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前言
1955年,中国人民 *** 实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授衔,由 *** 亲自签发命令:“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 *** 元帅军衔。”
除了十大元帅,还评定了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级军官等,可以说大多数功绩卓著的革命先辈都得到了他们应得的荣誉,然而身为一国领袖的 *** 却没有任何军衔,这又是为何?
(图|十大元帅)
“我不当那个大元帅”
早在1939年和1946年,我军就曾两次酝酿实行军衔制,但因为历史的原因,这个计划一直都未真正的实施。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国掀起了一场向苏联学习的 *** ,军队的正规化管理也再次被提上台面。
1950年,在一次中央军委会议上, *** 总干部管理部长罗荣桓表示:总干部管理部准备进行军衔、奖励的准备工作。
同年,朱德又在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军衔制度,尽量争取在第二年的服装上把军阶标出来。”紧接着,干部管理部将筹备军衔一任务定在1951年完成。
军衔制度的着急展开让许多人都众说纷纭,然而,国家之所以要评定军衔,不是为了简单的论功行赏或是论资排辈,而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走向现代化正规化必不可少的一步。
就在军衔制加紧酝酿之际,抗美援朝爆发了,这项任务也只得暂时地搁置下来。
在中朝军队的协同作战中,身为总指挥的彭德怀发现,朝鲜有军衔,我军没有,在确定指挥关系上存在很多不便,这也让他再一次意识到了军衔制度的重要性。
彭德怀表示“规定职务识别,在目前战斗中已感必要。”在他的推动下,中央军委于1951年10月指示全军展开干部评级工作。
1952年中旬,彭德怀因病回国,回国后的他在养病的同时也全身心地抓起了军队改革的重任。差不多年底时,军衔制的核心内容军衔等级设置工作开展。
管理部请总政、总后、军务部以及苏联顾问卡苏林,一同参与了军衔工作的研究讨论,设计出了几套方案。初步计划将军衔分6等20级,其中除了准上将,其他基本与苏联的军衔一致。
1953年,中央军委在第一个方案的基础上,考虑了苏联方面的意见,参考了其他国家的军衔制度,结合我军的具体情况,又重新制定了一个草案,为6等21级。
1953年底至1954年初,领导们在北京召开了一个长达55天的军委高级干部会议。明确提出要在中国人民 *** 中实施军衔制、干部薪金制和义务兵役制三大制度。
彭德怀在给 *** 的报告中说明:“军衔主要是确定每一个军人在队列中的地位和职权,以便按职责条令的规定,履行职权;同时又是国家给予军人的一种荣誉,以鼓励其在军队上的工作和上进心。”
1955年春,人大常委通过了《中国人民 *** 军官服役条例》,确定了我军采用世界通用的军衔体制,由 *** 亲自签署命令,宣布于10月1日正式开始实行。
军衔体制设为6等19级:大元帅、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因为是首次授衔,所以国家对评衔人员的标准也相对严格。就中将、少将来说,授衔由各军区、总部、党委提名,干部们在对名单进行逐个衡量,然后交换意见,作进一步研究审查。
初步审定后,再将名单发给各大党委,征求意见,最后再在中央会议上进行最后的审查和确定。明确来说,授衔的主要依据还是从资历、战功、德才、威望等方面综合考虑。
在这些等级中,人们最为关注的还是元帅的评定。条例规定: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毫无疑问,符合大元帅人选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中国 *** 、中国人民 ***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 。
1955年1月14日和15日,中央军委在专门召开座谈会研究授予元帅、大将、上将的人选,没有过多的讨论,所有人都一致认为 *** 理应授予大元帅军衔。
将初定的授衔名单交给 *** 过目后, *** 却摇摇手说道:“我不当那个大元帅。”此话一出,各界高层都议论纷纷。
*** 的态度让一众领导高层都犯了难,他们觉得 *** 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中都享有崇高的声誉,功劳最大,授予大元帅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还说要做一个决议。
*** 知道 *** 的态度,只能无奈地说还是不做结论为好。一个留胡子的民主人士说道:“我们人大作了决定,他有什么办法!”
*** 笑道:“人大可以做决定,但他是国家主席,要他签署命令才行啊!”“人大作了决议,国家主席就得签署命令。”
众人议论纷纷,争来争去也没有得出一个结论, *** 只好说:“你们不是经常可以见到主席吗?你们当面去说服他,争取他的同意,这次先不做决定。”
后来,许多同志都纷纷到 *** 跟前进言,希望能成功劝说 *** 接受这个大元帅军衔,但却都以失败告终。
“依我看,都不评军衔为好”
(图| *** 元帅服)
不久后,总后勤部根据最初的授衔方案设计出了元帅、将、校、尉,乃至士兵的各种服装,那套精美的大元帅礼服也被送到了 *** *** 的台面上。
这套服装由军需厂的女工们纯手工精心缝制,肩章由国徽图案和元帅星徽组成。国徽是纯金的,星徽由松枝环绕,与众不同。镀金、镀银、流苏、描漆,工艺十分精细,看得出来花了不少的心思。
*** 过目后,也十分赞赏,但是却依旧不愿接受这个军衔。有人说在苏联斯大林被授予了大元帅军衔, *** 却说:“苏联有的,我们不一定非要照搬。”
几日后,彭德怀、罗荣桓、宋任穷等人来向 *** 汇报授勋授衔的工作进展,看到这个大元帅军衔仍保留着, *** 开口了:“这个大元帅我不能要。”
没等众人开口劝, *** 又说道:“你们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啊,现在到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说完, *** 转过头向 *** 说道:“你在部队里搞过,你也应该是元帅,你也应该评嘛!” *** 摇了摇头:“我不要评了!”
