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宜红茶的主要产区,宜红茶的主产区是在,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宜红茶的主要产区,宜红茶的主产区是在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宜红茶的主要产区,宜红茶的主产区是在

宜都宜红茶,是产于湖北省宜都市的特产,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坐拥长江和清江两大水道的宜都,从古至今,都是三峡地区商品物产转运的中枢码头之一,因此,说到宜红茶的兴衰历史,宜都,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

高端宜都宜红茶。

宜都宜红茶,以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香味鲜爽,滋味鲜甜,叶底红匀而名扬古今中外,从而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宜都宜红”的风格。

宜都宜红茶,这只历史名茶,如今,再次焕发出青春活力。在获得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之后,又获得了中国和欧盟首批互换认证的100个地理标志之一,这也是湖北省茶叶中唯一的一个欧盟地标认证的农产品。

成为风景线的宜都茶园。

宜都宜红茶,正沿着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再度重洋。

(一)水陆要冲,宜都红茶的出海码头

宜都,位于鄂西南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虽无特大高山(最高海拔千余米),却拥有特大江河——长江和清江。

境内有大小河流50余条,长江,自宜昌市点军区艾家镇入境,由北向南从洋溪进入枝江市境,河段长45公里;清江,从西面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入境,至陆城与长江交汇,河段33公里;还有渔洋河(又名汉阳河),自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入境,从五眼泉镇和姚家店镇交界处注入清江,河段长60公里。发达的水系,使宜都自古以来,便是水路要冲和商贾云集之地。

宜都宜红茶汤色。

从事30多年宜红茶研究的红茶学者曹绪勇,查阅大量史料证实:宜红茶制作工艺,最早出现在清道光年间(1824年),由广东商人引进,从渔洋关发端,经宜都水路运到武汉,再转运广州出口。

1920年前后(民国初年),宜红茶在渔洋关集镇达到鼎盛时期。“因茶叶贸易的不断扩大,使原来不足100户的小集镇,很快发展到200余户商号、作坊,特别是茶叶生产高峰期,茶工增至万余人,昼夜制作不息,数里之外,茶香扑鼻,人声鼎沸。1000多匹骡马和近100只小木帆船,以及成群结队的‘背脚佬’,将大量的毛红茶或简单精制品运到渔洋关各茶庄,又将精制的宜红茶经水、旱运到宜都,再水运汉口转销出口,畅销国外。”(《湖南茶业史话》)

茶园绿色管理。

“在渔洋关精制加工的宜红茶,由小木帆船通过渔洋河走水路运到宜都县城关陆城;若雨量不丰,水路不畅时,也用骡马驮运和人工肩挑背驮到宜都县城中转、集并,加上陆城精制的少量红茶,用火轮或大帆船运汉口,都冠“宜红茶”销售。”这些记载说明,大量红茶从宜都转运销往国外,而在清末民国初年,宜都境内陆城已经开始生产红茶。

1950年4月,中苏两国 *** 正式签订的《中苏贸易协定》,我国向苏联及东欧各国出口红茶,并且数量年年增加,由此,宜红茶的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发展。

现代化宜红红茶生产线。

为适应红茶快速生产发展的需要,1951年,中国茶叶公司将原宜红区收购处改建为“宜都红茶厂”,任命李治平、贺发绪为宜都红茶厂正副厂长,当年5月“中国茶叶公司宜都红茶厂”正式成立,宜都红茶厂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1594平方米,车间安装有少数的简易加工机械,实行机械加手工的生产方式,年加工能力3000担,当年9月正式投产。1951年4月,在宜红茶传统生产区湖南石门县宜市原泰和合茶号,成立了“中国茶叶公司宜都红茶厂泥沙手工厂”,作为宜都红茶厂分厂,全手工精制。

茶园布满杀虫灯。

宜都红茶厂成立后,遍布宜红茶产区所产的毛红茶,全部由宜都红茶厂统一收购、精制、上调汉口外销。茶厂下设恩施、五峰、渔关、鹤峰、泥沙5个一级站(处),全厂共设30个基层工作(收购)站和宜昌营业处。

宜红茶区生产毛红茶的区域,涉及湖北、湖南两省三个专区十六个县,即宜昌专区的五峰、长阳、宜昌、秭归、兴山、宜都,恩施专区的建始、利川、恩施、巴东、宣恩、鹤峰,常德专区的石门、慈利、桑植、大庸。涉及到种茶农户5万户,计25万余人。

