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22.5.28(周六)10:30—11:30
一.选择的普遍性
我们的一生无时无刻都在做各种选择,接下来我先列举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的一生会面临的部分选择(不严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序),并且加入了我个人部分的选择和经历。等过段时间再回首,总会有一些不同的感悟。或者是有一些新的答案或看法。
1.幼儿园:我们这一代人上幼儿园更多是大人决定的,接送方便是最主要影响因素。据我了解,有部分乡村长大的小朋友,大我几岁那种,小时候可能没能够上到幼儿园。现在的小朋友们,家长可能还会带你去几个幼儿园感受一下,会参考孩子的表现和感受,更厉害的还有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开办一个最合适的幼儿园。所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选择是逐渐增多的。
2.小学:乡村乡镇长大的小朋友选择面不广,尤其是留守儿童,依旧是以距离方便为主。城市里面的小朋友有条件的家长会考虑把小朋友送到更好的小学,为以后进入好的中学做准备。
3.初中:学业为重,为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做准备
4.高中:学业为重中之重,为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做准备
5.是否复读?:第一个高三毕业的我,学科成绩不理想,体育成绩还不错,被别人忽悠着去上了一个非正规的海乘专业,虽然是在一个大学了,但并不是一个有学籍的学生。还好悬崖勒马,回家选择了复读,之后重新参加高考了。过程虽然还是蛮辛苦的。也感谢家人的支持。
6.选专业:高中毕业,我们人生面临的第一个对我们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选择,可能会有家人朋友影响你,你自己的想法如何呢?第二个高三毕业时的我幼儿园老师和护士之前我选择了前者。
7.选大学:依旧是一个在高中毕业之后面临的重大决策,有的人是想选择一个很远的城市,逃离家庭的束缚,一个人去自由的奔腾。也有人就选择最近的城市,希望能够有空常回家看看。。。我选择的是成都,有同学的推荐。。
8.是否专身本,升哪个学校?哪个专业?:这些你面对过吗?曾经我就放弃了3+2,拿到全日制本科文凭的机会,因为看见寝室大部分同学都对这个不敢兴趣,也没有人给我放大这个文凭的好处。现在会有一点点后悔,自己出来后去自考的本科文凭,含金量不够大,但也可以做部分单位的敲门砖。
9.是否考研,考哪个学校?考哪个专业?:有亲近的朋友考过,我也咨询过,但没有迈出这一步,朋友备考了一年没有考过,于是我也没啥想法了。。。工作后时间很紧张
10.选择在哪里工作生活?
大学在成都,同学大部分在成都,成都也比较安逸舒适,于是在成都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因为身体不舒服来到了亲近的人的身边,虽然前期对重庆不太适应,但之后也适应了,也在这边工作和生活了。。。
11.是否考编?:报过乡镇的编制老师,由于准备不充分,自己内心也不太想去乡镇,就放弃参考,自考本科文凭基本上不能够报考主城的编制老师考试。3+2的一个好朋友话费了3万左右报了一个考老师事业编制的培训班,但现在的竞争力太大了,一个岗位可能是上百人报考甚至更多。那怕是能力在强,在最后关键时间也可能是拼关系。现在也有点慌了,也准备先找个幼儿园先上班。
12.选职业?:看兴趣,看工资?看情怀?还是看其他,你的侧重点是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是希望能够多挣钱的,但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为了理想和情怀工作。也有两者兼收的人。
13.选工作单位:看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工资氛围?看公司的知名度?还是看其他?
14.选对象:性格、人品、外表?感觉?家庭氛围,家庭条件。。。有一见钟情吗?
15.选朋友:性格,人品,有趣?。真诚对待,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和自己感觉舒服的人在一起吧
16.选择在哪里买房:你所在的城市哪里的发展潜力大,医疗教育是否有保障,交通是否便利
17.选礼物:送爸爸,送妈妈,送朋友,结婚礼物,满月礼物。。。
18.是否结婚:前提是遇到了对的人
19.是否要孩子:前提是从物质和精神上做好准备
任重道远
未完待续。。。。
二.选择的不稳定性
人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的个体,随着时间和认知的变化,想法也会变化,想法也会带动这行为发生改变
有的选择一生只能做一次,例如是否要孩子,从孩子顺利出身那一刻你就没有办法反悔了
有的选择可以适当变动:例如选了学校之后可能会办理转学,选了大学专业后,在有的大学有专业调配这一说,选了一份工作也可能会换工作,选了一个城市也可能会换城市,选了恋爱对象相处之后发现不合适可能会磨合,可能会分手。。。
有的选择可能会一直变动:就比如交朋友,随着你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所相交的朋友也在不停的变化。。。
三.谈谈那些坚定的选择
即使选择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坚定的选择是显得多么的弥足珍贵
不论是坚定的选择工作深耕一辈子还是选择一个人终老一生,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快乐。。。
例如袁隆平老爷爷,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解决了中国困难时期广大人民的温饱问题。。
都能够成为一代佳话
百岁老人互相照顾,携手走完一生。。。
还是有很多值得称赞的故事。。。
四.做选择的能力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选择大于努力
这句话随着我们年龄和认知的增长,愈发明显
最近有在网上看到一本书的书名叫做《远见》,虽然我没有搜索到作者布莱恩的作品,但搜索到史蒂文.约翰逊的《远见》。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着一些过往一些名人和大事件的决定。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油达尔文分析了自己该不该结婚这件事。作者再三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同时也很感慨这么重要的能力,却很少能够从小时候开始培养这样重要的能力。
五.分享一些你做决策的好方法?
这个问题略显幼稚,我的认知里,决策能力是从小养成的,可能在你6岁之前就基本上定型了,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后期的一些成长经历对自己的选择决策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只要你有改变的心,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