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吴佩衡:中药有十大主帅:附子干姜肉桂麻黄桂枝细辛石膏大黄茫硝黄连。此十味主帅名之,是形容其作用之大也。由于少数医家以为此等药物性能猛烈而不多使用,偶然用之而用量也轻,虽对一般轻浅之病亦多获效,但对重病及沉疴痼疾则疗效不显。据余数十年经验如能掌握其性能,与其它药物配合得当,且不违背辩证论治精神,不但能治常见病效如浮鼓,并且治大多数疑难重病及顽固沉疴,也无不应手而效。
黄竹斋:仲景是将人身部位质体分为六纲,而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术语识之。仲景本论三阳三阴之定义,三阳标识其部位,三阴标识其质体。立此六经以名篇,而辨其病证治法焉。
黄庭坚:读书如同禹之治水,知天下之脉络。汪中:治学要能于空曲交会之际以求其不可知之事,心目所及,举无疑滞,钩深致隐,思若有神。
谭次仲:中医有三类:玄理经验与药物。玄理为冥想哲学,自与科学实验不相容,唯药物则实物也,经验则实象则,二者自古施诸治病而有验,胡必有科学之理致存。盖科学者他人之所长,而我之所短也,此就事实方面而改造国医使臻于科学之途,为国医学院当先确定之办法者一也。
徐灵胎:一病必有一方,一方必有一主药。这是徐灵胎临床心得,医家不传之秘中医治病必须辩证论治与专病专方专药相结合,对于有确实疗效的专方专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专方专药能起大病,古人有气死名医海上方之说。
张栋樑:学医读书如汗牛,捷径有用是王书(王肯堂《证治准绳》)。学医之难,浅致思予,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术则弗高。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能搜隐抉秘,施精义之训,触类而长,开物成化,效则多矣。
徐小圃:药不论寒温,要在审辨证情,正确掌握辩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桂枝麻黄附子等虽性温力猛,易以化热助火,亡阴劫液,但使用确当,能收奇效。不然,即菊花桑叶荆芥防风亦足以愤事。圣人则扶阳抑阴。小儿以阳气为本,一旦护理失宜,寒暖失调,易为六淫所侵。发病之后,易现阳气受损。而阴为体,阳为用,阳系抗病主力,此在儿科尤为重要。小儿以阳气为本。顾松园:小儿之阴气未至,故曰纯阳,原非阳气有余之谓,特稚阳耳。不知稚阳之阳甚微,世医辄称小儿纯阳,恣用苦寒妄攻其热。夫阴既不足又伐其阳,多致阴阳俱败,脾肾俱伤。节斋云:小儿无补肾法,谓男至十六,两肾充满,既满之后,妄用亏损,则可用药补之,若受胎之时,秉之不足则无可补,秉之原足,又何待于补也。呜呼!此何说也!夫小儿之阴气未成,即肾虚也或父母多欲而所禀肾水亏,亦肾虚也。阴即不足而不知补之,阴绝则孤阳亦灭矣,何谓无可补耶?
严苍山:唐宋医学朴质尚实,方多法众,应是继承发扬的主要对象,金元以后诸子学术以及后世大量所谓秘方,大抵亦渊源于此。业医须兼取百家,革故鼎新,虽百年西学东渐,然西医替代不了中医。中医治学必须兼取百家,推陈致新,广搜博采,开拓视野,不可把学术局限狭隘框架。《内经》《难经》《伤寒论》是基础,学其须终身寝馈其中。
佛禅: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治学在于精,但求精之先当有博。盖博者有三:一为庸俗之博,二为平观之博,三为概观之博。庸俗之博在其量,平观之博在其广,概观之博在其通。能异中求同,综合思维;博读群书,一统其异,如孔子以思无邪一言蔽三百,才能举子而反百。
单养和:小儿之疾病,多在中焦, *** 推拿,绝为上法。病在腻滞脾胃者,不要过用消导,孟浪攻伐。小儿之疾病,能不药则不药;能少药则少药。能取推拿者不取药;能取乳母者,不取病儿。镇惊丸治疗急慢性惊风:天竺黄胆星枳实牙皂黄连牛黄朱砂钩藤龙胆草茯神栀子青黛全虫天虫大黄共研末为丸。
保婴一术,号曰哑科,口不能言,脉无可视,惟形色以为凭。竭心思施治,故业善于专门,以补化工不及。
夏墨农:医理通天,一举手一投足,不可不精;病家痛楚,一邹眉一 *** ,皆言所苦,事在必察。临证宜体察幽微,细辨阴阳,用药刻求精当叮咛唯恐不详。耕织之野,病者多贫,去城既远,购物每多不便,异乡远道,路途艰辛,病家尤不堪顾波,医家当深怜悯之,辨证用药务当精当。
方伯屏:《内经》是根,《伤寒》是次,根是根本之经,次是次第之仑。仲景之《伤寒杂病论》,谁知是《内经》之正,本草之根,汤液之本,圣人之经典也。张机之撰述,其黄帝之医经耶?故医者曰:七部医典者,一黄帝之《内经》,二黄帝之《针经》,三《神农本草经》,四商周《明堂经五尹伊汤液经》,六《素女之脉经》,七《伤寒杂病论》是也。乃圣人之遗教,中医之经天纬地,之万世不易,之七大经典是也!伤寒论何谓其犹北斗之七星耶?故曰:《伤寒杂病论》其黄帝之医经是也。
平生苦读,每遇难症,则昼夜翻卷,必求一是。
