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谢瑶玮/环”是谁?
题名: 谢瑶环
洲: 亚洲
国家: 中国
相关名人: 李胜素[/url
相关书目:谢瑶环
谢瑶环是唐江南人士,女,十四五岁被选入宫,武则天称金轮圣神皇帝时任尚仪院司籍女官。梁王武三思得报:苏州农民逃往太湖谋乱,武三思与来俊臣极力主剿,谢瑶环以此系豪强兼并土地所致,力主安抚,徐有功深然其说,旋又争辨于武则天驾前,武则天虽未置可否,确认为谢瑶环见识胜于男子,传旨谢瑶环,改名谢仲举,赐尚方剑巡按江南,并命“凡侵夺民田鱼肉百姓者,勋戚贵胄一不宽贷。”
谢瑶环到苏州,与苏鸾仙便服私访,隐察民间疾苦,适有袁行健,因其父被酷吏周兴陷害,斩首洛阳,改名阮华,逃亡在外,曾追至岭南道上杀了周兴,访友不遇,困居苏州。一日游伍员庙,适逢武宏蔡少炳强抢民女肖慧娘,行健不平,击散豪奴,与武宏等诉诸公堂。行健并举发武宏强占农民永业田,征收铜铁各款。瑶环劝武宏和解,武宏侍父势咆哮公堂,瑶环怒,斩来俊臣异父兄弟蔡少炳,杖责武宏。一时人心称快,但以此结怨。武三思、俊臣合词诬瑶环通敌谋反。俊臣并怂恿武三思曲解武则天口谕,联翩南下,将加害于谢瑶环。谢瑶环见袁行健英挺慷慨,抱负不凡,初则八拜订交,后因月夜花园与鸾仙吐透南来斗志和爱慕行健之意,被行健所闻,两人遂成永好。
当行健与武存厚同往太湖劝慰农民回乡时,瑶环被武三思、来俊臣拘审。武则天因瑶环密奏,对三思等诬控,疑信参半,后因龙象乾千里告密,又发现三思、俊臣矫制南下,因即与徐有功等密幸江南,则天到达时,瑶环已被严刑致死。则天因生平与豪门贵族为敌,而自己的子侄与近臣却走上豪门贵族的道路,极为痛心。命徐有功严查此案,诛来俊臣贬武三思、追赠瑶环定国侯,礼葬吴江东岸。
谢瑶玮是谢瑶环的姐姐
[img]谢瑶环这个人物是否是以历史上的某个真实人物为原型创作的?
《谢瑶环》一剧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移植始自田汉创作的京剧公演之后,此本是1961年根据碗碗腔《女巡按》改写的,中国京剧院杜近芳首演。
故事大意:唐,约公元693年,武则天执政,江南豪绅兼并土地,农民逃往太湖聚义。武则天钦命谢瑶环为右台御史,赐尚方剑,巡按江南。苏州,武三思子武宏和来俊臣弟蔡少炳,因强抢民女与袁行健争执,乔装改扮的谢劝双方到衙门申诉。大堂之上,谢斩蔡少炳,杖责武宏。后,谢与袁行健结缘。武三思诬谢谋反,并矫命审谢,酷刑致死。武则天盛怒,诛杀奸臣,追封谢瑶环为定国侯。
此剧为杜近芳代表作,表演清新明快,柔美大方,融青衣、小生与一体,赏心悦目,光彩照人。其中的〔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等唱腔十分动听。
“花园”一折的〔四平调〕清新别致,可以说给传统的〔四平调〕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前四句表现谢瑶环对袁行健由敬重而爱慕的心情,“袁仁兄”三字用羞涩的轻声行腔,“奇”字用一个硬滑音,再接长拖腔,含情脉脉,情意深长。中间的四句描绘出谢瑶环的苦闷心境,尤其是“谁”字的处理,一个小甩腔生动地刻画出谢瑶环的一筹莫展。从“自奉圣命……”开始的四句是〔四平调顶板〕,字多腔少,节奏紧凑,以示自鼓自励。最后的四句是情感的集中宣泄,唱腔华丽多姿,“哪有个……”一句非常新颖地转到反调上来行腔,把谢瑶环的羞怯和顾虑形象地展示出来。
