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华清宫基本情况概况:
唐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初名“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更名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绣岭宫。
发展历史
唐玄宗时期,皇帝几乎每年十月都要来此游幸。游幸规模甚大,千乘万旗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八十一车千万骑,朝有宴饮暮有赐。等于把长安的 *** 机关搬到骊山,竟然以华清宫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市。
安史之乱后,唐朝以后的各代皇帝已经很少出游华清宫,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1702)冬十一月西巡时也重修过华清池(原华清宫),他曾“驻跸温泉”。
民国时期,也有过几次整修,华清池及骊山所存古建,大约就是清初重建后所保留下的格局,到解放前已是汤池寥落,宫殿萧疏,一片破败景象。
解放后,人民 *** 自1959年起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辟汤池,修殿宇,建宾馆,开花园,使古老的华清宫焕发了青春,成为人民群众游乐之处。
华清宫与西安事变的关系
五间厅的枪声
12月12日,一个寒冷的冬日,按说并不是外出旅游的好天气,但临潼华清池里游人如织。 “西安事变第一枪就是在当年的华清池的大门口打响的。”华清宫文化研究员李华介绍说。1936年12月12日,凌晨5时左右(也有说是6时许的),还沉睡在夜幕里的华清池突然枪声四起。张学良的卫队营长孙铭九、王玉瓒带着百余精锐士兵直闯“行辕”,目标就一个:活捉蒋介石。
骊山上的兵谏亭
孙铭九在回忆中这样记述:东北军沿骊山西北麓开始搜山时,才从长官那里得知,搜山是为了搜蒋介石,并严格规定,绝对不许伤害蒋介石,谁活捉蒋介石,赏钱一万元。士兵们都很踊跃。
在半山腰,二营八连的班长陈思孝抓住一个蒋介石的侍卫,孙铭九闻讯,疾步赶了上去。事后才知,此人是蒋介石的贴身侍卫、侄儿蒋孝孙铭九用手枪对着蒋孝镇的脑袋,逼问蒋委员长在哪里。蒋孝镇仍不肯讲,但无意朝山上斜乜(miē)了一眼。孙铭九敏锐地察觉到,就指挥士兵朝他眼睛所瞄的方向追索。
没多久,陈思孝在前面大喊:“报告营长,委员长在这里呢!在这里呢!”孙铭九跑过去,见到蒋介石从一山洞里出来,正扶着洞口的岩石站着。“蒋介石光着脚,光着头,上身穿一件古铜色绸袍,下身穿一件白色睡裤,颤巍巍立在朔风之中。”
兵谏亭
从五间厅后的山路一路上山,青石新砌的台阶平整稳实。而据附近村里的老人介绍,以前的山路基本上就是一条脚踩出来的小径。
爬了十多分钟,一座石亭凸立在山崖边,上书“兵谏亭”三个字。而石亭的旁边就是一处 *** 的虎斑石,两块巨石之间有两三尺宽的窄缝,这里正是当年蒋介石的藏身之处。
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后记82年前的今天,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中国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亦称双十二事变。
事变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它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