生态茶园。

所产红茶统一交中国茶叶公司中南区公司,均以“宜红茶”报关出口,销往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

宜都红茶厂1952年收购毛茶26277担,加上泥沙手工厂的收购量,宜红茶区的茶叶产量已恢复到1920年3.5万担的历史最好水平。

随着宜红茶的出口需求不断扩大,毛红茶产量的不断提高,宜都红茶厂也迎来了她最辉煌时期。1955年7月原宜都红茶厂更名为“湖北省茶叶公司宜都茶厂”,同时进行了大量的机器更新,到1957年底,精制毛红茶的生产能力超过4万担,1959年,精制出口宜红茶达到37866担,创历史最好水平。宜都成为宜红茶的精制加工出口基地,一些业界人士还将宜红茶简单理解为宜都(昌)加工的红茶。

宜都宜红茶包装。

宜都茶厂促进了宜都的繁荣,1955年4月、1957年11月、1960年5月,苏联高级专家和官员奥列尼科夫、格尔纳色夫、基尔纳沙夫先后考察宜都茶厂。

1955年至1957年间,宜红茶区先后在宜昌的邓村、五峰的采花、宜都的夏家湾以及鹤峰等茶区发现宜红茶汤有“冷后浑”现象,在一些山区还发现有清幽的兰花高香型红茶,这些茶外形黝黑多金毫,汤色红艳有金边,滋味浓醇回甘长。

茶园满山坡。

经中国“机制茶之父”冯绍裘和苏联茶叶专家奥列尼柯夫品鉴,认为这种茶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多,是高品质宜红茶的典型特征。宜红工夫茶品质名列全国第三,与祁红、宁红和滇红齐名,红茶出口排名前4位。

(二)生态环境优,宜都红茶生长接“地气”

宜都市不仅拥有长江清江水路交通便利,更有丰富的山地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特别是土壤富锌富硒,为宜红茶品质提升打下了基础。

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的宜都山水,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暴雨频多。山间谷地,热量丰富,山顶平地,光照充足,适合多种茶树生长。

商端宜红茶包装。

土壤类型以粒质页岩黄壤土、碳酸盐黄壤土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90%,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好,土质疏松,透气性好,耕作层深厚,养分含量高。

由于良好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宜都的茶园遍布乡村,涌现了一批高效绿色种植茶园,为宜都宜红茶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

农民田间修剪茶园。

地处宜都市西南部海拔880余米的云台观有机茶园,集中连片3000亩,是湖北省内连片规模最大的有机茶基地。枝城镇全福河流域有万亩生态茶园。宜都市潘家湾乡是富锌茶产区,其位于吕家坳村三组的禹家坪生态茶园,核心区面积1500余亩。

截止2018年,宜都市茶叶总面积达到11.6万亩。2013年,宜都市宜红茶协会申报“宜都宜红茶”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成品宜都宜红茶。

宜都宜红茶保护范围: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5′47″~111°36′02″,北纬30°05′55″~30°36′00″。辖红花套镇、高坝洲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聂家河镇、潘家湾土家族乡、王家畈乡、松木坪镇、枝城镇、陆城街道办事处7个镇2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规模10万亩,产量1.3万吨。

外在主要特征:条索紧细且匀齐,乌黑油润显金毫;汤色红亮,叶底嫩匀红明,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鲜醇。

精美的宜都宜红茶。

内在品质:茶多酚≥11% ,水分≤6.0%,水浸出物≥30.0%,氨基酸总含量≥1.7% 。

(三)品牌保护,宜都宜红茶再现光明

随着宜都宜红茶的走红,宜红名优茶源源销往北京、西安、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出口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为加强品牌保护,早在1989年,宜都红茶厂便向有关部门申请“宜红”商标,但未能成功。

茶园如绿色波涛。

2004年,宜都红茶厂厂长罗华,在出口红茶中,才得知“宜红”商标已被武汉一家公司于1996年7月15日注册。

2011年底,宜都市 *** 正式提出注册“宜昌红茶”和“宜红工夫茶”商标,并成立宜都红茶协会,作为申请地理标志商标的主体,代表宜红茶行业进品牌管理。

大众红茶。

2012年3月20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告初审,通过了“宜昌红茶”和“宜红工夫茶”商标,公示期,当时持有“宜红”商标的武汉某企业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异议,使宜都宜红商标注册受阻。

