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来源:温州新闻网
效果图
温州网讯 “星恒连北斗,驿路达南闽”这副对联刻在平阳坡南老街通福门上。1月,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公布了全省首批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名单,平阳坡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传统风貌区类试点。而这句诗词正是通福门当年作为重要古驿道隘口的写照。
作为瓯江山水诗路之名城古镇系列首批拟重点打造的历史文化街区,坡南历史文化街区也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存数量多,传统街区保护较完好。这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感受水乡江湖……
再现江南历史街区
至今保留古驿道肌理
清澈见底的河水,老屋、远山、白云的倒影便呈现其中,仿佛一幅山水画。记者一进入街口,就见石桥映入眼帘,一条小河穿街而过,两岸的老屋均重新修葺,一眼望去,皆是青砖黛瓦的旧式老房,尤为朴素。这里汇聚了古城门、千年道观、牌坊、古桥、古井、古塔等众多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是一条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老街。一路走来,还不时可以看到老人们坐在古屋前的竹椅上聊天,静静地享受午后时光的美好。
通福门、茶亭、商铺……坡南街,如今依旧保留着完整的古驿道肌理。古时驿道繁忙时,街边商铺林立,北面来平阳的路人需要在北门下船,步行至通福门,后下坡南,直到南端码头,去往鳌江、福建。
据记载,唐代浙江境内驿道长约2115里,温州境内未设驿馆。南宋绍兴八年(1138),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以后,浙江驿道增多,驿、馆、亭的设置甚为普遍。明洪武元年(1368)诏令全国各处设置水马驿、递运所、急递铺。当时平阳设有10铺,每铺相距10里,不久废置。明隆庆年间,县令朱东光恢复铺舍,县总铺下设迎恩铺(在四都)、平安铺(在三都)、长三浦(在八都)等20铺。
平阳农耕社会缩影
各类文化遗迹比比皆是
前行数步,便是始建于宋朝的东岳观。两棵高大的古榕树守护在东岳观两旁,密密麻麻的绿叶,一簇连着一簇。记者在一处墙面简介上也看到“东岳观”:宋治平三年(1066),建广福宫于证真寺南,后改名东岳观。
走进坡南街,就像走进历史的隧道:农耕社会时期的商业文化、农耕文化、海洋文化等遗迹比比皆是,坡南街是平阳农耕社会的一个缩影。它是温州市范围内现存的街道中最长的一条街,从通福门到文明塔约2100米长。其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在瓯越文化的发展中独领 *** 。而丰富的历史发展和地方物候也形成了深厚的民俗人文景观;水、桥、街相伴相生的格局创造了传统的居住空间;而平原与大片水域的自然风光展现了江南水乡风情。
交通的便利,带动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千年的孕育,造就了坡南街的辉煌,千年学宫牵动着平阳文脉,高耸的文明塔关系着平阳学运。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平阳县学堂在坡南汇头创建,为温州地区最早创办的现代小学之一。民国元年,定名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民国二十七年(1938),平阳县立初级中学在坡南凤凰山下原县学宫筹办,并于三十年(1941年)正式建成,后改名为平阳县立中学。新中国成立以后,平阳县学堂改名为平阳县中心小学,平阳县立中学改称平阳第一中学。1958年,平阳师范学校创立于坡南。2001年该校撤销建制并入温州师范学院,又在坡南建立温州师范学院分校。2006年,平一中迁建夹屿山南文明塔下。
坡南街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千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成为平阳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温州市最具代表性的重要历史街区之一。
婚纱照热门地
“月光经济”更迷人
这两年,坡南街吸引了许多市民来游玩,也逐渐成了婚纱照热门地。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很多新人分享婚纱照心得,会推荐来坡南街拍照。走在长廊里,抬头看见一排不同颜色油纸伞组成,还有一些大红灯笼挂着。如今,坡南街的“月光经济”更迷人,纸伞、木偶戏、孝文化、古驿道等元素的融入为坡南街的“月光经济”注入活力。
没走几步路,能看见一些店铺里有卖青草豆腐、油泡汤圆、九层糕等各种温州小吃。逛累了,饿了渴了停下吃喝,还能唤起童年回忆。
“现在地平整了,卫生好,绿化又好,很适合居住。”“现在闲暇时间,很多人来这里游览,人多了也会带来很多商机。”在河边新建的凉亭处,一群纳凉的村民议论着,话语间都是对提升工程的赞许。据悉,坡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示范段提升工程,于2019年9月完成立项,范围北起永寿桥遗址,南至毓秀桥的河东,全长约630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沿街建筑外立面整治、危旧房加固修缮及揭顶、建筑落架大修、路面铺装、景观绿化、亮化工程及市政管网工程等。
“一期和二期项目都已经完成。目前,坡南历史文化综合园建设也在有序推进。”平阳县昆阳镇街区办常务副主任叶大俊介绍,坡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示范段提升工程是坡南历史文化综合园的一部分。接下来,加快推进核心区保护建设项目多节点提升工程,坡南历史文化街区会更加熠熠生辉。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