“大堂”中的〔高拨子〕一段小生唱腔,气势激昂悲壮,一泻千里。尤其是其中的〔垛板回龙〕的处理很是独到。从唱词来讲,它是不属于垛板性质的,但用变化节奏的办法处理,句句联贯,层层递进,再甩一个跌宕迂回的拖腔,愤懑之意尽显。
此剧亦是中国京剧院的看家戏,该院著名旦角演员李维康、陈淑芳、李胜素等先后将其搬上舞台,不久前长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中国京剧院联合将其制作成电视连续剧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主演是李胜素、李军、袁慧琴、杨燕毅、朱强、管波等。
同时,京剧名家关肃霜、云燕铭等也排演过此剧。
地方戏中除碗碗腔的原版之外,评剧名家花淑兰根据京剧移植的同名剧目声震剧坛。此剧的唱腔充分体现了花派的特色:激越中不失柔美,豪爽中蕴涵细腻,“花园”和“大堂”两折精彩绝伦。评剧版让谢瑶环起死回生的改动曾引起田汉的异议,认为不如处理成悲剧更有回味,更具感染力。不过,从欣赏的角度,京剧演出版自“大堂”受审之后,谢瑶环的戏便打住了,之后的武皇申冤和袁郎祭墓不能说不好看,但总有意犹未尽之感,我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谢瑶环的“过世”。所以,评剧将“大堂”一折做为大轴,在唱腔安排上张驰有度,尤其是最后的打段陈诉:“秉滴泪咬牙关浑身抖战……”,将整个剧情圆满收尾。
评剧《谢瑶环》“大堂”中的“忽听得堂上一声喊”一段唱腔是“花派”的代表唱段,将小生腔与高亢的女腔相融合,刚柔相济,激越奔放。此段唱由一阵强烈的打击乐引出尖板大过门,“谢瑶环”三字甩一个长腔,把谢瑶环的激愤和蔑视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此后的四句“愁只愁……”是节奏舒缓的〔 *** 眼〕,柔肠百转,动人心弦,气氛上的反差既体现了创作者的功力,也考验着演唱者的技艺,花淑兰的演唱感染力极强。尾声是铿锵有力的大段〔垛板〕,一字一句痛快淋漓。
也许是出于同样的考虑,李维康曾将结尾改作夫妻归隐太湖,其中设置了一段精巧动听的“送别”唱段。
评剧秦香莲中大堂一折正确的唱词是
评剧秦香莲中大堂一折正确的唱词是与驸马打坐开封堂上;难道说你是那铁打的心肠;父子义夫妻情你怎能忘。
《评剧秦香莲》是中国戏曲永恒经典!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评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俗称蹦蹦戏、落子戏,又称平腔梆子。
1935年改称今名。1910年前后形成于唐山。评剧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原来形式单调,经成兆才等艺人改革,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由演员扮演剧中人;以蹦蹦音乐为基础,吸收冀东民间音乐素材,创造出行当使用的唱腔;采用全套的河北梆子乐器伴奏,故取名平腔梆子戏。
评剧的其他方面:
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影响很大。其中如解放初期小白玉霜演出的《九尾狐》、《小女婿》,新凤霞演出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艺海深仇》,东北韩少云演出的《小女婿》,都受到普遍的欢迎。
