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得了一种看到“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张口就唱的病,谁懂?
陈奕迅这首去年发今年爆的《孤勇者》,自从成为万能BGM,简直无处不在。有时让人泪目↓
△由电竞到冬奥,由《觉醒年代》到抗疫工作者
我的眼泪不值钱
有时让人笑飞!全世界瞒着老板急消费者之所急的打工人,都在歌里了。
△薯条侠、果冻侠、冰淇淋侠……
你的孤勇时刻又是啥?
光抖音一个平台,#孤勇者 播放量就高达25.5亿。
为何如此扎心又如此百搭?
引发广泛共鸣是关键,画面感强烈,代入啥主题都氛围拉满,二创常看常新常上头。
这也是当代热歌的共性:在网上每次被翻唱、每次被使用为背景音乐,都是击中不同圈层的新机会,仿佛加了无限续命buff!
出圈门槛大降低,谁说只有站在光里的歌神能出爆款,闻所未闻的素人一样尝尽刷屏滋味。
哪怕你并非抖音重度用户,也在电视电影的“跟风”中记住了不少吧?
“Baby 我的眼里都是 心里都是 全部都是你”
△真·绝版舞台《全部都是你》
“看大雪如何衰老的 我的眼睛如何融化”
△周冬雨、刘昊然翻唱《漠河舞厅》
“大风吹 一直吹 漆黑中洗去眼眸里那泪水”
△刘惜君与原唱王赫野共演《大风吹》
“神魂颠倒 迷恋着你神魂颠倒 是你踩碎我的解药”
△追光哥哥纯欲版《神魂颠倒》
爆款背后面目模糊的网络歌手们,在音乐圈鄙视链中不受待见,流量却实打实惊人,微妙处境带来激烈争议。
以数据论,他们俨然已是华语乐坛一大新生力量;从风评看,则被内娱“药丸”的唱衰围绕。
除了黑红齐飞的热闹,这股浪潮还能留下什么?新一季《为歌而赞》开播就很猛:
让上过12次春晚,唱红《人世间》戳爆泪点的歌唱家雷佳,和前面提到的《漠河舞厅》原唱柳爽、《大风吹》原唱王赫野同台竞演;
让实力派如郁可唯、杨宗纬翻唱抖音热歌;
并直面众口难调、敢说敢怼的“百赞团”品评音乐审美、质量、价值观……
出圈之后,等待他们究竟是见光死还是打破偏见?百吵不如一听。
——我是动人or矫情的分割线——
看完第一期,八八最好奇大家看法的点是:同为催泪,动人或矫情区别在哪?
去年追这节目时,对两个舞台印象深刻,唐汉霄原创《烂泥》与凤凰传奇翻唱《海底》,正好能代表《为歌而赞》分组标准——新歌VS热歌。
通常来说,热歌阵营的看点在于,歌手如何把大家熟到刻进DNA的歌词旋律改编出另一种味道。
但这期有个例外,《漠河舞厅》舞台就来自柳爽本人。
影视圈爱讲“有故事的脸”,那柳爽大概算自带一把有故事的声线。时钟反向转动,拉出收音机天线,便恍然穿越茫茫林海雪原,看见了东北陈旧舞厅里那摇曳的灯球。
情绪起承转合,悲怆暴裂无声。这是一场众人的独舞,围着各自内心尘封角落自转至 *** ,又在音符落尽前默契地归于平静,好像什么都从未发生。
“我从没有见过极光出现的村落
也没有见过有人 在深夜放烟火”
△舞美设计好灵
起初以为,早已单曲循环过的自己,不会再有波澜,谁知情绪还是崩成坏掉的水龙头!镜头下痛失表情管理的比比皆是↓
有种看遍万千脑洞后回归最初感动的返璞归真感,就像柳爽写下这首歌的灵感来源:
一位老人,在爱跳舞的妻子因火灾意外离世后,总是只身来到舞厅独舞。普罗大众的爱情,静水流深的想念,平凡、平静,却爆发出引无数网友集体共情的巨大感染力。
连柳爽自己都始料未及。没名气的歌手,发了首没流量的歌,怎么会在一年多后因为抖音忽然蹿红呢?
