

但是宋神宗没有放弃改革,李逢赵世居案是他对朝中反对变法势力,尤其是宗室势力的一次敲打。

当时社会上对宋神宗改变“祖宗之法”颇多微词,赵世居的罪名便有一项“寻访朝廷得失”,有人利用对变法的不满生事。

宋神宗有必要敲打宗室,让他们学会闭嘴。

这也是宋神宗坚持对赵世居等一众人严惩的原因。

神宗弟弟嘉王赵頵原本多次“议论时政”,因为涉及此案,结案后他“尔后惟求医书,与其僚讲汤液方论而已”,彻底远离政治。

赵世居自己也缺乏足够的政治头脑,作为宗室,他本不该到处交游,对皇位有一丁点想法的。

赵世居案,是宋神宗为维护皇位的,也是为维护变法而“以儆效尤”下的祭品。

更多宋太祖被弟弟杀害(宋太祖暴毙)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