北宋年间,陈世美进京应试,考中状元,被招驸马,其家乡连年荒旱,父母去世,前妻秦香莲携儿女进京寻夫,闯宫遭逐。
丞相王延龄怜之,试图让秦香莲在陈世美寿辰之日扮成歌女席间弹唱以助破镜重圆,不成。王延龄授秦香莲纸扇,暗示其到开封府告状。陈世美派家将韩琦追杀,韩终放走秦香莲母子,自刎……包拯将陈世美召到开封府,好言相劝,话不投机……皇姑、太后闻讯阴刑……包拯依法铡美……
评剧板式
评剧的板式共分三类:
1、 基本板类(又称中间板类);
2、导入板类(又称首引板类);
3、尾腔板类(又称结尾板类)。
(一) 基本板类
基本板类是评剧板式中的主体板腔,含有[慢板]、[ *** 眼]、[二六板]、[弹七板]、[垛板]、[流水板]、[快板]、[散板]、[清板]等。
1、[慢板]
[慢板]又分男女腔[正调慢板]、男女腔[越调慢板]、男女腔[反调慢板]和男女腔[凡字调大慢板]。
①女腔[正调慢板]和女腔[越调慢板]:4/4拍,一板三眼,唱腔为眼起板落,即起于弱拍,落于强拍,习称“黑”板起,“红”板落。上、下句体,每乐句四小节,小节之间多用小过门。
例:《刘巧儿》采桑叶(新凤霞演唱)
②男腔[越调慢板]和男腔[正调慢板]:4/4拍,一板三眼。起唱形式比较灵活,眼起板落与板起板落两者兼有,常穿插运用。每乐句以四小节为主,有些乐句可扩展延伸五、六小节。
男腔[正调慢板]因受嗓音高度的限制,定调不可过高,常见1=F、1=#F和1=G等,且旋律多在中、低音区进行。
例1:《 *** 江畔》高原风景极目望(马泰演唱)
例2:《会计姑娘》天昏地暗雀鸟惊(张德福演唱)
③[反调慢板]和[反越调慢板]:4/4拍,一板三眼,眼起板落。落音规律为:上句落“2”音,下句落“1”音,每乐句四小节。两者除调高不同外,其他无较大差异。[反调慢板]和[反越调慢板]暂无完全终止功能的结尾板腔,需分别转入正调和越调结束唱段。
例1:《张羽煮海》恨父王(刘惠欣演唱)
例2:《朱痕记》望坟台(马泰演唱)
④男女腔[凡字调大慢板]:4/4拍,一板三眼。中眼起,板上落。即起于次强拍,落于强拍。拖腔长,音域宽。唱词采用十字句,每乐句十小节以上,多在十三、十四小节。
例1:《乾坤带》金殿上保本无指望(新凤霞演唱)
例2:《孙庞斗智》大雪纷飞(马泰演唱)
2、[ *** 眼]
[ *** 眼]用于女腔,分为女腔[越调 *** 眼]、[正调 *** 眼]和[反调 *** 眼]。4/4拍,一板三眼,眼起板落。[ *** 眼]借鉴京剧中的板式,多由慢板转来,速度比[慢板]快,近似[原板二六],拖腔比[慢板]少,节奏明快流畅。
例1:《杨三姐告状》“一见哥哥上锁条”一段中“直愣愣站在大堂口……”(谷文月演唱)
例2:《谢瑶环》“大堂”(花淑兰演唱)
3、[二六板]
[二六板]的分支较多,含有男女腔正调、越调、反调、凡字调[原板二六],正调、越调[小生二六],正调、越调[混合二六]和越调[顶板二六]等。归纳起来,可分为[原板二六]、[小生二六]、[混合二六]和[顶板二六]。
①[原板二六]:2/4拍,一板一眼。根据唱腔速度的快慢,又称“快二六”和“慢二六”。“闪”板起唱,落在板上,即强拍的后半拍起唱,每乐句一般为四小节。
例:《夺印》劝广清(马泰演唱)
②[小生二六]:2/4拍,一板一眼,眼起板落。每乐句六小节,也可紧缩成五小节。每乐句分为两个分句,分句之间填充小过门。
