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南通历史#
南通有个“孩儿巷”,泰州有个“多儿巷”。“孩儿巷”与“多儿巷”是一回事吗?不是!
通城人都知道,南通有个“孩儿巷”。追溯“孩儿巷”这个名字,还有一段典故。清同光至宣统年间,每逢古历七月初七,南通城西门外的这条巷子摆满了出售无锡惠山泥人的铺子,那些泥人(泥孩儿)五颜六色、杂彩纷呈,甚是好看,达官贵人争议高价购买。状元张謇及其兄张詧也很欣赏这种精致雅丽、千姿百态的“土稚”,他们曾多次购藏无锡泥人。这条巷子也因此名气越来越大。各地来南通敬香的人,回去时总要买几尊泥人,作为菩萨敬奉,后人便把这条专卖“泥孩儿”的巷子称为“孩儿巷”。后“孩儿巷”又发展成“孩儿巷路”。
现孩儿巷路位于崇川区主城区。孩儿巷路分“孩儿巷南路”与“孩儿巷北路”两段。孩儿巷南路北起人民路,南至任港路,长0.6公里。改建前,路面宽8米,道路线形多弯,每百米即一弯,尤以跨任港河的木行桥,车行道7米宽,交通事故频繁、通行能力很低。1988~1989年,扩建孩儿巷南路。调顺了道路线形,路面扩宽至30米,其中车行道24米,沥青路面,两侧人行道3米,重建木行桥,桥宽拓至24米。孩儿巷北路南起人民路,北至原石灰厂,长2.1公里(原为城闸路南段)。1959年,通吕运河断路后,改名为少先路,1981年定名为孩儿巷北路。新中国成立初期是4米宽碎砖煤屑结构的简易路面。20世纪50年代后期,利用大码头附近水陆交通便利的条件,路西新建了商业仓库、粮食仓库、建材仓库、码头以及薄荷油厂、石灰厂等,孩儿巷北路成为仓储区道路。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对孩儿巷北路进行多次改建。1989年,由沿线各单位集资35万元、 *** 补贴12万元,将建材仓库至石灰厂段1.7公里路段进行改建,将碎石路面改建为沥青路面。
泰州“多儿巷”位于泰州北门外稻河古街区北侧,是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多儿巷西头与天德巷相接,东头和南北向的时家巷与五条巷为邻。多儿巷向东是坡子街,往西是西仓大街。泰州“多儿巷”的名称由来是这样的:“多儿巷”原名“兔儿巷”,传说古代巷中一户人家妇女生养时,见到一只白兔,有吉祥之兆,就名巷子为“兔儿巷”。后因“兔”与“多”读音相近,且更为吉祥、更为好记、好听、好叫,于是又改称“多儿巷”。“多儿巷”的“多儿”一词,也寓意人丁兴旺、多儿多女、大富大贵。
来源丨南通发布
( 作者:程太和 编辑:严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