《黄帝内经》代表的时贵族医学,它追求的是长生长寿,医理是扶阳固本,手段是强调个性化的养生,强调元气对人体的意义,故而很少用药;到了《伤寒论》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治病成了首要,因其对平民医学的伟大贡献,人们称其作者仲景为医圣。
瞿文楼:今之医家,不审标本,不论八纲,用补药为病家之所喜,每每错补误温,病者无怨。治温病不可一派寒凉。温虽热疾,切不可简单专事寒凉。虽有卫气营血之别,阶段不同,方法各异,但必须引邪外出。若不治邪,专事寒凉,气机闭涩,如何透热?又如何转气?轻则必重,重则无法医矣。方书虽有牛黄丸至宝丹神犀丹,但必须用之得当,早则引邪入里,后期正虚之时,又无能运药治病,只有用之得当,才能见效。
马二琴:十年读书,十年临证;存心济世,存心对天。化脓性腹膜炎用金银花龙胆草公英地丁连翘乳没黄柏三付治愈。用人中白治口疮效果好。本草纲目谓人中白降相火,消瘀血,盖咸能润下走血故也。今病者口舌诸疮用之有效,降火之验也。降火消瘀血治疗喉口齿生创,诸窍出血肌肤汗血。胖人多炭便秘辨证肺为痰阻用肉苁蓉六十克郁李仁紫宛二十四克水煎服。一付及效。叶天士治便秘用紫宛杏仁瓜蒌枇杷叶也是治肺。
吴棹仙:针灸之道,登堂入室,非尽解灵枢则无以成就。
陆渊雷:伤寒杂病论乃经方之冠首,治疗之极则,学医所必由也。
王慰伯:风温虽系感受春令之邪而发,但四季皆有。风温之之,辛凉解表,清肃上焦。其法运用的恰到好处,并非所易。风温辨治,辛能泄风,凉可解热,偏于辛则易化热,偏于凉则邪不得透。故疏风之品宜轻清,温清之品勿苦寒。风温各个时期的用药,各有其一定的顺序。
夏仲方:临证首辨证之虚实,活用仲景,宜集中药力打优势战。处方时堆砌药物,看似面面俱到,实则失去重点吾治肾病,斯病祖国医学名为肾风风水,病者以水肿为主症,遭受风湿之邪为发病的主要因素。将金匮论治风水的方法,施用于肾炎,最有实效;要诊治本病当首辨证之虚实。夏氏肾炎九方:越婢加术汤大青龙糖先青龙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苓散麻黄附子甘草汤防己黄芪汤当归芍药散金匮肾气丸。
时逸人:伤寒以辛温发散,温病以辛凉发散,暑温以清暑宣达,伏暑以清透伏热,秋燥以润燥宣肺化痰,冬温以利咽通便。
邹云翔:治病必求其本。病情万变,医应善变,治病如量体裁衣,必须辨证救治。为医者,必以整体观念胃辨证论治的主导,察审病情分析病机的内外联系和外界环境,从而确定治则。如肾病非特肾脏有损害即内脏各部分否不健全,抵抗力薄弱才以肾脏并。肾病症状涉及各个脏腑,治疗中不能拘泥于肾而应整体调治。治肺治脾治心治肝,肺肾同治,脾肾同治,心肾同治,肺脾肾同治肝肾同治;气分血分同治;补气行气与利水同治,临床上往往病情万变,医亦应万变。
张梦侬:用药要飙猛与轻灵并重,,经方名方与单验方并施。医者临证宜注重辨病与辨证结合,重视正气的补养,以后天补先天,其证只要确定胃食滞痰饮,皆可用吐泻。治痰饮不仅并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善治炭者,不治痰二治四,更宜轻灵为尚。治肿瘤用药忌温燥,宜多用甘寒咸肝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化痰散结。治疗肿瘤善用软坚散结败毒消肿破癥瘕消核以及润燥生津滋阴增液调气活血之类药物数十种,按照辨证施治原则治疗各类肿瘤,常以沙参玉竹旋复花代赭石昆布海藻莪朮三棱制鳖甲夏枯草舌草白毛根等药为基本方,根据病情,酌情加减。如治噎膈方:南沙参玉竹麦冬旋复花山药茅根舌草蜂蜜水煎服,另用单方:白鹅血热服,一周服一次。
论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灵枢》曰:正气者,正风也。何谓正气?充塞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之气。即人之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楚辞:“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晋孙绰谓:“公资清刚之正气,挺纯粹之茂质”。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指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文子:“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于性,外合于义,循理而动,不系于物者,正气也;推与滋味,淫于声色,发于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正气又谓纯养之气或纯饮之气。正气海谓春由东方直出不偏之气和夏由南方直出不偏之气。正气在人体中就是抗邪能力,也是中医学基本概念。人体的功能活动比如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否胃正的范畴。人体正气还包括免疫力这个重要功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