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出品| 网易新闻
作者| 雪鸮,科技爱好者今年是海湾战争27周年,在27年前的那场战争中,美国使用各种高精尖技术兵器准确打击伊拉克军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军队造成极大的震撼。
在这些高科技武器当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担任“急先锋”的“战斧”巡航导弹,它使中国军队意识到自己和美国军力的巨大差距,也让中国军队开始研制高精度远程巡航导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二十余年的卧薪尝胆,比“战斧”还要锋利的“长剑”系列终于出鞘了。
(一)在海湾战争影响下,高精度巡航导弹越来越受重视
海湾战争之前,为了在可能发生的小规模、高烈度军事冲突中抢占先机,中国军队制造装备了大量短/中程弹道导弹,这些导弹威力虽大,制造和维护成本却很高,价格甚至高于一架三代机。而且,由于技术原因,当时中国军队弹道导弹的打击精度不够高,容易发生误伤。
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军先发制人,在首轮攻击中便使用600枚战斧巡航导弹对目标进行准确打击,将巡航导弹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有穿过窗户打击大楼内目标的表现。这给当时装备较为落后,但致力于军事现代化的中国军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战斧”在海湾战争的表现令世界掀起了一阵“巡航导弹热”,各军事工业大国纷纷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战略需求,发展适合自己的巡航导弹,并在新世纪初期取得了较大进展。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丰富中国军队的打击手段,“长剑-10”巡航导弹(又称“东风-10”)应运而生。
(二)美国“战斧”能做到的,中国“长剑”可以做得更好
从外形上看,长剑-10是俄罗斯Kh-55和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混合体,但在射程、精度、隐蔽性方面,长剑-10有着突出的优势。
由于技术封锁,长剑-10导弹几乎所有重要的部件都需要自行研发,新技术含量超过70%,并随着当代军事科技发展的趋势不断进行升级。
1.采用全新构型,巡航导弹飞得像小型飞行器一样远
中国具备丰富的远程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研制经验,但上世纪一批大型远程导弹由于使用冲压发动机,射程均难以突破1000公里,达不到所谓“远程”的效果,而“长剑”系列则依靠新型构型极大地提高了射程。
从结构图上来看,新型构型的巡航导弹为增大射程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弹体中的大部分都装载了燃料,使用一台省油的小型涡扇发动机,并且两侧伸出了一对主翼。
巡航导弹结构从理论上讲,推动同样重量的飞行器,尽管冲压发动机所能达到的速度更大,但涡扇发动机的航程更远。
为了让发动机工作更长的时间,陆基巡航导弹普遍采用助推器,在达到巡航速度后,弹上的涡扇发动机才开始工作,并且在弹体两边的主翼提供的升力和发动机推力的共同作用下,做等速巡航飞行,有效射程在1500至2500公里之间,还能够达到省油的目的。
这些设计使得巡航导弹更像是一架小型飞行器,而并非传统印象里的导弹。
而且,与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相比,“长剑-10”在拥有更远射程(陆基海基型1500公里,空基型2000公里)的同时具备更大的毁伤能力,一枚导弹就可以击沉一艘7000到10000吨级的导弹巡洋舰。
2.自带“小雷达”,长剑-10可以在“失联”情况下完成任务
现代的空中目标信息主要通过防空雷达来掌握,而雷达依靠发射电磁波照射目标并接收回波来发现目标并测定目标的位置、运动方向、速度和其它特性。
飞行器在高空飞行时会反射一定的雷达波,因此很容易被防空雷达发现,但是,由于电磁波无法透过山地等复杂地形,再加上低空的侦测受到地球曲率和地形的影响,会在地表形成一定的杂波,雷达在低空的侦测效果会大打折扣。
换句话说,如果一款飞行器能够持续贴地飞行,在复杂地形的干扰下,防空系统只有在很近的距离内才有可能发现它,无法及时防御。
来袭导弹和防空系统一向是“矛与盾”的关系为了不被各处的雷达发现,一般来说先进巡航导弹需要匹配地形,并将高度维持在离地面10-30米范围内(如果过低则易受到树木、房屋以及地面气流的影响)。
长剑-10主要依靠雷达高度表来确定自己的高度,其原理与雷达类似,都是照射前方的地形,再根据回波来确定自己相对于地面所处的高度,并通过导弹内置的计算器来调整飞行轨迹。
