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到暮色降临,在古装剧里城市的大街小巷,总会出现一位男子有节奏的呼喊,同时还伴随着某种乐器敲敲打打的声音,这名男子便是传说中的更夫。那么古代为什么要打更呢?
很显然,打更主要是为了报时,但又不仅仅只是报时。古人一没有手表,二没有闹钟,三没有手机,对于一天的时间基本只能靠天色来进行大致判断。白天,还能根据阳光投射的阴影角度以及太阳所在位置来推测时间,可一到晚上,那真就是两眼一抹黑了。所以,这时候地方官府就会派出更夫,用清亮高亢的嗓子来为当地居民报时。
古人把一整个晚上分作5更,每更时间约为2小时,从19时开始,19时到21时为戌时一更;21时到23时为亥时二更;23时至次日1时为子时三更;次日1时到3时则是丑时四更;次日3时到5时为寅时五更。
一更的呼号为“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相信这句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二更的呼号为“关门关窗,防偷防盗”;三更为“平安无事”;四更为“天寒地冻”;五更则是“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一般到了五更之后,人们就开始陆续起床工作和读书了。
更夫的全部工作,就是在暮色降临到旭日破晓前,每两个小时走一遭,准确无误地打好这五更。这项工作看似很简单,其实只要遗漏了任何一更,更夫都会受到严惩,不但工钱会被扣去一半,甚至还会被辞退。
更夫不仅彻夜无法入睡,且全年无休,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更夫们都要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工作强度可想而知。更夫一般两人为一个小组,等到每晚的更鼓过后,两人便要上街巡更,一人执锣,一人敲梆子,二人互相配合,以一定的节奏走街串巷。
除了报时,更夫还有救火、防盗、救治的职责。当大家都熟睡后,若是哪里发生火灾,更夫要及时唤醒大家;若是有人行窃,更夫还要赶跑他;半夜里万一谁家有人生病,还需要更夫带路去看病或带人来帮忙。
那么,从事这项辛苦工作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元代之前的更夫,都是富人雇佣的平民百姓;明代的更夫则是由丐帮人员出任,大多都是些老弱病残;可是到了清代,朝廷为了加强管理,更夫便由官差替代。
到了民国时期,钟表等计时物件慢慢在民间普及,同时随着警察消防部门的出现,更夫这一千年老行当就渐渐消失了。
来源: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