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博物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博物馆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博物馆

“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上了明灯。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11月5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史馆开馆仪式上,与会嘉宾齐唱校歌《勘探队员之歌》。

一首校歌,是流动的校史、旋律化的校训,汇聚地大人坚定的力量;一座校史馆,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藏品,将地大人“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故事娓娓道来。

校史馆开馆仪式现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供图

“七秩荣光、逐梦未来。70年的地大校史波澜壮阔、催人奋进,校史馆的落成将激励一代代地大人铭记历史荣光,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表示,校史馆是集中展示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大学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大学校园重要的文化标志。

校史馆开馆仪式现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供图

走进校史馆,“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映入眼帘。校史馆总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共有两层。一层由门厅、编年体展厅、党建专题展厅、大师专题展厅、登山专题展厅和学院风采展厅组成;二层由校友馆、多媒体展厅、两个临时展厅、校友交流厅及读书休闲区组成。依次走过“地学国脉孕伟业”“国运垂青建黉门”“艰苦奋斗奠基业”等不同展厅,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学校的办学发展史。

70年的地大历史,是一部精神积淀史。地大继承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学术基因和精神血脉,从首都北京到江城武汉,一路走来,积淀了厚重的大学精神,形成了以“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为核心的地大精神文化谱系,烙下深深地精神印记,被一代代地大人传承光大。

参观校史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供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强调,校史馆是学校生动鲜活的文化殿堂和地大人的精神家园,是赓续学校血脉、传承地大精神的教育基地。他希望,全体师生在对奋斗征程的回顾中,能够共同延续“脚踏实地、敢打硬仗”“关键时候上得去”的优良传统和“敢担大任、勇攀高峰”的精神气质,顶天立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追求卓越。

“财富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校史馆主要捐资者之一、82届岩矿分析专业校友李忠荣回顾了当年在武汉地质学院度过的4年美好大学生活,这期间受到了教育、得到了熏陶,为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看见校史馆正式开馆,校史馆主要捐资者之一、94届煤田地质专业校友熊友辉感触颇多:“要把母校当家一样来爱,当家一样建好,希望能更好地发挥校史馆文化传承和育人功能。”

活动当天,学校还为在校70年老同志颁发荣誉章;发布校史系列图书和地球科学领域70个科学问题书刊;为校史馆“离退休教师志愿讲解队”“学生志愿讲解队”授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为未来城校区建设历程展和李忠荣校友摄影作品展揭幕。

校庆来临之际,学校以“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为主题组织校庆专刊,面向地球科学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征集“地球科学领域70个科学问题”。经涵盖各学科的专家评委会组织评审,从100余篇学术论文和100多个科学问题中遴选出70个科学问题,包括16位两院院士、18位杰青的来稿,涉及深地深时深海深空、宜居地球、战略性矿产、地质灾害、地学大数据、双碳等多个与“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息息相关的地球科学前沿领域。

新时代,地大继往开来、锐意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围绕国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学校提出并践行“三步走”发展战略。“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成为地大人矢志不渝的地大梦。(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夏静 通讯员程晓)

更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博物馆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