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谢谢邀请!
所谓勇战派,应该是属于兵形势家;所谓谋战派,应该属于兵权谋家。
《汉书 艺文志》中记载: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
从以上两家的解释来看:兵形势家(勇战派)和兵权谋家(谋战派)有着以下不同:
1、兵形势家强调战时临机应变,兵权谋家讲究战前运筹帷幄:
从兵形势家的描述来看,所谓雷动风举、后发先至,是强调一个“快”,即兵贵神速。所谓离合背向(乡通向),变化无常,是指兵阵能够因应战场形势变化,迅速进行调整。著名的兵形势家,东方是项羽,西方是亚历山大大帝。
项羽击败刘邦的彭城之战,充分反映了勇战派“兵贵神速”的特点,比如在项羽反攻彭城之战中,刘邦乘项羽主力在攻打齐国(田荣)的时机,率领数十万诸侯联军(史记称56万)占领了项羽的国都彭城,然而在成功之后,刘邦以为项羽远在齐地,无法赶到救援,置酒高会,疏于防范。结果项羽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留大部队继续攻打齐国,自率3万骑兵从山东曲阜出发,对于驻扎在彭城附近的刘邦大军进行长途奔袭。项羽军很快依靠速度优势到达彭城附近的萧县,到达后第二天早晨就乘其不备对汉军发动猛攻,至中午大破汉军。结果楚军将汉军压迫于谷、泗、睢水地区,汉军溃败,被消灭十余万人。这一仗就充分发挥了兵形势家兵贵神速——“以轻疾制敌”的精髓,解除了彭城的围困并且打败刘邦主力,逆转了当年的战争形势,使得汉军从进攻转入防守。
亚历山大大帝打败波斯军的几次大战尤其是是高加米拉战役,则反映了兵形势家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的特点。此战是马其顿和波斯帝国的决战,马其顿军50000(7000骑兵)VS波斯军200000(近40000骑兵)。波斯王大流士三世鉴于希腊步兵精锐,而波斯骑兵力量占据很大优势的特点,制定了用200辆卷镰战车冲击马其顿的中军方阵,使之发生混乱,同时两翼的主力骑兵包抄马其顿军的侧后(方阵正面强侧后弱),再用步兵人海和骑兵配合将马其顿方阵包围消灭的两翼包抄战术;亚历山大大帝则鉴于尽管波斯军占据骑兵和人数优势,但是大流士御林军(长生军)面对马其顿军队防守能力较弱的特点,制定了传统马其顿方阵作为正兵(砧板),以伙伴骑兵作为奇兵(铁锤)的中央突破、擒贼擒王的战术。为了对抗波斯的战车和骑兵优势,亚历山大调配数千轻步兵(含弓箭、投石手)作为散兵线对抗战车突击。在正面方阵后面部署了15000名希腊盟军部队面向后方列阵,并且在两翼各部署上千骑兵以防范波斯骑兵突击方阵的侧后。开战之后,当大流士使用战车冲阵之时,希腊轻步兵躲过正面冲击,在后面跟随奔跑并予以袭击,大部分战车冲到方阵之前已被停止住,少量冲近方阵的战车被马其顿方阵兵让开一条通道躲过。波斯左翼骑兵冲过来后被马其顿骑兵和侧翼步兵纠缠住,陷入混战,波斯右翼骑兵同样也和马其顿左翼陷入缠斗。眼见马其顿军逐渐有不支迹象,大流士将压箱底的中央骑兵派出,冀图一击得胜。这时亚历山大发现波斯军阵形成了一个空档,御林军方阵暴露出来,战机已至!亚历山大带领精锐——2000伙伴骑兵+3000近卫步兵向波斯中军冲去,亚历山大一直杀到离大流士座驾30米远附近,向大流士投出一支标枪,结果击杀大流士的车夫。在漫天风沙里,大流士附近的官兵看到车上有人被标枪贯穿身亡,以为大流士已经身亡,士气暴跌,很快波斯左翼和中央大阵发生崩溃,大流士不得已乘马趁乱逃走。然后亚历山大率领伙伴骑兵回军与方阵军合击波斯主力骑兵,使得后者溃退,取得决战胜利。此战马其顿阵亡不足千人,波斯军阵亡5万以上。