例:《人面桃花》三春杨柳黄莺唱(艳铭杰演唱)
③[混合二六]:是将[原板二六]和[小生二六]混合在一起的二六板式,2/4拍,一板一眼。唱腔中既有眼起板落,又有“闪”板起唱,有时一个乐句同时兼有两种二六板式。加上唱词长短结合,不局限在七字句或十字句的格式上,使唱腔的“紧缩”与“延伸”造成乐句的结构有较大变化。每乐句以四至六小节为主,偶尔有所突破。
例:《刘伶醉酒》来了刘伶好酒的男(周连生演唱)
④[顶板二六]:一种用于男腔的二六板式,2/4拍,一板一眼,板起板落。较多的用于五字句的唱词,每个五字句两小节,每乐句四小节,八小节构成上、下句体。每个五字句后多有小过门。[顶板二六]也可用于七字句式,每乐句分为两个分句,共四小节。[顶板二六]通常穿插在[原板二六]中使用。
例:《降龙伏虎》“大兄弟休发火”一段中“我叫你看天……”(魏荣元演唱)
4、[弹七板]
[弹七板]是一种用于男腔的新板式,2/4拍,一板一眼,眼起板落。每乐句七小节,穿插在[原板二六]中混合使用。
例:《夺印》鱼儿靠得长流水(马泰演唱)
5、[垛板]
[垛板]分为男女腔[正调垛板]、男女腔[越调垛板]、男女腔[反调垛板]和女腔[凡字调垛板]。2/4拍,一板一眼,板起板落,也可闪板起唱。每乐句四小节,也可紧缩成两小节,中间不加过门,主要特点是切分节奏。[垛板]也有1/4拍的,速度较快,所以又被称为[快垛板]。
例1:《李双双》亏你有脸叫二婶儿(花月仙演唱)
例2:《乾坤带》“金殿上保本无指望”一段中“为娇儿把我的心血费尽……”此段[垛板]将每乐句紧缩为两小节。(新凤霞演唱)
6、[流水板]
[流水板]分为男女腔[正调流水板]、男女腔[越调流水板]和女腔[反调流水板]。1/4拍,有板无眼,“闪”板起唱,落在板上。七字句式每乐句七小节,十字句式每乐句七至十小节。
例:《刘伶醉酒》“来了刘伶好酒的男”一段中“观罢此对我的心好恼……”(周连生演唱)
7、[快板]
[快板]属于一种创新板式,有的称之为[滚板],与[流水板]相同,速度比[流水板]快,有板无眼,小节线也可不划。一字一音,势如涌泉。多用七字句式,每乐句七小节,中间无过门,常用于表现激昂的情绪。[快板]板式有女腔[正调快板],但在唱腔中并不多见。
例:《卖妙郎》公爹息怒容儿禀(李秀云演唱)
8、[散板]
[散板]分为男女腔[正调散板]、男女腔[越调散板]、男女腔[反调散板]和男女腔[凡字调散板]。[散板]节奏自由,无板无眼,唱腔不受板眼限制,可以根据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而发挥。[散板]有两种,一种是与京剧中[摇板]相同的“紧打慢唱”,梆子或板不停的匀速敲击;另一种是自由散唱的“慢打慢唱”,也称之为“散打散唱”,乐队通常只伴奏乐句的后半句,两者的伴奏方法迥然不同。[散板]的两种类型经常出现在同一段唱腔里。
例1:《张羽煮海》恨父王(刘惠欣演唱)
例2:《杨乃武与小白菜》好年华(张德福演唱)
9、[清板]
严格的讲,[清板]不应算作一种板式,应该算是一种演唱方式或伴奏方法。[清板]是演员在演唱时,根据剧情的需要,有些乐句无乐队伴奏,有的用弹拨乐器伴奏,有的用中、低音拉弦乐器伴奏,以求达到某种效果。
(二) 导入板类:
