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克拉玛依行政划分,新疆克拉玛依市行政区划代码,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克拉玛依行政划分,新疆克拉玛依市行政区划代码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克拉玛依行政划分,新疆克拉玛依市行政区划代码

新疆目前共有4个地级市,按照设地级市的时间排序,第一个是乌鲁木齐市,第二个是克拉玛依市,第三个是吐鲁番市,第四个是哈密市。那么作为新疆第二个地级市的克拉玛依市为什么起名叫做克拉玛依呢?为什么当初不叫“黑油山市”呢?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1号井喷油,克拉玛依油田就此被发现。

1955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移交我国独资经营后,在汉语书面和口头语言中,一般都使用黑油山这一名称,如1955年1月拟定的《黑油山地区深探钻总体设计》。在几乎所有正式场合和汉文文件中,都使用黑油山这一名称。但在有些文字资料和口头语言中,也有用克(喀)拉玛依的。

1956年2月下旬,新疆 *** 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和主席来油田视察,建议按照 *** 尔语的读音将黑油山油田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4月下旬,首先在石油部门的文件资料上开始直接或用括号加注的办法使用克拉玛依这一名称。在决定更名为克拉玛依时,由于没有同时选定所用的汉字,造成一段时间几种不同用字并存的状况。1956年5月17日,《新疆日报》在一篇报道中首次使用克拉玛依,编者还特别加以说明:“前译为喀拉玛依,为求统一起见,以后一律改为现名”。

如果说别的城市或处交通要道或凭海临风或傍水而立,克拉玛依则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建,因油而壮。克拉玛依,还有什么能比油与之有更紧密的联系?

据《克拉玛依寻源》记载,今克拉玛依市区(黑油山)及其附近原名叫青石峡。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早年写的《煤油矿节略》中谈到新疆石油矿时说:“塔城之青石峡矿,光绪二十四年俄领事曾商租开采,亦经婉词拒绝。”文中所说的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这说明至少在19世纪末即开始把黑油山地区称为青石峡,并知道这里出石油。

  一、克拉玛依最早叫青石峡

目前最早标有青石峡这一地名及其地理位置的文献是1906年即光绪三十二年的《旧刊新疆舆图》。按清末新疆行政区划,每个行政单元一幅图,共有府、厅、县图39幅,在塔城厅图上标有青石峡的名称。当时,塔城厅的全称是塔尔巴哈台直隶厅,区域范围包括今塔城、额敏、裕民、托里、和布克赛尔5个市、县以及今克拉玛依市的一部分。

清光绪末年的1907年到1908年由地方官吏撰修的《塔城直隶厅乡土志》称:“青石峡,有石油井,产煤油,俗称石油。”

清宣统元年,也就是1909年,当时在新疆任布政使的著名近代学者王树楠在其所著的《新疆山脉志》卷六《北山二》中记载:“青石峡,其中多石油。按:青石峡西北距城六百余里,在苏海图山南,与绥来交界,其地产石油,质极稠浓,晒则成块……”文中的“城”指塔城;绥来即玛纳斯,含今玛纳斯县、沙湾县、石河子市和克拉玛依的小拐。黑油山流出的石油由于受氧化作用,密度高、黏度大,抗氧化稳定性差,与文中的“质极稠浓”完全相合。

1911年由官府主持编修的新疆省志《新疆图志》中关于青石峡的描述,除《山脉六》中有与《新疆山脉图志》相同的记载外,在《实业二》中也有记载:“苏海图山之南有青石峡者,下产石油,伏流入于绥来,博罗通古油泉,其支衍也”。

青石峡据何以得名?《克拉玛依寻源》记载:克拉玛依市区西北方向横切加依尔山地的吐孜沟(亦称吐孜阿根内沟)是通往塔城方向的山口,全长约60公里。靠近克拉玛依一端将要出山口的四五公里处为一峡谷,宽六七十米,两侧岩壁陡峭,高一两百米,多是黑色或灰绿色变质岩。山谷中有许多硕大的卵石,出山口后地面沙土被风吹走,均匀地铺着一层小卵石,大小卵石朝上的一面均有一层黑得发亮的被称为“沙漠漆”的氧化膜。在汉语中,黑、绿、蓝三种颜色都可以称为青色,黑油山在出山口后不远处,青石峡或由此得名。

