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云南花灯比山茶 弥渡花灯别样红”
密祗正月十五花灯会
弥渡花灯因其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特征,以及具有的宗教、民俗、艺术、社会的杰出价值,于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灯之乡——弥渡
玩灯
弥渡有花灯之乡的美誉,可谓是“城乡无处不灯”。在民间有 “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才进弥渡坝,处处锣鼓声”,是弥渡自古以来就有的旖旎风情。弥渡人把花灯演唱与龙狮组合表演,称之为“玩灯”、“闹花灯”。
玩灯的古规十分考究,县内多数地区每年从正月初二开始,至正月十七、十八结束。
玩灯的准备阶段称为“团灯”,各村一般由当年生育男孩的家长担任“灯头”组织灯班,负责筹集资金和召集人员扎裱龙狮,聘请德高望重、擅长表演的民间艺人到灯班主持玩灯的全过程。
扎花灯(用竹篾扎制,彩纸裱糊)
玩灯前,举行“接灯”仪式,结束时“谢灯”,祭祀“龙王”、“水神”,祈求一年平安。灯班边舞边行叫“过街灯”,在固定地点表演叫“团场灯”。
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密祉元宵花灯节,是弥渡花灯的浓缩与概括,它的组织的自发性,民众参与的自觉性和广泛性,以及灯会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原生态花灯灯会,是花灯文化的活化石。
花灯之乡——弥渡
发展繁荣的花灯文化
然而,弥渡县民间花灯表演艺术活动,就不仅限于在春节、元宵了。花灯文化几乎融入了弥渡人一年四季的一切民间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融入了弥渡人的血液。
弥渡传统曲目《十大姐》
民间的祭祀活动唱祭祀花灯,盖新房“垫土”(奠基)表演花灯折子戏,洞经音乐也有用花灯唱经的。规模较大的洞经音乐会,最后的仪式以唱“簸箕灯”结束,表示功德圆满,皆大欢喜。
弥渡人看灯有《看灯调》:“年年有个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五月栽秧唱《大舜耕田》:“我五月栽秧水又深,栽秧打失绣花针……”
喝酒唱起《一杯酒》:“一杯酒,满满升,妹陪小郎把酒斟,金杯歇在银盘上,郎一杯来妹一杯……”
大型舞台花灯戏《山村.小河.月亮》
花灯之乡——弥渡
表演形式
弥渡花灯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但人们习惯上分为大唱和小唱。
小唱俗称“过街灯”或“簸箕灯”,是灯班在进村进城之中在路上演唱,是一种表演为主的演唱形式。曲调以小唱为主,载歌载押,重在烘托一处气氛,宣传灯班,扩大灯班的知名度,树立灯班良好的形象。
大唱分为折子和花鼓两种。花鼓是有简单故事情节的表演。表演中男角挎鼓,左手持勾锣,右手持棒,人称花鼓老人。女角大脚婆,在手持手巾,右手持记扇子,边走边唱。花鼓老人动作奔放夸张,大起大落。大脚婆以歪步表演为主。
弥渡花灯的普及令人惊叹的同时,也会让人产生一种感悟,永恒的艺术,它的根深深扎于广大人民群众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只有海纳百川的艺术,只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艺术,才能常开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