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我离开年少时住的地方大约有八年了,每次回去的时候都会去吃一碗楼下小店的锅边和炒粉。倒不是因为肚子饿,只是想念一些事情了。
奶奶自从爷爷去世以后就和我们住在一起,那时大约是我读初中的时候。由于家里的饮食都是由奶奶打理,她为了照顾我们的口味也时常变着玩点花样,比如早餐,稀饭搭油条、煎饼搭豆浆、牛奶配面包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奶奶亲自用90年代的破铁罐去楼下打回来的锅边和炒粉,汤清粉白,每次吃完就觉得幸福感爆棚。现在,我也只有在每次回斗池看望老人家的时候,特别去小店里吃一碗锅边和炒粉,配上虾酥,整个人便眉飞色舞了起来。小时候在家里,做饭一类的事情基本由奶奶承包,一顿饭一顿面一顿馒头是常事。但有时候如果我突然间提出吃锅边和炒粉的需求,奶奶也是会满足的。奶奶虽然有点耳背眼花没有牙,但身体还算硬朗,特别喜欢去楼下走动走动。每次去买锅边,也会顺便带几个虾酥和三角糕上来。她知道我喜欢吃这东西,但也照例对我唠叨,说这东西不要吃太多,会上火。
有一种说法,每到立夏节气,福州人都要吃锅边。以前,你在福州街头巷尾都可以买到一碗锅边,自从城市环境改善后,一些原有的不合规的小店也就日渐消散。城内人喜欢到店里吃或者拿碗打包,郊区农家则多为家庭自做,做好后邀人品尝,也是自在乐趣。“金厝边银乡里”,也反映在了小小的饮食上,代表福州人重视邻里乡亲关系。
锅边的做法倒也简单,铁锅放少水烧开,将米浆成环状均匀泼于锅内壁四周,烘干后铲下成米浆片,加入木耳丝、虾米、葱以及盐巴、味精,米浆片煮沸即可出锅。怎么才最好吃?当然是现做的。
锅边在福州乃至福建许多地方都有,种类也是纷繁多样。以传统福州锅边的做法向外扩散,延伸出不同的地方特色,比如福州锅边只加得葱和虾米,汤水清白味道干净;连江海鲜锅边则会加入诸如蛏、蚬、蛤、虾等海鲜产品,配料加的越多价格越贵,混入多种鲜味坦白说我是不太习惯的;除此外,还有漳州锅边、尤溪锅边等,前者做法与福州锅边类似,只是煮好后加芹菜、韭菜及各种卤料配食;而后者则以精瘦肉、猪骨头、珠虾、干贝作为汤底,汤味才是重点。随吃再盛上小碗,喜欢辣味的再放上一点辣椒粉,吃起来软滑润口,清香鲜美。
我是不太喜欢吃任何加有海鲜的锅边,受不了混合的腥味。
许多人都会把锅边的最佳CP颁给“虾酥”。虾酥是什么?就是油炸的米粉圈。最好的虾酥也就是加上一些葱花,下锅油炸至金黄色,刚出锅的虾酥透着热气真是“简单内容”里的上品。有人觉得虾酥单独好吃,我却认为上上品的吃法还是与锅边搭配,将虾酥浸泡在锅边里,随后再咬一口,那才是好吃入骨髓的回味,想想便觉垂涎三尺。
可即便如此,形成了福州人早餐烟火气息的锅边+虾酥,也仍不是满足人味觉和元气的最好状况。一碗炒米粉的加入,才会让所有味道达到最完美的状态。
福州人对于炒兴化粉的热爱,自然不在话下。虽然米粉本身不产自福州,但福州人却将它的做法发挥的淋漓尽致。兴化粉是使用蒸熟的大米粉通过强力从细孔挤压出来的粉丝,再经日晒或火烤而成的干品。福州常见的吃法有两种,一种叫捞化,一种叫炒兴化。炒兴化是以兴化粉为主,辅以白菜、胡萝卜丝等焖炒而成。
一般锅边店里的炒粉都以湿炒为主。而在食用炒粉之前,一定要搭配店里的蒜头酱。这种蒜头酱都为店家自做,原料无非是酱油、蒜、盐和糖配比调制而成,主要以酱油和蒜为主。食用之前往粉上倒上足够的蒜头酱,搅拌几回合,吃下去时酸甜的味觉 *** 其味无穷。此时再配上一口锅边,天底下最好的满足感也就如此了,绝非虚幻之语。
借用一下我们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朱德在福州品尝美食后的感叹:“这么简单的原料,这么简便的制作,这么简化的吃法,却有这么吸引人的魅力,真叫人尝后难以忘怀。”
我见识谫陋,必相信福州有很多不为人知更有风味的做法。每每有外地朋友到来之时,我也愿意带他们穿街小巷去找福州的锅边和炒粉。吃上一份,绝不退而求其次。锅边、炒粉、虾酥、三角糕,就这集色,一样也少不得。
想念斗池路上的锅边小店了。即便现在我可以想回去吃之时就立马前往,但还是会很怀念当年奶奶用破铁罐给我打的那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