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视频剪辑 肖杨
通讯员 魏海勇 王俊芳 孙彦钦
不支持的音频/视频格式 请试试刷新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11月5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新落成的校史馆前,隆重举行校史馆开馆、中国地质大学70周年校史展开展和校史系列图书发布仪式。
开馆现场
仪式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主持。
党委书记黄晓玫主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介绍,坐落在学校中轴线上的校史馆,是由1956届校友、我国探月工程第一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题写馆名,由1982届校友李忠荣和1994届校友熊友辉等捐资建设。校史馆既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也是以“四方印”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景观,折射出地大人志在四方、胸怀天下,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校长王焰新致辞
当天,馆内举办“七秩荣光 逐梦未来,中国地质大学70周年校史展”“足迹-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建设历程展”和“李忠荣校友摄影作品展”等三场展览,还发布了《中国地质大学70周年简史》《中国地质大学大事记(1952-2022)》《百年党史中的地大红色故事》《中国地质大学登山图史》《中国地质大学70年图集》《山花烂漫(第五辑)》《与地大共成长》《跟我一起看世界》和《地球科学的70个科学问题》等9本校史系列图书。
发布《地球科学的70个科学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表示,七秩荣光、逐梦未来。70年的地大校史波澜壮阔、催人奋进,校史馆的落成将激励一代代地大人铭记历史荣光,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此外,为突出“学术校庆”的主题,学校还牵头联合各全国性地学学会、地球科学高校联盟、科研院所征集并遴选涉及深地深海深空、宜居地球、战略性矿产、地质灾害、地学大数据、双碳等领域的70个科学问题,编辑形成“地球科学领域70个科学问题”书刊。
在建校70周年的重要时刻,地大组织开展“致敬老一辈”活动,向在校学习、工作、生活满70年的老前辈颁授“在校70年”荣誉章,共有23位老前辈获评。当天,学校7位老前辈来到典礼现场,分别是卢作祥教授、杨士恭教授、杨森楠教授、胡家杰教授、范永香教授、殷鸿福院士、曹伯勋教授。
党委书记黄晓玫、校长王焰新共同为在校70年老同志颁发荣誉章
参观完新落成的校史馆,殷鸿福院士表示,自己是建校第一批学生,1952年自己报考了刚刚筹建的北京地质学院,选择了地质矿产与勘探系,当时他的成绩已超过清华大学录取线。“今天获得‘在校70年’”荣誉章,看到新落成的校史馆,我为地大不断成长感到高兴,校史馆留下了地大人走过的足迹,非常宝贵,也给新一代地大人留下纪念,长江后浪推前浪,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殷鸿福院士说。
殷鸿福院士参观校史馆
链接:
“四方印”
校史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是30余万地大人共有的精神家园,是讲好地大故事、传播地大声音的重要窗口,是服务社会、教化人心和国际交流的文化殿堂。它坐落在学校南望山校区东区化石林之南、教学综合楼东北角,东临翠湖与震旦园、八角楼隔湖相望,集建筑美学与地学特色于一体,融文化性并艺术性于一身,体现了学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价值观。校史馆由地大校友捐资建成,名为“四方印”,寓示着地大历史变迁,代表着地大人志在四方、留下了坚实的脚印。校史馆总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共两层:一层由中央大厅展厅、编年体展厅、党建专题展厅、大师专题展厅、和登山专题展厅组成;二层由校友馆、学院风采展厅、多媒体展厅、两个临时展厅、校友交流厅以及读书休闲区组成。校史馆2018年5月开始筹建,历时4年半,于2022年11月正式开馆运行。
校史馆内景
校史馆内景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院校。1970年,学校整体迁至湖北办学,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1974年,学校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总部在武汉,武汉、北京两地办学。2000年,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整体归教育部主管。学校致力于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解决国家和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宜居地球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努力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