至于兵权谋家的解释: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由此可见兵权谋家善于使用奇谋,先进行妥善的谋划,制定好较为完善的作战计划和应付突 *** 况的预案之后开始作战,所谓“谋定而后动”。在具体作战策略制定时,综合考虑敌我双方形势、山川地理环境、对方将领心理等因素,有时可以考虑采用火攻、水攻等特殊战法(包阴阳)。兵权谋家代表人物韩信,著名的背水一战被国人津津乐道,充分反映了兵权谋家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的特征。除此之外,韩信击杀龙且之战(潍水之战)可以算是一个经典案例。韩信打败了齐国的历下守军,随后直打到齐国的国都临淄。项羽派龙且领兵二十万,前来援救齐国,在高密与齐王的军队会师。齐、楚两国军队隔潍水与汉军对峙。韩信命人连夜赶做了一万多个袋子,装满沙土,堵住潍水的上游,然后率领一半部队渡河去进攻龙且,随后假装战败,往回奔逃。龙且渡潍水追击韩信。韩信即派人挖开堵塞在潍水上游的沙袋,大水立刻奔泻而下,龙且的军队因此大部分没能渡过河去。韩信迅速反击,消灭楚军渡河部队,杀了龙且。留在潍水东岸的楚军见名将龙且被杀,心智被夺,四散奔逃,齐王田广也逃走了。韩信随即追逐败兵到了城阳,俘获了田广。这里韩信掌握龙且急于求战的心理,因势利导,运用水流的威力击杀楚国名将龙且,消灭楚军主力一部。算得上是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
2、兵形势家取胜依赖于精兵,因此选兵练兵必不可少。兵权谋家不仅可以使用精兵取胜,也可以使用一般部队,甚至可以运用好乌合之众取胜,同时兵权谋家往往具有更强的大兵团指挥能力。比如项羽取胜很大程度上依靠“江东子弟”以及数万精骑等精锐部队。亚历山大大帝依赖于其父建立的马其顿方阵、伙伴骑兵、持盾护卫等常备军(精锐)。主要是因为兵形势家的特点: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他们的战场策略需要久经考验、能执行复杂战术指令的老兵才能完成,普通的新兵很难胜任。兵形势家在很大程度上靠军队的质量取胜,所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权谋家,比如韩信,除了使用灌婴、曹参的精锐骑兵外,还大量使用普通部队。甚至韩信破赵之战是“驱市人为战”,使用乌合之众达到完美胜利。同时兵权谋家可以将精兵的质和新兵的量的优势实现充分地结合,达到1+1>2的效果,所谓“多多益善”,擅长大兵团指挥。与之相比,兵形势家指挥精兵如指臂使,指挥精兵与乌合之众的组合往往效果不如单独指挥精兵,因为乌合之众在战场上往往会对精兵的行动构成妨碍。韩信在垓下之战彻底击败项羽,靠的就是优秀的大兵团指挥能力。有大兵团指挥能力,就能打出“十面埋伏”这样的胜利;没有这个能力,符坚在淝水之战的惨败就是前车之鉴!
3、兵形势家往往有很强的个人勇武,冲锋在前,极具领袖魅力;而兵权谋家往往勇武不及前者,他的威望来自于运筹帷幄、屡战屡胜带来的全军信服。兵形势家的例子如项羽: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而兵权谋家,如孙膑、韩信、李靖等并不以勇武著称,他们的威望来自于战必胜、攻必取。当然李世民是个例外,他兼具兵形势家的勇武和兵权谋家的谋略。
4、兵形势家往往更擅长于进攻野战,而兵权谋家一般野战能力未必高于前者,但是防守能力、计谋能力明显更强。例如项羽,著名的胜利都来自于进攻战,而后期面对韩信的进攻,防守能力偏弱,容易出现各地屡屡告急的情况。大概是因为兵形势家能力往往来自于天赋,缺乏教育培养的情况下,对于战略上的分析和判断就略逊一筹。当然亚历山大大帝本身天赋极高,又接受了非常好的古典文化教育,他的导师是著名古典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因此他的战略和战术水平都是超一流的。而兵权谋家则是多面手,尤其是战略能力高于战术能力,善于使用间接路线策略取胜。即使是遇到极其厉害的勇战型对手,也能用坚壁清野、奇谋妙计、外交离间等方法有机结合取得最后的胜利!比如李世民特别擅长对于厉害的对手采用坚壁不战,截断粮道,待其自乱,而后取之的策略。具体的战例比如浅水原之战击败薛仁杲,柏壁之战击败宋金刚,虎牢之战击败窦建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