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眉山,古称眉州,是千年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是国家级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美誉。眉山文化厚重。宋代曾是我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眉山苏洵、苏轼、苏辙独占三席,本文将探讨眉山历史时期的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战国巴蜀先秦时期,四川地区属巴蜀之地。战国中期,秦国趁巴蜀战乱之际,派兵南下消灭了巴、蜀、苴国等政权,设置郡县将巴蜀地区正式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秦代蜀郡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开始推行郡县制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国将郡县制推广至全国地区,秦代时眉山属蜀郡。
西汉益州犍为郡秦朝灭亡后,西汉王朝沿用了秦代的郡县制度,并承认了部分地区存在诸侯国的客观事实,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西汉中期之后,在郡县的基础上增设州牧(刺史部),用以监察地方官员。后州牧(刺史部)逐渐演变为郡县以上的军政机关,西汉时眉山属益州刺史部犍为郡。
东汉益州犍为郡东汉时期,行政区划与西汉时期基本相似,州牧已成为正式的地方行政机构,眉山属益州刺史部犍为郡。
蜀汉益州犍为郡东汉中后期,地方豪强地主与州牧长官势力逐渐膨胀,黄巾起义之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国家陷入长期的军阀混战局面。三国时期,四川地区属蜀汉政权,眉山属益州犍为郡。
西晋益州犍为郡三国后期,长期维持盟友关系的蜀汉与孙吴政权相继衰落,三国鼎立的均势局面日益瓦解,国家统一的趋势再次出现。蜀汉政权最终被曹魏消灭,西晋取代曹魏政权后,渡江灭吴再次完成统一。西晋时,眉山属益州犍为郡。
南齐益州齐通左郡在完成统一之后,西晋朝政迅速走向 *** ,“八王之乱”后,西晋政权在内耗中走向灭亡。内迁入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纷纷发动起义,建立了各自的民族政权。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行政区划也相对混乱,南齐时,眉山属益州齐通左郡。
隋代眉山郡南北朝后期,南朝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统一的机遇,“侯景之乱”后彻底走向衰落。北朝在东西分裂之后,经过长期对抗,西魏(北周)集团逐渐崛起。隋朝取代北周之后,再次开创了大一统局面。隋代重新实行郡县两级行政,眉山属眉山郡,地名通义。
唐代剑南道眉州唐朝建立后,在隋代郡县制的基础上增设道级行政区,实行道、州、县行政区划,并在部分地区设置都督府与节度使,掌管地方军政大权。唐代时眉山属剑南道眉州,地名通义。
北宋成都府路眉州北宋王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避免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特别是五代十国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弊端,采取了多种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行政上,北宋实行路、州、县行政制度,大大削弱了地方军事与财政力量。北宋时,眉山属成都府路眉州,地名眉山。
南宋成都府路眉州南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被金朝占据,以南地区行政区划与北宋基本相同,眉山仍属成都府路眉州。
元代四川嘉定府路元朝建立后,地方行政在继承两宋制度的基础上,开始设置行中书省,开创了后世行省制度的先河。眉山属四川行省,嘉定府路眉州。
明代四川眉州明朝建立后,一方面对元代的行省边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另一方面改称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明代时,眉山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眉州。
清代四川眉州清代建立后,各项制度基本沿袭了明代的体制,地方行政上对前代的行省边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基本上奠定了后世行省边界的基础,眉山属四川承宣布政使眉州。
相关资料来源于《中国历史地图集》与《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欢迎点赞与关注杨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