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5月24日,众泰汽车发布公告,持有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42,617,508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7.03%)的股东长城(德阳)长富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以集中竞价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比例2.03%,即不超过41,234,000股(若减持期间有回购、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股份变动事项,则对该减持股份数量作相应调整)。
如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的,自本次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之后的6个月内进行,且在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如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则自本次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3个交易日之后的6个月内进行,且在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长城(德阳)长富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是众泰汽车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仅次于铁牛集团。值得关注的是,众泰汽车股价自其1月披露预重整投资人相关信息后便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即使是此前众泰汽车公告指出重整可能受阻也仅仅让其股价低迷了几天,此后又连续涨停多日,直至5月24日才再度跌停。
股价妖化的背景下,众泰第二大股东突然抛出减持计划意味着什么呢?
割韭菜or让路其他股东 股民炸了!
作为2021年汽车行业的第一妖股,众泰汽车被敏感的关注着。《道哥说车》编辑注意到在众泰汽车股吧中,对于众泰第二股东减持股份的消息,股民们再度分成了两个阵营,一部分认为这是利空消息,股东在减持套现,而另一部分则认为,这是利好消息,众泰重整有望,第二股东减持正是为了给其他股东让路。
事实上,对于众泰汽车,常规的“负面”消息已经不能阻挡住股民的热情了。5月12日,众泰汽车发布公告称,众泰汽车于2021年5月12日收到公司预重整管理人转交的上海智阳投资有限公司向其发出的函,上海智阳决定暂缓推进对本公司的投资事宜。“基于本公司对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尽职调查结果的评估,以及近期众泰汽车股价异动、严重偏离其基本面,出于投资谨慎性考虑,本公司决定暂缓推进对众泰汽车的投资事宜。”
重整受阻,字面意思来看绝难被看成是好消息,但当时众泰股吧中股民对此公告仍认为是利好,甚至认为,上海智阳暂缓推进对众泰的投资事宜还会带给众泰汽车更好的发展,继续高喊“涨停”。值得关注的是,众泰汽车并未让股民失望,上海智阳暂缓推进对众泰的投资事宜虽然造成众泰汽车股价连续跌停了几天,但很快众泰股价便再度连续涨停,于5月23日达到年内最高水平6.05元/股。不过,5月24日收盘,众泰股价下跌4.96%,报收5.75元,而这时众泰汽车尚未披露第二大股东减持股份的相关消息。
众泰基本面惨不忍睹 大股东减持是否有跑路之嫌
众所周知,众泰汽车的股票虽然生命力强大,但众泰汽车却危如累卵,基本面惨不忍睹。据众泰汽车披露消息,由于经营不善,缺乏流动资金,目前众泰汽车整车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汽车配件的销售,其母公司铁牛集团已被法院宣告破产。今年1月,公司披露了预重整意向投资人信息后,特斯拉、小米、蔚来、宝能等都曾被市场传闻为重组对象。反倒是,规模不大且没有明显汽车产业链背景的上海智阳和致博基金两家基金背景的公司成为了众泰汽车的准投资对象。
不过,上海智阳和致博基金也提到,众泰汽车原有主要基于传统燃油车的生产线、车型产品以及供应链和市场渠道等基础条件和行业资源,与投资规划和发展预期有一定差异;上市公司尚在评估是否最终决定重组众泰汽车,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在众泰汽车狂奔的股价影响下,上海智阳暂缓了对众泰汽车的投资事宜。众泰汽车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也指出,上海智阳暂缓投资,对公司的重组重整有一定的影响。
与重整计划推进举步维艰相呼应的也是众泰汽车惨淡的财务状况。据众泰汽车披露信息,众泰2020年全年净亏损108亿元,今年一季度亏损2.55亿元,亏损状况实在惊人。另外,众泰汽车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也陷入停滞。据其公告披露,众泰汽车新能源汽车开发项目调整后投资总额22.13亿元,已投资6.32亿元,因募投项目未达预期,上市公司在今年1月份已经终止了新能源汽车开发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变更为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此外,众泰汽车也是个极不被信任的企业,年内已经被多次发放监管函件,2月3日,深交所关注函要求*ST众泰结合2020年年报相关工作进展,说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坏账准备的具体金额及计提依据,减值迹象出现时点及计提金额的合理性等。3月3日,深交所再次向*ST众泰下发关注函,要求其说明4次异动公告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重大事项等。4月13日,深交所要求公司补充披露上海智阳、致博投资与预重整管理人的接洽过程及具体时间,上海智阳与预重整管理人签订的《意向协议书》的主要条款等。4月15日,深交所要求*ST众泰对退市风险、股价背离基本面的风险等事项,进行核查并补充披露。
面对环境驳杂的众泰汽车以及惨不忍睹的基本面,其第二大股东此时抛出减持计划是否有跑路之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