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有话说得好: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我感觉这句话用到小山身上最合适不过了。
小山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在棉纺厂工作,可以说生在了香窝窝里。父母晚年得子,对他宠爱有加,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因为娇生惯养惯了,他从小就好逸恶劳。初中没毕业便辍学回家,过早地踏上了社会。那时,镇上小混混格外多。不久,他就染上了抽烟、喝酒甚至打架的恶习。
总在大街上晃荡也不是办法,为了早娶上媳妇,父母花钱托关系把他送进了工厂。当时纺织厂里女职工特别多,只要条件不是特别差的男孩子都能找到对象。
小山不负众望,进厂不到一年就找了一个对象,并且很快就结婚了。结婚后,父母松了口气。以后就省心了,不用总跟在他 *** 后面擦屎了。
结果,他又爱上了钓鱼。不可否认,钓鱼是一项有益身体的活动,比如修身养性。但是,凡事都有度。如果过度沉迷,啥也不顾、天天想着钓鱼的话,那就会产生反面影响了。
小山看到别人钓鱼,感觉好玩到一家渔具店去买鱼竿。那家老板是个老油条,一看他喜欢讲排场,便怂恿他捡最贵的买。
结果,三说两说,他直接买了一套钓具,一次就花了好几千块钱。什么钓椅、炮台、钓伞、鱼竿、抄网、主线、子线、鱼饵等等,搞了一大堆。
从那以后,他就成了渔具店的常客。每天晚上,那家渔具店总有一伙人在胡吃海喝。他本来就喜欢凑热闹,于是也参与了进去。
钓鱼人刚学会钓鱼的时候瘾最大,那一年小山像着了魔一样,一下班就往渔具店跑,喝酒、打牌、约钓鱼。
小山要面子,加上想和人家学钓技,每次凑酒场的时候经常掏钱请客。一来二去,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了,盯上了他口袋里的钱包。
一帮爱打三张牌的钓友找上了他,喝完酒以后就凑起来开始打牌。小山是个新手,加上别人联合起来对付他,所以基本上输多赢少。一晚上输个几百块钱,对他来说习以为常。
偶尔赢了钱的时候,渔具店老板就和他打哈哈,说:你赚了钱了,是不是该换个好一点的鱼竿了。只要大家一怂恿,他不管贵贱,一律拿下。
后来,小山喜欢上了玩黑坑,花的钱就更多了。看见人家用啥好鱼竿,他就买啥好鱼竿,以前用过的装备不是便宜处理掉就是送人。
因为钓鱼,他经常编理由休班,厂领导找他父母告状,他不以为然。因为除了钓鱼就是喝酒、打牌,媳妇经常找父母打报告,他嫌父母唠叨。
结果,在一个下雨的夜晚,因为酒后驾驶,他的摩托车掉到了一条大沟里面。那次伤得很重,在重症监护室呆了两天。好歹他命大,在家静养了大半年。
养好伤后,他继续到那个渔具店凑场,对钓鱼更加痴迷了。也不知是在家里憋的还是事故造成的,他行事更加偏执了。只要看准的事,谁也不敢阻拦,包括老婆、父母。
比如,渔具店老板来了新货会第一时间通知他。只要说这款竿子比以前的好,他立马就换,换装备和吃饭一样频繁。
为此,父亲和他算过一笔账,说:你看你姐都结婚了,也帮衬不上咱了。咱那些家底早就差不多让你挥霍空了,甚至结婚的钱都是借的。以后,我岁数也大了,你再不好好干,我可养不了你一辈子了。
小山嘴上答应得挺好,却没听到心里,继续过他的逍遥日子。结果,媳妇接受不了现实,产下一个孩子后和他和平离婚而去。
小山把离婚的原因归结为感情不合,索性过起了破罐子破摔的日子。把孩子扔给父母,自己依然到处逍遥、快活。
厂里发的工资根本不够他花的,没钱的时候就开始赊账,光渔具店就赊了好几万块钱。渔具店老板也担心他还不上,每次发工资或者过年的时候都要跟在他 *** 后面要账。
就在前年的冬天,父亲嫌他不正干,训斥了他一顿。结果,他仗着自己年轻力壮,竟然向前凑合想和父亲打一仗。在邻居的劝说下,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邻居们打发他上班以后,家里才算消停了下来。中午下班后,小山赌气不回家,找了一个饭馆正在喝闷酒。
这时,突然接到了村民的一个电话:小山,快来吧,你家老爷子被车撞了。人就在现场,120来了又走了。
那次,父亲没有来得及和小山说最后一句话,便匆匆地离开了。从那之后,小山在钓鱼圈突然消失了。
两年后,一位熟悉他的钓友说:小山早就不钓鱼了,现在可能干了。家里的家务活都是他在干,上班也特别积极,感觉好像变了个人一样。
听闻此言,我脑海里一直盘旋着一句话:要是早这样的话,那该多好啊……(原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