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什么当代意义),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什么当代意义)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什么当代意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今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20周年,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启动10周年。

在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农耕文明的精华,兼有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特征。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悠久农耕文明的历史印记和活化展现,而且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我国也一直在强调保护传统农业价值、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在一篇文章中讲到:

“农业文化遗产地是一类特殊的博物馆,既是因为其形态特征,还因为其功能特征。”

农业文化遗产地汇聚了物种资源、农耕技术、民族文化、乡村景观,形成天然的文化展示区,并且还具有收集、保存、陈列、科研、教育、欣赏、传承、发展等诸多功能。

以下多个案例都诠释这一概念,也从实地发展经验中找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途径。

01

侗族生态博物馆

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侗寨

201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原农业部将其列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其中侗乡便是贵州省黎平县堂安侗寨堂,这里三面环山,峰峦叠嶂,阡陌纵横,梯田层叠,形成了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地域风貌与自然风光。

侗族人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鱼、鸭引入稻田,形成稻鱼鸭共生的农业生态系统,这种农耕方式即可有效节省土地,实现天然的立体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在相同的土地面积上,同时收获稻米和鱼鸭。

稻、鱼、鸭、系统不仅是侗族人的升级方式,也是侗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而堂安侗寨内处处坐落的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墓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纺车等古朴典雅的实物,都如同博物馆里精美的老物件,都蕴藏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内涵。

寨子中的附属设施还有禾晾、谷仓、水碾、石碓榨油房、鱼塘、井亭、祭萨塘等建筑物,都具有它们的独特文化个性,这些具有侗族村寨独特文化的风景事物,勾勒出我国第一个侗族生态博物馆。

这里有着深远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有着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风情研究价值,有着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人类生态保护价值。

02

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与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一起,以“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之名于201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其中龙脊地区的壮族是广西北部壮族的典型代表。

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就展示了聚居在龙脊地区的壮族保存着以梯田景观为代表的山地农业稻作文化,以及族群独有民俗文化等。

2006年,又因龙胜壮族族群居住、文化遗产状况、民族影响力等因素,广西文化厅最终确定了以龙脊村的侯家、廖家和潘家三个自然村为保护区建设壮族生态博物馆,并纳入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的组成部分。

该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保护和发展模式,不仅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传承了当地壮族的传统民族文化,还能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鼓励当地居民创造美好未来。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带动辐射下,全区各地建设了10个专业生态博物馆,遵循“文化保护在原地”的理念,在发展中保护民族文化。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入围首批5个生态博物馆示范点。

03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活化乡村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以活态形式保护并不断传承发展着的生态循环的农耕思想、生态环境的保育理念、自然资源的管理技术等非物质技术与文化遗产。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过程,就是在保护生态博物馆,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传统的生态农业知识与技术精髓、多姿多彩的本土文化和美不胜收的景观,形成了天然实验室,和传播传统农耕智慧、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科普教育基地。

农业文化遗产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称为“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更多中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什么当代意义)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