为了增强打击精度,“长剑-10”采用了卫星制导+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制导的多重制导模式,其中,地形匹配制导模式保证了巡航导弹在失去任何对外联系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完成任务。
这个过程是这样的:
军事人员通过卫星、人工测绘等手段取得导弹飞行线路周围的地形高度数据,并绘成网格状的数字地形图,存入巡航导弹的中心计算机。导弹飞行时,根据雷达高度表所得到的数据,再匹配存储的地形高度数据,计算机通过对比就可以知道导弹位于哪里,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帮助。
不过,这种制导模式前期的工作量和存储的数据都过大,在允许的条件下,巡航导弹仍然需要复合制导模式进一步提高精度。
地形匹配技术同样依靠实时监测数据和数据库的对比3.为了能够隐身,长剑-10还得学会“钻空子”
当然,贴地飞行的巡航导弹并不是天下无敌的。
各国大量装备的巡航导弹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低空亚音速飞行器,一旦被发现,对方有了防备,就很容易被末端的近防系统击落。
近年来各军事大国对于如何防御巡航导弹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前段时间“战斧”在叙利亚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点,“战斧”似乎不如以前那么锋利了。
而“长剑-10”强化了自己的隐身性能,同时不断升级态势感知能力,使其被发现拦截的概率大大降低。
在防空作战时,防守方的雷达设施依托于阵地,构成数个圆形的有效防守范围,但事实上每几个阵地之间总会有难以覆盖到的区域,并且距离雷达远了,探测能力就会有所下降。
“长剑-10”在飞行的过程中具备识别分辨雷达信号的能力,并能够根据识别出的信号来选择进攻路线,从敌方防空系统的结合部通过,尽量避开敌方集中防御地域,减少被发现的可能性。
此外,“长剑-10”采用独特的埋入式进气道,避免了雷达波直接照射到转动的涡扇发动机产生巨大反射,而并非“战斧”打开式的进气道结构。通过对进气道前几何形状的优化,空气在进气道上流速加快,给发动机供应了足够的空气。
此类型进气道的进气量近乎恒定,并且进气口位于导弹弹体上方,更不易被下方的雷达侦测到,虽然机动性有限,但不会对全程稳定飞行的巡航导弹形成大的影响。
“长剑”导弹所运用的进气道设计(三)长剑-10部署灵活,可在海陆空多平台发射
除了大阅兵中出现的陆基发射车发射的“长剑-10A”巡航导弹外,中国还在改型导弹的基础上研制了适用于潜射、空射和水面战舰发射的多种型号。
中国近年来正着重强化和拓展空射型“长剑”(被称为“长剑-20”或AKD-20)的规模,这种导弹可以搭载在轰-6K型轰炸机上。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空中发射可以不需要导弹爬升和助推器的推动,空射版本的“长剑”飞行距离更高,再配合轰-6K高达2000公里的作战半径,这个打击组合实际上已经具备洲际的威慑力了。如果中国军队在一次战役中出动50架轰-6K,就可以一次性发射300枚巡航导弹。
轰-6K悬挂“长剑-10”巡航相比于轰-6K,“长剑”系列在海军平台上发展的潜力要更大一些。
目前,中国海军的052D型和055型驱逐舰均进入了大规模量产阶段,最新的095型攻击核潜艇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中。
以055型大型驱逐舰为例,055装备有112个垂直发射单元,每艘战舰至少可以分配到32-40个垂发系统搭载海基“长剑”导弹,是良好的机动发射平台。而中国军队新一代的095型攻击核潜艇也配备了较多发射单元(不低于12个)。
另外,中国还可能会研发类似于“俄亥俄”改型的专用巡航导弹核潜艇,进一步释放“长剑”系列的潜力。随着中国军事科研的推进,“长剑”系列导弹可以装备的平台越来越多,威慑力与打击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结语
“长剑”导弹的成功研发和多平台装备使中国军队不仅在战术层面多了一款“开罐器”,也在战略层面加强了威慑力,更在可能到来的战争中丰富了打击手段。
通过与其他“东风”导弹的搭配组合,相信“长剑”能够更好地发挥巡航导弹的优势,使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更上一层楼。
作为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正寻求战略升级。「了不起的中国制造」专栏,力邀行业权威、资深玩家,呈现他们眼中的中国创新之路。
投稿请联系newsresearch_ntes@163.com,稿件一经刊用,将提供千字800元的稿酬。
欢迎关注《了不起的中国制造》官方微博
欢迎关注《了不起的中国制造》网易号
编辑| 孙健航、史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