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作者为盖裕善,他是一位“闯关东”的莱阳盖姓后人)
过去闯关东的山东籍人,为了不让后人忘记故乡的地址,在供奉的家谱轴子(也有叫竹子、挂谱、谱轴等)上会写上原籍信息,通常是老辈的区划名称,常见的是登州府某县某乡某社,然后再是几甲几社。比如,我们这支盖姓人的原籍,写的是:山东登州府莱阳县凤山乡庵里社森埠庄七甲八社。
这种地名当中,前面的部分好理解,在县志中一般可以查到,但后面的“几甲几社”就不好理解,相信不少“闯关东”的后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何谓“七甲八社”呢?尤其是前面有个乡社,后面怎么来了一个甲社呢?
笔者多年查找未能发现合理满意的解释,但推测应该与历史上实行的保甲制有关。
过去一个农村的村庄有许多户村民,为了便于管理,将居住在附近的村民分为若干个甲,既一甲、二甲………等,一个甲由十舍(户)组成,推选出一名甲长负责召集组织管理。过去的一个甲,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村民小组。村-甲-舍,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村委会-村民小组-每户,也相当于城市里的某某街道、某某胡同、某某门牌号码。
因此,笔者认为,七甲八社,其真实的表达意思为:七甲八舍,即第七甲的第八舍(住户)。
上面的“社”就是舍的谐音。
这个解释或许可以解开一个历史谜团或者闯关东后裔的心结。
更多登州府莱阳县七甲八社,山东登州府莱阳县现在叫什么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