经历了从兴奋到疑惑的转变,他猜测“可能是无数个机缘巧合的击中和现代社会对保守爱情观的某种共情。”
柳爽基于同老人的短暂攀谈,加上大量文学想象,以歌中主角口吻写给亡妻的长信,在互联网时代最典型不过的抓爆点式传播里,被很多人奉为听歌必备补充阅读材料。
小众歌曲进入大众视野后,一切都失了控,戏剧化创作背景带来关注的同时也引发质疑。
百赞团对于《漠河舞厅》的争议焦点就是:这算不算一首依靠故事来赋能的歌曲?
有人吐槽,一说get不到这首歌就得听背后的故事,那音乐本身的价值和吸引力呢?
瞬间被反驳者们群怼。
更进一步,这个话题激发现场大混战的本质,或许是:当我们听一首歌流泪时,到底在感动什么?
雷佳《清澈的爱》是这期让现场鸡皮疙瘩连成片,开口点评人均哭腔的一个舞台,创作同样基于原型故事有感而发。
看到歌名就想起了誓死守护祖国山河的英雄官兵们,00后戍边烈士陈祥榕如是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一曲唱毕,安静抹泪的观众们久久才回过神来暴风鼓掌。
部队出身的百赞团成员万千回忆涌上心头,热血沸腾!平常很少听这类歌曲的人也破防。
《为歌而赞》想做的,大概正是一个充满“意料之外”的舞台。音乐有曲风题材之分,歌手与听众却都是立体而多面的人。
很多时候,壁垒来自先入为主的刻板形象:爆款等于土或low?越高级就越小众?年轻人只懂听小情小爱?别让成见在眼前遮住了帘。
现场听到90后、00后们真情实感的反馈,雷佳忍不住泪流满面。
无处不在的信息茧房,使得互联网时代不同代际、不同圈层越来越容易单一化、极端化。
《为歌而赞》标志性的“百赞团”设置,亮点正在于:尊重每种偏好,同时鼓励表达碰撞。
如果让你感同身受的泪点,在别人耳中是如坐针毡的雷点,怎么办?
首期火药味随着郁可唯翻唱《删了吧》被拉至最高点。歌词很直白,从“删好友”这个非常当下的切入点来讲失恋心情。
接受无能的人直呼这歌矫情造作,一点不带客气的↓
更怀疑郁可唯为了市场不顾音乐审美,这让郁可唯很困惑:我真觉得好听!
现场争相举手反驳的其他百赞团成员也满头问号:这歌有那么烂吗?那它为什么能火?大众没有审美吗?
很多网络热歌破圈之后,都会引发类似争辩。
短视频传播模式下,数据爆炸的音乐通常有这么几个特征:旋律好记,歌词有梗,中毒性强,适合搭配多种场景。
回归传统舞台演绎完整歌曲时,优势却可能成为劣势,从恰好击中某块情绪碎片,沦为念念叨叨无病 *** ……get得到与get不到的两拨人仿佛身处平行世界。
△为《删了吧》点赞一方表示:
“你把我删了”就是属于当代年轻人的遗憾和决绝
“爆款”质量参差不齐是事实,创作者设置泪点也存在高明与否的区别,但个人听歌取向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种音乐所传递的感动都可以有知音。
所谓音乐圈鄙视链带来的压力,不该落到任何一环听众身上。
*** 创作者们直面市场卷起来,百花齐放的同时提高质量,让每种审美都得到尊重,都拥有空间,才是正经事。
——我是话语权何在的分割线——
限于专业水准及经费条件,很长一段时间内,网络热歌给人的印象都粗糙如自娱自乐,爆得莫名其妙,糊得了无痕迹。
进入大众视野前,毕业于公安大学的柳爽,做了十年独立音乐人。2019年,《漠河舞厅》在小区居民楼里搭起的简易录音棚中诞生,因为条件有限,很多配器都只能靠电脑制作。
直到去年年末,歌红了,才终于得以请来国际爱乐乐团实录弦乐。
有一首歌能够为人所知,对于很多像他这样默默无闻、埋头巡演的音乐人,意义颇为现实。
节目中柳爽感慨,抖音这平台给音乐人宣传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酒香还怕巷子深成为过去式,“我们的音乐节有人看了,我们能活下去了”。
去年柳爽的线下巡演就已一票难求,过往作品陆续被注意到,以黑马之姿冲出小众之门。
△顺便……身材也是宝藏!