导入板类是辅助性的过渡板式,起引入作用,也称引子板。含有[导板]、[回龙]、[尖板]、[带板]、[搭调]、[哭头]、[哭么二三]等。这些板类有其独立的结构形式,但不属于独立的板式。除[回龙]外,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唱腔中最前面的一句唱词完成整个板腔的过程,下面大多接转[慢板]、[原板二六]等。这些过渡板式的过门,大部分配有打击乐,感 *** 彩各异,在特定的情境中,使用某一板式,已成为规律性的固定模式。
1、[导板]
[导板]有两类,一类是照搬河北梆子中原汁原味的[导板]板腔,评剧未经移植。此类[导板]有大、小[导板]之分,大[导板]4/4拍,一板三眼;小[导板]2/4拍,一板一眼。多用于激昂、奔放、悲愤、欢畅等场合。[导板]占一句唱词,下面多接[慢板],是[慢板]的附加板腔。因其有浓郁的河北梆子风味,故使用甚少。
例:《花木兰》“归家”(崔连润演唱)
另外一类[导板],是将借鉴京剧中[导板]的板式称为[导板]。其节拍形式为[散板],唱腔节奏自由,只有一个上句,列在唱段最前面,做为开导,用其引出其他板腔,故称[导板]。[导板]后面多接[回龙],用于气势磅礴的大场面。此类[导板]多在幕后演唱,用途与[尖板]相同,常被[尖板]所替代。
例:《夫人城》登城巡营(鲜灵霞演唱)
2、[回龙]
[回龙]同样是借鉴京剧中的板式,多为2/4拍,只有一个下句,与上述[导板]或[尖板]相连接,构成上、下句体,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回龙]的前半部分一般由“垛字句”组成,节奏类似[垛板]。“垛字句”就是一连串字数相当(多为三至五字)、以相同的节拍步步运行的句子。[回龙]的最后一字是一个拖腔,然后奏较长的过门接[慢板]或[原板二六]等,它表达的感情与[导板]基本一致。
例1:《孙庞斗智》大雪纷飞(马泰演唱)
例2:《智取威虎山》誓把反动派一扫光(马泰演唱)
3、[尖板]
[尖板]由过门和唱腔两部分组成,只有一个上句,下面多接打击乐,之后转[慢板]或[原板二六]等板类。[尖板]与京剧中的[导板]有相同之处,幕后演唱较多。[尖板]的过门分“单尖板”和“双尖板”两种。“单尖板”过门有一个乐句,而“双尖板”过门是由两个乐句组成。唱腔旋律在中、高音区活动较多,适于表现激昂、悲愤等情绪。
例:《谢瑶环》大堂(花淑兰演唱)
4、[搭调]
[搭调]用于女腔,节拍形式为[散板],节奏自由。只有一个上句,唱词字数可多可少,无句式的限制,句尾多用感叹号。:如:“我的命苦哇!”“我那好难舍的将军呀!”“我那难见面的……!”“我那糊涂的……!”“我那没有见着面的、叫不应的、短命鬼的……!”等等。结尾拖腔落音为“#4——5——”,下接过门多转[慢板]。
例:《人面桃花》病房(韩少云演唱)
5、[带板]
[带板]多用于[慢板]和[二六板]等有规律性节拍的板腔前面,含有将板“带”起之意。[带板]不占基本唱词,如同念白中的“叫板”,是通过“干”唱将板“叫”起,根据其提示的速度,自然的接奏过门进入下面的板腔。
例:《花为媒》“报花名”中的第一句(新凤霞、赵丽蓉演唱)
6、[哭头]
[哭头]为[散板],“紧打慢唱”。它有一个乐句,拖腔结尾与[搭调]相似,落音“#4——5——”,下接[散板]或[流水板]。[哭头]不占基本唱词,大多用剧中人物的称谓,如:“爹爹呀!”“娇儿呀!”“官人那!”等等。适用于痛失亲人的场面,表现极度悲伤的哭诉等情绪。
例:《卖妙郎》公爹息怒容儿禀(李秀云演唱)
7、[哭么二三]