*** 又问周恩来、 *** :“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周恩来当即摆了摆手:“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 笑道:“当什么元帅哟!早不带兵了。”
(图| *** )
*** 笑了笑, *** 也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北口音接话:“我没想过当大将,也不要评大将。”其余两人跟着摆了摆手:“我们不要评了。” *** 满意地点了点头。
因为 *** 和其他领导同志主动提出不授军衔,使得在评衔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一些确定授衔的首长将军们也纷纷跳出来主动让衔。
时任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长,掌管全军军衔评定工作的罗荣桓,在得知党中央提名的元帅名单中有他时,当即就给 *** 写信,称自己的贡献并不大,恳切的请求不要给他这样高的军衔。
*** 没有同意,还赞许罗荣桓几十年从不为个人名利争长短,这也是对他最真实的最崇高的评价。
(图|徐向前)
除了罗荣桓之外,在元帅中第一个提出让衔的人是徐向前,他表示:“既然革命已经成功,当不当元帅无所谓。”但作为土地革命时期最大的总指挥,中央又有什么理由不给他这个头衔。
他尊重中央的决定,但每每回想起从前,徐向前都忍不住湿了眼眶:“许多同志牺牲了,如果他们还活着,元帅、将军应该是他们的......”
除了他们,还有很多人都提出让衔,不管是元帅、上将还是少将,不图名利的大有人在,绝大部分干部对中央的授衔方案都有着正确的认知,表示理解也十分支持。
但是每个人都不一样,有赞同的声音自然也有反对的,有些人甚至还公开摆资格、列战功、伸手要起了军衔,更甚者还公开闹情绪,对自己的评定表示不满。
一次会议上, *** 公开说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我们军队中有些人,打仗时连命都不要了,现在为了肩上的一颗星,硬是要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
朱德也笑了:“肩上少一颗豆,脸上无光嘛!同一时间当兵,谁也没有少打,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说哩!”
*** 严肃地说道:“要做思想工作,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这时候绝不可以放松。” *** 感慨道:“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
(图|粟裕)
周恩来接道:“可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呢!” *** 叹了口气:“难得粟裕!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辞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嘛!”
周恩来也感叹到:“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 *** 补充道:“而且是第一大将!”
最终,军衔评定的方案中没有大元帅,元帅有十位,即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 *** 。本在名单上的 *** 、周恩来、 *** 以不在军队担任职务为由放弃授衔。
十位大将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除此之外还有57名上将、175名中将、800名少将,校级军官3.2万名,尉级军官49.8万名,准尉11.3万名。
授衔仪式的举行
1955年9月27日,是对那些历经磨难与国家共存下来的中国人民 *** 们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 *** 怀仁堂内,身穿礼服的 *** 军官们全都欢聚一堂,激动地等待着授衔仪式的开始。
下午四时左右,怀仁堂外车水马龙,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停在了门口,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等先后进入了休息室等待着授衔。
见朱德来了,陈毅大声喊道:“我们的总司令来喽!”朱德客气地和诸位打了招呼,几人便开始闲聊了起来。
陈毅用浓重的四川口音问贺龙:“贺老总,你想没想过今天能当元帅呀?”贺龙闻声沉思了一下:“别说当元帅,那是连带乡的第一枪也没想过呢!就是一心想把那一枪打好!”
贺龙的话惹得大家大笑了起来,聂荣臻却突然深沉地说到:“叶挺要是还健在,能看到今天该多好啊!”“要是叶挺还在,你们新四军就会出两个元帅......”
(图|贺龙)
议论着,周恩来身穿灰色中山装走了进来,他由衷地向彭德怀、贺龙等老战友们表示祝贺。贺龙真诚地说:“我们周总理也应该授衔嘛!”
周恩来谦逊地笑了笑:“我是 *** 工作人员,是为诸位元帅服务的,当好你们的后勤嘛!”
闲谈间,怀仁堂内已经人潮汹涌,授衔仪式也即将开始,众人都自觉地入了座。不一会儿, *** 、宋庆龄、李济深、周恩来、陈云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有序就座,台下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紧接着,国家主席 *** 穿着那身灰色的中山装,健步走上了主席台,台下响起的掌声更为热烈了起来。
5时整,典礼正式开始,国歌高奏,宣读了元帅授衔命令后,身着元帅礼服的元帅们逐个矫健地走上了主席台,自觉地排成了一行。
*** 站起身,亲手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授予了到场的元帅,将元帅肩章,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挨个授予了他们,并与其握手问好。
下午6时半左右,授衔、授勋仪式在《胜利进行曲》的军乐声中顺利完成。夕阳透过云间的缝隙,慵懒地映照在墨绿色的水面上,金光闪烁的勋章衬得元帅们的笑脸格外的灿烂,这个傍晚也显得尤为迷人。
怀仁堂的后草坪上,此刻早已摆好了丰富的冷餐和酒水,所有参加活动的人,都自己动手,拿起了碗碟。
周恩来举杯说道:“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为中国 *** 领导的武装斗争的胜利,为毛主席、为中国人民 *** 全体官兵,为元帅们、将军们和所有荣获勋章的有功人员的健康而干杯!”
在一片欢呼声中,大家共举酒杯,将此刻的幸福全都融到了这浓辣的酒水中。他们知道,国将越来越兴隆,自己为国、为家所奉献的一切得到了肯定,身上的伤痛也将永远地成为过往。
而那些在 *** 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人格魅力感召下,坦然放弃了评定军衔的人,他们虽然没有被载入将帅名册,但他们的英名也将永远镌刻于历史的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