从结果上看,自从抖音成为音乐市场必争之地,线上与线下早已不再泾渭分明,大咖或小透明都少不了通过短视频宣传新歌搞事业,拓展原有的受众群体边界。
大概不久以后,靠抖音“逆天改命”,就会像娱乐圈无数种走红方式般寻常,不再值得讶异。
《漠河舞厅》出圈后,一度有歌迷心情复杂,觉得自己喜欢的小众音乐、小众歌手被大众发现了,未必是件好事。
对此柳爽回应:听歌的人和写歌的人都是自由的。
观众们不断提高的接受度也侧面表明了这一点,这期《为歌而赞》播出后,网上关于柳爽的讨论,绝大多数都基于舞台表现,而非纠结他归属小众or流行。
节目里,还由此展开了一场关于音乐圈话语权的思考。
什么是流行?表面看来,大众喜欢,就流行。但传统唱片工业时代,最大话语权掌握在唱片公司高层手里,他们作为音乐产业链的上游主导着内容与宣发,而听众只作为下游消费者。
固然我们也能通过销量投票,传达自己的喜恶,可和如今在抖音这样的平台,每个普通用户都可以在消费者、传播者、创作者几种身份间来回横跳,完全是不同概念。
以《漠河舞厅》的延迟走红为例,发行之始,它指向及吸引的只有关注柳爽、常听民谣的一小部分爱好者;
而当不同领域用户发现这首歌,发布风格各异的二次创作以后,传播效果犹如野马脱缰、细胞裂变、滚滚长江满地流。
一个一个点,辐射出庞大超乎想象的面。
某种程度上,《漠河舞厅》出圈就是抖音用户选择的结果。
君乐宝《为歌而赞》第二季几乎还原了抖音上一首新歌是如何由听众决定命运的全过程:
先放15秒音乐碎片,百赞团投一轮;现场舞台表演完,百赞团再投一轮;音符数可能逆袭也可能翻车,分别侧重检验抓耳程度VS耐听程度,都不掉链子才脱颖而出。
△整出了相亲灭灯既视感哈哈哈哈哈
收获音符最多的“百赞主打歌”,喜提百位视频创作者的宣发支持+音乐盛典登台机会。有点像把自来水们传播安利的过程浓缩打包了,一步到位,爆款直出。
当然,现实还没这么理想化,哪能所有创作都一下进入大众视野被懂它的人pick,更多估计是还没来得及转上两圈,就淹没在茫茫信息流里。
不过这种模式的积极性已经挺明显,百赞团所代表的千人千面,汇聚出多元而包容的大众所需,正如“乐无正解”这一贯穿始终的节目理念。
不局限于音乐圈,需要多听听真实声音,把话语权交还普通人的领域还有不少。即便大众反馈难免局限之处,对于创作者们打破审美固化、走出自我感动也意义匪浅。
而作为观众,我们能做的就是:拒绝糊弄, *** 为好作品而赞,把流量给到该去的地方!让有才华的创作者们被听见、被关注,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即日起,每周六晚20:30,打开抖音or浙江卫视,寻找最对你味的新歌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