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苦涩物质的先天来源
主导茶叶苦涩味的物质有茶多酚和生物碱两大类。其中,多酚类物质主要是儿茶素,而儿茶素中以酯型儿茶素为主,约占70%,是影响茶叶苦涩味的主要成分。生物碱中以咖啡碱为主,含量约为2%-4%是影响茶叶苦味的主要物质。1、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 *** 结合而缓和 *** 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另一种黄酮醇类:是决定茶汤色泽,是溶于水的,造成茶汤色泽的主要因素。
2. *** :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 *** 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
绿茶的茶多酚称为儿茶素,红茶的则称为茶黄素,普洱茶的称为茶红素,乌龙茶的则因为结构复杂,所以还在研究。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含有的儿茶素最多;部份发酵茶如包种和乌龙,儿茶素含量次之;全发酵茶如红茶,儿茶素含量最少,其中绿茶的茶多酚比较多。
所以是苦的。
二、茶叶在冲泡、存储中可能造成苦涩的原因
1泡茶不当
要想茶叶好喝,手法一定要得当,看茶泡茶。如果茶叶偏碎,则应该减少浸泡时间;茶叶不宜浸泡过久,长时间的浸泡,加重茶叶苦涩感的出现;讲究投茶量,投茶量过大,也容易出现苦涩感。2茶叶返青
茶叶返青,不仅茶味淡薄,香气弱,有青味,而且也会出现明显的涩感。所以,在判断茶叶为什么苦涩的时候,除了从滋味、香气、汤色以外,还应该要结合叶底呈现的状况。尤其是要注意叶底的软硬程度、亮暗程度、红边明显与否、是否有损伤痕迹、整碎程度、老嫩程度等。这样有依有据的去判断,就可以很快找到根源咯。
但其实品质毕竟好的茶泡出来喝回甘是很甜的。
苦是茶的原味,古人称茶为“苦茶”是早已得到印证的,但人的本能味觉确是通过甜来获取愉悦感,以苦著称的茶为何会作为国饮千古流传,其秘诀就在于回甘。
所谓回甘,顾名思义,就是由初尝的苦味,与之后喉咙返回的甜味共同作用形成的特定滋味。茶入口舌,清甜微苦,在口腔回味绵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味,最终以甜味结束,在一口茶的滋味间,展现十足的反差与对比,对味蕾带来神奇的冲击。
三、回甘物质有哪些?
茶中的具体哪些物质导致了回甘现象的存在?它需要极为复杂的科学实验和长篇大段文字来分析解释,也可以只用一个算式来说明:
36%+4%+4%+3%+3.5%=一次沁人心脾的回甘。
36%茶多酚多酚类物质在茶鲜叶含量中占高达18%-36%,呈现苦味和涩味,也是“不苦不涩不是茶”的主要原因所在。但同时根据研究表明,茶多酚的含量与茶汤回甘强度呈现了显著正相关,甚至有些茶苦味越盛,回甘越浓。茶多酚使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味觉体验同生共长,息息相关。
茶多酚有70%的儿茶素+30%的黄铜及黄铜苷类花青素及花白素等
4%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茶叶鲜、爽的主要成分,含量约占总量1%-4%,春茶中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季节,因此品尝春茶时明显能感受到它的鲜味和回甘都更为浓厚悠长。
4%黄酮黄酮的回甘功效主要不是体现在茶上,但它被证实了橄榄苦味和甜味的来源,黄酮的味觉表现十分特殊,出入口时为苦涩味,一段时间后却呈现自然甜味。在橄榄中黄酮含量越高,回甘就越明显,在茶叶中,黄酮占了总量的4%。
3%有机酸有机酸,即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在茶叶里大约占了总量的3%,包含了苹果酸、柠檬酸、亚油酸等多种种类,并且在制茶过程中,其有机酸的含量还会增加。它通过 *** 唾液腺的分泌,让人在喝茶时产生生津回甘之感。
3.5%糖类绿茶中,多糖类占了总量的3.5%,它们名为糖却不甜,而是靠其一定的粘度在口腔滞留,通过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催化成麦芽糖,正是催化过程产生的时间差,造成了苦而后甜的回甘效应。
四、怎样通过回甘辨好茶?
但是,回甘的甜度轻重不是辨别茶好坏的绝对依据,如一些质量较低的茶叶,因其茶汤味道过于苦涩,由对比而产生的甜味就较为强烈;又如红茶由于富含产生甜味的茶红素,饮茶时所感受到的甜更多来自于舌尖,而非喉咙中返回的回甘。
饮一大口茶汤,使茶汤充满口腔,慢慢感受其收敛性和 *** 性。咽下后如果舌面或舌底有津液缓缓释放,并伴有甜甜的口感,且持续长段时间也不减弱,便可以称为回甘持久了。
真正的好茶,就是能用鲜爽本韵盖住茶汤的苦涩,再将苦涩不知不觉转化,在喉间酝酿片息,带来清新利爽的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