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太阳西下,一路逛着温州古城来到安澜亭码头,准备坐船去江心屿,轮渡每40分钟一班,江心屿门票与船票共30元/人,船分两层,上面是露天的座位,凉快也方便瓯江观景,我去的时候船上游客不多,恰巧赶上一对新人去岛上拍婚纱照。
轮渡时间
从安澜亭码头坐船去江心屿
船离开码头
瓯江
瓯江
江心屿位于瓯江中游,东西长,南北狭,因郑成功曾在四屿练兵,故与福建厦门鼓浪屿、东山县东门屿、台东县蓝屿共称四大名屿。这个孤屿历史非常悠久,远在六朝晋、宋时期,西域高僧就曾跋涉山川远道来此结茅而居,“江天佛国”的美誉远播中外。
屿上东西各有一塔,分别建在两边山峰上,从塔的建筑风格上很容易看出所属朝代:东塔 *** 丰腴,敦实厚重,建于唐代,青砖砌成,塔刹已毁,现高约28米,清光绪年间在塔下修建了英国驻温州领事馆,塔顶不知何年长出一株榕树,如塔冠覆盖;西塔纤瘦苗条,玉树临风,建于北宋,是六边形的楼阁式青砖仿木构建筑,共7层,高32米,曾因塔身倾斜,1982年重建。自宋代开始至清光绪年间双塔塔顶夜灯高照,成为引导船只来往温州港的重要“灯塔”,宋代有诗云:“孤屿今才见,元来是两峰。塔灯相对影,夜夜照鱼龙”,形象描述了东西双塔为夜航船只指引方向的情形。如今,两塔虽历经千古沧桑,更显挺拔清秀,古朴端庄,依然屹立在屿峰,发挥着为船只引航的作用,被国际航标组织列为世界航标遗产,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
江心屿
江心屿
瓯江水浪滔滔,非常浑浊,不知道是因为下雨还是平时就这样,江中有两块礁石,屿东江中的礁石色泽洁白,鼻长似象,因此得名象岩;狮岩在屿西,呈翠色,似一只雄狮盘踞在江中。天气有点阴,但西边还是隐隐出现了一丝晚霞,映照着江心屿的灯塔和礁石,让我得以想象谢灵运诗句“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中描写的江水与丹霞相掩映,白云共红日而争妍的壮丽景色。
隐隐出现了一丝晚霞
隐隐出现了一丝晚霞
船靠码头,对面明黄色的建筑就是久负盛名的江心寺。
到达江心屿
到达江心屿
江心寺始建于唐咸通七年(866年),后屡废屡兴,现存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建,庙宇宏伟,庄严富丽,文天祥诗云:“楼高百尺蜃吐气,塔耸双角龙昂头”,形象描述了寺庙的景观。天色已晚,寺院大门紧闭,两侧是南宋状元王十朋撰写的名传古今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照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高中时期比较喜欢文学,常常被同学们拿这副对联考我,我就是因为这副对联才知道的江心寺。
站在江心寺前,跟其他游客一起念:yunzhaochao,zhaozhaochao,zhaochaozhaosan ,chaochangzhang,changchangzhang,changzhangchangxiao,时隔几十年,以为早已忘了怎么读,张嘴竟自然读了出来,感谢当时考我的同学,帮我延续了这份记忆。
江心寺
江心寺
旁边的鼓楼
江心屿风景秀丽、云水环绕、古木参天,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历史底蕴丰厚,是瓯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历来被誉为“瓯江蓬莱”。岛上建有不少古代楼阁,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谢灵运、陆游、文天祥等也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历代名贤留有咏叹江心屿的著名诗篇共有800多篇,无愧为诗之岛。
清末诗人、书法家方鼎锐手书的孤屿二字
孤屿叠水简介
江心寺东面的宋文信国公祠是为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而建的,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到温州,曾留居此地。祠的旁边是浩然楼,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据说登楼远眺,可看到瓯江上往来船只、市区诸山及鳞次栉比的房屋。
宋文信国公祠
浩然楼
浩然楼简介
傍晚的江心屿,送走了日间喧嚣的游客,格外幽静,古老的建筑悄悄掩在遮天林木中,只听到啾啾鸟语和江水拍打礁石的撞击声。
古树参天
古树参天
临江靠堤处,樟抱榕是江心屿的另一件无价之宝,本应乔木的樟树竟然伏地生长,樟树根系紧紧贴抱榕树根,树干树枝相互交缠,彼此不分连理生长,樟树树龄已经1300多年,榕树也超过500年,仍然苍劲蓬勃,常年枝叶葱绿,粗壮的根系紧紧抱定岩石,20多米长的树身平伸至江面,虬龙盘结,如老龙引水,这是温州最古老、最名贵的树木,当地人叫它“樟抱榕”。相偎相依的樟抱榕衍生出许多传说,成为正义的化身、爱情的见证。旁边的“樟抱榕传说碑”上还记载了古树保护忠臣顾锡畴之后的故事。
樟抱榕
樟抱榕
樟抱榕
