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医学微生物学论述题题库(医学微生物学绪论题库),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医学微生物学论述题题库(医学微生物学绪论题库)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名词解释

培养基:人工培植的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经灭菌后使用的培养细菌物质。

菌落:单个细菌在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落或集团。

侵袭力: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一种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股DNA,能独立自我复制,转移赋予宿主菌产生新的生物学特性。

卫星现象:将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共同培养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的流感嗜血杆菌的菌落较大,而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远的细菌的菌落较小,此现象称为卫星现象。

血凝素:流感病毒包膜表面柱状抗原,因能和人、 鸡、豚鼠等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血凝而得名。它具有免疫原性, *** 机体产生的血凝抗体(抗-HA)为中和性抗体并可抑制血凝。具有酶活性和抗原性

神经氨酸酶:为流感病毒包膜表面蘑菇状抗原,它具有酶活性和抗原性,抗-NA可抑制流感病毒从细胞内芽生释放,但中和病毒作用

L型菌: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形态呈多形性。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固体培养基中产生荷包蛋样菌落。L型菌仍具有致病性。

波浪热:布氏杆菌感染人体引起间歇性、反复发热。主要由布氏杆菌菌血症时,内毒素导致机体发热。布氏杆菌侵入机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可在吞噬组细胞内增殖并扩散侵入血流,并进一步扩散到肝、脾、骨髓等组织中继续繁殖,再释放入血。依次反复多次,造成临床上反复发热,故也称波浪热。

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真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育形成菌丝,并发育为菌丝体。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用已知的链球菌“o”溶血素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有相应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中和试验。它常用于辅助诊断急性风湿热和风湿活动期。其效价大于1:400以上有参考意义。

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当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发挥其毒性作用。

外毒素:革兰氏阳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具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

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化学物质。

噬菌体:噬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细菌。

转化: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称为转化。

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性状。

感染:指病原菌突破了机体的防御技机能,在机体一定部位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引起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的过程。

条件致病菌:指有些细菌寄居在健康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想通的想到中,在正常情况下并不治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治病,这类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菌群失调:是指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间的比例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由此产生的病症,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 *** 替症。菌群失调时,往往可引起二重感染。

类毒素:是将细菌的外毒素经百分之0.3-百分之0.4甲醛处理后制成。类毒素失去了外毒素的毒性,仍然保留其抗原性,用于人工主动免疫,如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等。

CPE:病毒在细胞内增值造成细胞破坏死亡作用称其为杀细胞效应,这种效应在体外组织培养时可观察到细胞变圆、聚集、脱落等,称为致细胞病变作用(CPE)。主要见于无包膜病毒,如肠道病毒等。

包涵体:是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见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斑块,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称为包涵体。包涵体由病毒颗粒或成分组成,也可是增值迹象。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葡萄球菌A蛋白:是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竞争Fc段,以致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体外可以用作协同凝集实验。

外斐实验:是指某些普通变形杆菌X19、X2和Xk菌株含有的菌体(O)抗原,可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的部分抗原发生交叉反应,故可用以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患者的血清进行凝集反应,称此为外斐实验,用以辅助诊断有关立克次体病。

肥达实验:利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H)抗原分别于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清做定量凝集实验。根据抗体的动态变化,用于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硫磺样颗粒:是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颗粒的核心部分由分支菌丝交织而成,外周由长丝排列成放射状,在显微镜下可见颗粒呈菊花状。常在患者病灶组织和脓样物质中找到该颗粒

支原体:为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虑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值的一类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HBsAg: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和小球型颗粒及管型颗粒中。可大量存在于感染血清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HBc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为乙肝病毒衣壳成分,不易在血液循环中检出,但抗原性强,可 *** 机体产生抗HBc抗体。

HBeAg:e抗原。游离于血清中,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一致,故可作为病毒有复制及血清具有感染性的一个指标。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内,细胞不提供酶、能量及必要成分,则不能合成病毒本身成分,或虽能合成部分或全部成分,但不能装配与释放。

噬菌体:噬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细菌。

毒血症: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能在局部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流,而是产生的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

败血症: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菌血症: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流,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在进行繁殖而致病。

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者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内毒素血症: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的内毒素;或者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简答题

1、 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

①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是侵袭力和毒素。

②侵袭力:细菌表面的结构,包括菌毛和膜磷酸壁,以及荚膜和微荚膜。

②毒素:外毒素,外毒素是由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产生,外毒素毒理很强,对宿主细胞具有选择特异性作用,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如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和内毒素休克、DIC等病理变化。