[哭么二三]为[散板],属于“慢打慢唱”,节奏自由。虽有一句唱词,但唱腔旋律通过各分句的拖腔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单乐段,它有四大句读,句读之后填充打击乐或过门,多表现悲伤的情绪。
例:《朱痕记》望坟台(马泰演唱)
(三) 尾腔板类:
尾腔板类属于辅助性的过渡板式,是唱腔的落板部分。含有[甩腔]、[留板]、[扣板]、[锁板]、[迷子]等。它们的共同点是:乐句相对独立,具有终止性质。但功能不尽相同,有的表示完全终止,有的则因演员穿插表演动作或念白而转行弦、过桥及曲子,属于不完全终止。
1、[甩腔]
[甩腔]表示唱腔中某一乐段的终止,也可用于具有完全终止功能的结束句,共有五小节。 [甩腔]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唱词的末一字有两小节的拉腔,用于下句较多。旋律音程一般为级进下行,落音为“5”音或“1”音,节拍形式为4/4拍或2/4拍。
例1:《刘巧儿》“采桑叶”一段中“但愿得马专员按公而断”。(新凤霞演唱)
例2:《张羽煮海》“听笛声”一段中的结束句。(李忆兰演唱)
2、[留板]
[留板]是一种常用的落板板式,节拍形式为2/4拍或4/4拍,上、下句均可使用,但必须和“过桥”相匹配。它有以下功能:一是[留板]之后,表演完动作或念白,继续接唱;二是在两人以上的对唱中,通过[留板],改由另一方接唱;三是用在唱腔的最后一句,[留板]之后,过门煞尾,终止唱腔。[留板]的落音为“2”音和“5”音,偶有“6”音。
例1:《小女婿》“小河流水”一段中的最后一句。(韩少云演唱)
例2:《乾坤带》“劝贵妃”一段中的最后一句。(老生唱腔)
3、[扣板]
[扣板]在各种板腔中的上、下句均可使用,乐句有五小节,其特征表现在后两小节,落音一般为“6”音。[扣板]之后,多因动作或念白而转行弦或较长一些的过门,具有不完全终止性质。
例:《祥林嫂》“我一见魏癞子”一段中:“一边走一边想上房来到”(李忆兰演唱)
4、[锁板]
[锁板]是具有完全终止功能的落板,节拍形式为4/4拍,也可用于2/4拍。由一个乐句构成,共有六小节,用在唱腔的最后一句,意味着唱段的结束。唱词分两部分,前半部分的末一字位于第三小节的第一拍,后半部分的头一字位于第四小节的第一拍,中间加有过门,落音多为“2”音,也可落“1”音或“5”音。
例:《祥林嫂》“我一见魏癞子”一段的结束句(李忆兰演唱)
5、[迷子]
[迷子]又称[哭迷子],节拍形式多为4/4拍或2/4拍,占一句唱词,拖腔较长,开头与结尾部分有固定格式,中间部分的拉腔长短不限。[迷子]在正调唱腔中,上句落“6”音,下句落“5”音;在反调唱腔中,上句多落“2”音,下句落“1”音。[迷子]的结尾部分,特别是下句在结尾甩腔的固定格式中,通常会附加一句特定的唱词,唱词中称谓的前面冠有“我那看不见的……!”“我那受了罪的……!”“我那苦命的……!”等等,适于表现哀伤、愤懑等情绪。[迷子]甩腔之后,大多继续接唱,也可直接结束唱段。
例1:《杨三姐告状》“一见哥哥上锁条”一段中“扑簌簌一腔泪水就往下抛”与“望了望监门哭一声同胞”(谷文月演唱)
例2:《人面桃花》“病房”一段中最后一句(韩少云演唱)
评剧歌唱大庆精神原唱
马泰。
1、评剧《歌唱大庆精神》原唱由马泰演唱,马泰作词,马泰作曲,因为感情真挚,一经发布就收获无数好评。
2、歌词节选:战鼓梦擂震天响,油田凯歌传四方,大庆精神似火种,燎原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