  二、克拉玛依又叫黑油山

1919年,翁文灏著《中国矿产略志》在谈到新疆石油产地时说:“塔城青石峡,在县城东南乡,大地名青石峡,小地名黑油山。”并从照片上判断山顶“地甚平坦”。这是目前见到的有关黑油山这一地名最早的记载。

比《中国矿产略志》晚两年出版的、由近代学者刘锦藻编撰的《清朝续文献通考》,在《新疆石油矿》条目下,也记载了黑油山这一地名:“塔城油矿在东南境青石峡之黑油山”。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著作中,一般都沿用了“大地名青石峡,小地名黑油山”的说法。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只使用黑油山这一名称,很少再提及青石峡了。到1955年10月29日第一口探井出油,这里仍叫黑油山油田。1955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发布消息说: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发现黑油山新油田!

  没几天,新疆 *** 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主席赛福鼎•艾则孜来黑油山油田考察工作,建议按照 *** 尔语的读音将黑油山油田改为克拉玛依油田。

于是,1956年4月,在公司召开的一次党委会上决定,黑油山油田改为克拉玛依油田,并强调,公司文件资料要开始使用或用括号加注的办法使用“克拉玛依”这一名称。但是,当时没有明确选定使用哪几个汉字。

  三、张文彬敲定克拉玛依

1956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新华社消息:石油工业部负责人在全国石油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上公布,克拉玛依地区证实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而报道克拉玛依最多的《新疆日报》、《新疆石油工人》写的是“喀拉玛依”。没过几天,《人民日报》又刊发新华社消息:石油工业部负责人宣布,克拉玛依地区是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很快,《新疆日报》效仿《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中首次使用“克拉玛依”,同时,编者还特别加以说明——“前译为喀拉玛依,为力求统一起见,以后一律改为现名。”

1956年6月,在新疆石油公司召开的党委会上,当时的公司副总经理提出,将黑油山改为克拉玛依不合适,应叫“克拉……(带嘟噜音)玛依”,假如不在“克拉”后面带“嘟噜音”,“克拉”就是“牛”的意思,“玛依”是油,加在一起,不就成了“牛油”吗?“克拉……(带嘟噜音)玛依”才是“黑油”。

根据这个提议,当时的公司工会副主席、克拉玛依矿务局工会主席认为,将克拉玛依改为“克热玛依”比较接近。于是,克拉玛依又成了“克热玛依”,1956年6月到9月这段时间内,《新疆石油工人》就一直使用“克热玛依”。

1956年9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支援克拉玛依和柴达木油区》。1956年7月1日,新疆石油公司更名为新疆石油管理局。在此后的一次党委会上,有人向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张文彬提出,新华社、《人民日报》、《新疆日报》都使用的是克拉玛依,为什么《新疆石油工人》还使用 “克热玛依”?对此,副局长扎依托夫•米吉提作出了解释。

张文彬说,我建议还是与新华社、《人民日报》、《新疆日报》统一使用 “克拉玛依”比较好。而当别人提了解到汉语字“克拉玛依”里没有带“卷舌”的音时,同意了张文彬的建议。就这样由张文彬一锤定音,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名字就叫“克拉玛依”。

从青石峡到黑油山,从喀拉玛依到克热玛依再到克拉玛依,一个城市的名字至此正式确定。克拉玛依,一个散发着石油醇香的名字,一个闪耀着石油光芒的名字,一个具有浓郁新疆民族特色的名字,感动着全国,振奋着全国,引来全国无数好儿女投身到油田建设中。  来自全国各地的帮助,有力地支援了克拉玛依石油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帮助克拉玛依渡过了早期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道道难关,保障了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建设的顺利进行。

1958年,克拉玛依原油生产正式列入国家计划。伴随着油田生产的迅猛发展,克拉玛依油田的职工和家属人数剧增,矿区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妥善解决好职工和家属的衣、食、住、行问题,成了新疆石油工业决策者思考的问题。于是,将克拉玛依建设成为一座城市的构想,提上了议事日程。

1957年1月24日,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成立克拉玛依市,并报请国务院批准进行建市的筹备工作。同年3月18日,国务院同意成立克拉玛依市筹备委员会,进行建市筹备工作。6月20日,新疆 *** 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

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1958年7月25日,克拉玛依市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告克拉玛依市成立。自此,在祖国西北的戈壁荒滩上,一座新兴的城市拔地而起。

更多克拉玛依行政划分,新疆克拉玛依市行政区划代码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