2、简述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化学组成结构的异同点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厚度 20nm-80nm10nm-15nm肽聚糖层数可多达50层1-2层肽聚糖含量占细胞壁干重50-80%占细胞壁干重5-20﹪脂类含量1-4﹪11-22﹪磷壁酸有 无外膜 无有糖类含量约45﹪15-20﹪

3、细菌感染的病原学检查方法

(1)直接涂片镜检。

(2)分离培养。

(3)生化反应。

(4)血清学试验

(5)动物试验。

(6)药物敏感试验。

(7)分子生物学技术

4、支原体与细菌L型比较

支原体: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生长需要胆固醇,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变成细菌。

细菌L型:在遗传上与原细菌有关,生长不一定需要胆固醇,除去诱因,可恢复为原菌。

5、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征有

①内源性感染。感染部位可遍及全身,多呈慢性过程。

②无特定病型,大多数为化脓性感染,形成局部脓肿或组织坏死,也可侵入血流形成败血症。

③分泌物或脓液粘稠,乳白色、粉红色、血色或棕黑色,有恶臭,有时有气体。

④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长期无效⑤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 但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

6、简述菌群失调症及其发生机制

菌群失调症及其发生机制是指正常菌群的成员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的变化,菌群与菌群之间相互斗争,相互拮抗,相互依赖得平衡遭到破坏。引起对机体不利的异常情况叫菌群失调症。

其发生机制包括: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②机体免疫力底下或恶性肿瘤等疾患使全身免疫力降低,严重的会导致菌群失调症。

7、构成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

①机体免疫力下降 如患有某些消耗性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放疗或化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②寄居部位的改变:由于机械性或病理的损伤,如拔牙,手术等使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

③菌群失调: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使拮抗厌氧菌的菌群消失,导致厌氧菌趁机繁殖。

④局部形成厌氧环境:如有需氧菌的或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使局部氧化还原电势下降,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

8、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三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包括哪些种类的微生物?

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可将其分为以下三大类:

①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仅只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它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②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细胞器完整,如真菌属于此类。

③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结构简答,只有一种核酸,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必须在活细胞内增值。如病毒属于此类。

9、简述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①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以致正常菌群引起功能感染的感染。

②寄居部位的改变。

③菌群失调。菌群失调时,往往引起二重感染。

10、简述在进行细菌学检查时对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的注意事项

①采集标本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②根据致病菌在患者不同病期的体内分布和排除部位,采取不同标本。

③采集标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对已使用过抗菌药物患者的标本,应注明药物种类。

④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⑤标本必须新鲜。

⑥冷藏送检。

⑦检材容器贴好产品,填好检验目的,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等内容。

11、简述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①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毒素、杀白细胞毒素、肠毒素,表皮溶解毒素,SPA.TssT-1 。

②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症,葡萄球菌性肠炎及毒性休克综合征。

12、简述抗酸染色法

抗酸染色的方法是在取材、涂片、干燥、固定后,按以下步骤染色:

①初染。滴加石炭酸复红液于涂片上,染色10min或蒸染5min后,水洗。

②脱色。滴加3%盐酸酒精,脱色时频频抖动玻片,直至无明显颜色脱出为止,水洗。

③复染。滴加碱性美蓝液复染lmin后,水洗。结果:抗酸菌染成红色,细胞及其他细菌染成蓝色,

13、简述结核菌素实验的原理及结果分析

①原理:结核菌素试验是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和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②结果分析:阳性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等于或大于5mm,表明机本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迟发超敏反应和―定的特异性免力。

14、常见以性接触传播的微生物及其所引起的疾病是

淋病奈瑟菌:淋病;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可引起男性尿道炎、女性子宫颈炎和宫内膜炎,性病淋巴肉芽肿;解脲脲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螺旋体: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单纯疱疹病毒:生殖器疱疹;人 *** 瘤病毒:尖锐湿疹

15、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①链球菌感染的主要致病物质:脂磷壁酸、M蛋白、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溶血毒素。

②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

16、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①都为革兰阴性杆菌,形态学鉴定意义不大。

②营养要求不高,培养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肠道杆菌常用培养基是EMB或SS。

③生化反应活泼:能分解多种糖类,形成不同代谢产物,常用于鉴别不同的菌属和菌种。

④抗原构造较复杂,主要有菌体抗原、鞭毛抗原、荚膜抗原或包膜抗原以及菌毛抗原。

更多医学微生物学论述题题库(医学微生物学绪论题库)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