谢公亭,相传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期间曾在孤屿中一座石亭中观景,后人取名谢公亭,声名远播,据统计古代至少有四五十首诗歌咏怀谢公亭,今天的谢公亭重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亭里立有谢灵运的线刻画像碑。
谢公亭
谢公亭简介
亭中有谢灵运线刻画像碑
澄鲜阁,原名水陆阁,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明万历十年(1591年)重修,取谢灵运诗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改名澄鲜阁,系二层三间木构建筑。
澄鲜阁
站在澄鲜阁看谢公亭
启功题写的诗之岛
上山的道路
沿江边进入岛中
在江边还看到了一个建于民国时期的水文监测站,由当时的浙江省水利局设立,定名永嘉站,水尺位于江心寺,后更名为温州站,归属温州市水利局管理。因临近海面,岛上经常会遇到台风袭击,如果赶上天文大潮,还会出现水漫江心寺的情景,该站是瓯江流域下游重要的水文检测站,为城市规划、防洪、景区保护等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民国时期的水文监测站
从这里离开江边沿路进入岛中,游客不多,但岛上还是挺热闹的,到处都在修建新的仿古景点,绕过在建的宋城,一个幽静的而又充满春意的湖泊出现在面前,与瓯江的浑浊奔放截然不同,这里的湖水清澈沉寂,正值春末夏初,水边古榕林立,遮天蔽日,新发的枝芽深情地探向水面,微风下湖水轻起涟漪,波光粼粼,周边花香鸟语,灯光照射在树枝和路面上,映着湖水和云朵,充满诗意,别有情调。
宋园
西塔
岛上风景迷人
正在修建的宋园
共青湖
波光粼粼的湖水
幽静诗意的湖边景色
幽静诗意的湖边景色
幽静诗意的湖边景色
幽静诗意的湖边景色
过九曲桥对面是花柳古亭,这是从市区迁来的清代建筑,原位于天后宫附近,名天后行宫,平时来往路人歇息,祭祀时供天后娘娘像停驾。此亭勾头滴水,飞檐翘角,凌波展翅,风韵犹存,古亭的一面匾额上书花柳古亭,另一面写着江天一览,两边各有两个窗框,如画框般镶嵌着窗外的风景。
花柳古亭
花柳古亭简介
江天一览
独凉亭三面环水,通透聚风,南宋永嘉四灵之一的徐照有诗《赠江心寺钦上人》:“城中如火热,此地独清凉”,已是初夏的天气,看到此亭不免立即登亭实验,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因素,果然比岸上凉快一些。
独凉亭
沿湖边再往前走,往右过凌云桥是高耸的西塔,往左问舟亭临湖而建,据说唐朝孟浩然曾与好友张子容在江心屿题诗饮酒,孟浩然写下《宿永嘉江》:“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问舟亭由此得名,亭旁有船停靠,岸边古树掩映,静怡悠然。
西塔
凌云桥与西塔
凌云桥简介
问舟亭
问舟亭
岛上还有一个充满江南韵味的景点——小飞虹,桥两端与曲廊相连,紧连着亭、桥、廊、榭随形就势修建,黑檐白顶,绿瓦红柱,明媚绮丽,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如飞虹挂空,吸引不少游客在此拍照。
小飞虹
小飞虹简介
小飞虹
小飞虹
来雪亭位于孤屿东北角,对面是永嘉的罗浮山,隔湖与情人岛相望,环境开阔,水木含情,古人喜在此作画赋诗,特别是冬天在此观赏雪景极佳,据说雪中远眺罗浮山,如同山水画一般。
来雪亭
来雪亭志
宋高宗赵构也曾到此屿,在江心屿禅院中写下了“清辉”、“浴光”四个字,这也是他留给温州的唯一墨宝,宋高宗御书“清辉”原为木匾,现珍藏在温州博物馆,江心寺中的“清辉”碑刻是光绪年间翻刻的,因天晚闭门未能观赏,现亭中石碑应为后期刻制的。
宋高宗赵构写下的“清辉”
岛上还有一组古井,据说堪舆学鼻祖郭璞选址建城时,江心屿位于温州正北的玄武之位,故在岛上按照北斗方位开凿了7个古井,建于宋代的海眼泉在路边最显眼的地方,井上有水桶可以取水品尝,泉水清冽透亮,清澈甘甜,与咸涩的江水截然不同,完美应验了“井水不犯河水”,在旁边又发现了宋井、回环泉等,其他井应该在封闭的寺内或者院内等地方,没有找到。
海眼泉
海眼泉香石碑
宋井
回环泉
回环泉后面就是东塔下的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面临瓯江,矗立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中,这是《中英烟台条约》增开温州为通商口岸后建立的,传承古希腊晚期建筑风格,券柱式外廊,清水墙面,现已成为温州近代史陈列室,见证了温州百年的变迁。因为有新人在这里拍摄婚纱照,没有过去打扰。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
瓯江边
瓯江边
瓯江边
岛上还有一个特别吸引我的地方,所有休息的石凳都安装了太师椅风格的靠背,每个座椅上都刻有不同的诗词,让诗之岛名至实归、名不虚传。
休息的座椅
座椅上刻的诗词
休息的座椅
座椅上刻的诗词
我在温州的这几天,应该正是2021年的江心屿诗歌节,据说有五十多名诗人名家汇聚于此,可惜当时不知,回来后才发现,也许冥冥中已经替我这个曾经的诗歌爱好者选定了去的时间吧。
离开江心屿码头时天色已晚,两塔一寺在夜幕中闪耀着光芒,仿佛黑暗中的灯塔,继续指引着诗歌的朝圣者。
江心屿
岸边的景色
夜幕下的江心屿
夜幕下的江心屿
再见,诗之岛
回去的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