宜都从1824年就出口红茶,“开启湖北出口红茶先河”,后逐步形成规模,核心区遍布10多个县市区,“宜红”从清代就已经被公众所熟知的品牌。宜红与祁红、滇红齐名,并进入了大学的农学教材。

宜都红茶生产线。

为从“外乡人”手中夺回“宜红”商标,宜都市立即组织反制,由宜都宜红茶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申请,以“申请不当注册为由请求撤销某公司持有的‘宜红’商标”。 2015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最终裁决,同意撤消武汉某公司的“宜红”商标。

在长达5年的“宜红”品牌之争时段里,宜都宜红茶协会共搜集整理了1米多厚千万字左右的宜红茶证据资料,最终获得成功。

农村合作社茶叶加工车间。

2017年6月,“宜红”品牌之争终于告于段落:北京市高等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了武汉某公司继续使用“宜红”商标的上诉,这标志着被抢注长达20年之久“宜红”商品商标失效,宜都宜红茶协会代表宜昌对“宜红”品牌的漫漫索讨之路,终于走到了胜利的终点。

“宜红”品牌终于回到产地家乡怀抱。从而扫清了宜红茶品牌营销之路上的路障。就在这年,“宜昌红茶”商标终获准注册。

(四)欧盟认证,海上丝绸之路再启航

随着北京市高级法院终审判决,金字招牌“宜红”正式回归宜昌百万茶农的手中。但如何利用品牌,振兴宜都宜红茶产业,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绿色茶园。

宜都是“万里古茶道”集散地,1850年,宜红茶便出口俄罗斯。1876年,清 *** 与英国签订《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从此大量宜红茶又远渡重洋出口欧洲。

以宜都宜红茶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宜红茶生产商,生产的宜红茶,由于品质稳定,深受欧洲、美洲及中东地区消费者的喜爱。

宜都宜红茶荣誉奖牌。

在宜都陆城镇江边,有一处红色老房子,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宜都红茶厂。至今摆放着各种加工红茶的机器设备。这些设备至今还能运转。厂名由最初的“中国茶叶总公司中南分公司宜都红茶厂”,先后经过5次改名,在2009年更改为“湖北宜红茶厂有限公司”。

起初,这个红茶厂属中央企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叶总公司收编了湘西、鄂西“两省三地十六县”的红茶企业,宜都红茶厂成为这16县市宜红茶的集散精加工中心。

湖北宜都宜红茶总部大楼。

现在,湖北宜红茶有限公司的总部已经搬迁到红花套绿色产业工业园,拥有宜都、恩施境内的3家茶厂,有15万亩的出口茶叶备案基地。现代化设备的运用,现在茶厂的100多工人,远超过去2000多人劳动效率,每年产宜红茶1万吨左右,80%出口俄罗斯、美国及欧盟,其中欧盟占50%。红茶产能排全国第三位,湖北第一位。

除骨干企业生产宜都宜红茶外,宜都市还涌现了一批有实力的红茶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如宜都安明有机富锌茶业有限公司、宜都市潘家湾富锌茶业有限公司、宜都市肖家岗茶叶专业合作社等,他们的存在,有效调节了红茶市场的供求,带动了农民致富。

红茶师制作红茶。

以宜都市肖家岗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例,合作社共网络125户茶农,每年除生产制作普通绿茶外,还帮助其它企业代加工宜都宜红茶、龙井茶等高端茶,年创收入1000多万元,合作社社员户平收入达到6万多元。

宜都宜红茶的产量和品质,一直受到市场好评。2017年6月,欧盟委员会官方网站公示了中国和欧盟首批互换认证的100个地理标志产品,“宜都宜红茶”是湖北省唯一入选的茶叶品牌。

宜都市红茶基地。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的“2018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宜都宜红茶首次参评,便即获得了8.45亿元的品牌价值。

如今,宜都宜红茶,正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启帆远航,再渡重洋,销往欧洲及世界各地。

刘洪进、余文畅/整理及配图

更多宜红茶的主要产区,宜红茶的主产区是在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