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长城汽车已不是往日的长城汽车
进入2022年以来,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榜前十队伍里,很少看到长城汽车的身影。
要知道,就在去年,长城汽车在自主汽车品牌上,还排在首位,紧跟其后的是吉利汽车,长安汽车。而今,早已无法同日而语。
长城汽车为何掉队了?
就在两年前,那句被认为卖惨的“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至今犹言在耳。两年后的今天,长城汽车向何处走,如何走?反而变得迷雾重重。
为什么这么说?
先看长城汽车披露的11月产销快报,11月销量为87,560台,同比下降28.53%;1-11月销量为990,081台,同比下降11.49%。其中,11月新能源车销售12,863台,1-11月累计销售120,733台。
1-11月销量为990,081台
这个数据离长城汽车年初预定的190万辆目标,差得还很远。不出意外,完不成基本已成定局。
长城汽车的颓势,与中国新能源车你追我赶的大势,显得格格不入。
业内人士分析,导致长城汽车全线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长城两年来在产品转型方向上的迷失。
昔日,长城汽车得益于“森林式生态理念”,即 “一车一品牌一公司”。在其推动下,长城陆续打造出哈弗大狗、欧拉好猫、坦克300等爆款车型。
两年过去,长城汽车尽管推出了多款车型,没有爆款不说,基本原地踏步,还让其产品线显得更加杂乱。
让人比较诟病的是,长城产品的名字过多,多到记不住。
当其他车企争相把人力物力集中在自动驾驶、智能解决方案上,长城则把功夫,多用在了啥火造啥,什么畅销做什么的博眼球上。因此,一直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产品体系。
其次,长城汽车所处的地方不受待见。
相比起来,比亚迪之于深圳,吉利汽车之于杭州,长安汽车之于重庆,而长城之于保定。吸引力与否,高下立现。
看一个车企未来的发展趋势,从优秀人才的流动趋势上就能看出来。短期看营销,长期看人才。
而保定在地位上的尴尬,也不是一天两天。人才在选择去向时,第一步可能就退缩了。
最关键的是,是对品牌战略上定力的失位。
放眼市场,奇瑞在做品牌数量收缩,比亚迪持续聚焦品牌,长安在持续做大做强爆款。长城却反其道行之,不断进行“品类创新”,用产品数量对市场围而攻之。
导致的只能是,迷雾更多,没有定力,来回变化。最要命的是,始终找不到一个明确的方向。
长城汽车的优势在哪?
比起先下场的造车新势力,以及其他后起之秀,一开始面临要车没车,要工厂没工厂的处境,长城汽车本可以做的更好。
因为,长城汽车的优势也很明显。
至少,就当下而言,长城汽车旗下拥有哈弗、魏牌、欧拉、坦克、长城炮、沙龙等覆盖各个细分市场的汽车品牌;
再者,长城汽车打造的咖啡智驾、柠檬混动、坦克平台等多个技术解决方案,至少可以能让一些造车新势力厂商望其项背。
最重要的,在于全产业链上的布局。长城汽车孵化出毫末智行、蜂巢能源、未势能源等一系列生态链公司,逐步构建起了自己的“护城河”。
此外,长城汽车接下来的优势,还来自于在芯片领域的一系列布局。
2021年2月,长城汽车完成对地平线的战略投资。同年12月29日,长城汽车与第三代半导体企业同光半导体公司签署战略协议,聚焦第三代新型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应用,推动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与芯片的产业化。
今年8月,长城控股集团与江苏省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战略合作,长城汽车旗下蜂巢易创第三代半导体模组封测制造基地项目落地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计划投资38亿元。
“车企苦芯片久已”
当下,车企自研芯片已经是大势所趋。毕竟,“车企苦芯片久矣”。
目前,已经启动自研芯片的车企有比亚迪,蔚小理,零跑,哪吒,吉利等。
在自研车载芯片方面,比亚迪一直都是走在前面的模范生,旗下的比亚迪半导体公司已经剥离出去,谋划上市。
吉利旗下的芯擎科技自研的中国第一颗7nm制程车规级soc芯片“龍鹰一号”(智能座舱芯片)已经正式面世,将于2022年底实现量产。
而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以及零跑汽车的动作也比较频繁。
蔚来资本领投 Arm CPU 公司此芯科技,聚集于通用智能计算芯片领域。
小鹏汽车入股的瞻芯电子,聚焦于碳化硅半导体领域。
理想汽车通过关联企业设立了理想智动科技有限公司,走上自研汽车芯片的道路。
零跑汽车与大华股份联手开发的“凌芯01”芯片已经用于自家汽车上。
相比起来,长城汽车没有更早,也不至于晚。这一波竞争中,长城能否扭转颓势,则取决于对自有优势的聚焦。
利用得当,最先转化的,就是可观的销量。以及与其他国内自主品牌车企比拼中的胜出。
眼下,长城整体给人的感觉,开始在变中寻求不变。具体在:管理层焕然一新,品牌资源整合后施行“双品牌”运营。
那个曾致力于做“中国最好的SUV品牌”,还在路上。
而在新的造车势力格局中,长城汽车像是准备好,大踏步向新一年的“新能源车之战”发起冲击。
未来,长城能不能重回排行榜?这团迷雾能否趟开?且看它在在这一轮变化中积累多少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