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昆曲的代表性剧目有哪些(昆曲的代表性曲目),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昆曲的代表性剧目有哪些(昆曲的代表性曲目)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昆曲的代表性剧目有哪些(昆曲的代表性曲目)

昆曲文学的历史滥觞于明梁辰鱼的《浣纱记》其后许多名人才子染指于昆曲剧本的创作,推出了“曲海词山”的奇观,至明末清初已形成昆曲创作的黄金时代在众多的昆曲作家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如汤显祖、李玉、洪、孔尚任等,并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流派。昆曲的题材内容也是多种多样,或表现政治、历史,或搬演公案、爱情,亦有反映普通百姓生活情趣的作品。在此我们仅列举几部最著名的经典剧目,以对明清昆曲文学的整体风貌管见一斑。

昆曲《浣纱记》剧照

一、梁辰鱼的《浣纱记》。明嘉靖年间,魏良辅对南曲的民间俚曲进行了“水磨”式的改革处理,使之成为清丽悠远、婉约柔美的昆曲曲调。后梁辰鱼运用此“新声”写出《浣纱记》传奇并将之搬演于舞台,成为风靡剧坛、盛行一时的剧作。正是由于《浣纱记》的上演,才使清唱的“新声”发展成为舞台演唱的声腔剧种,梁辰鱼亦由此被视为昆曲文学的奠基人。在他以后,昆曲新声大为勃兴,被当时社会的人们视为雅音,而昆曲以外的其他声调,皆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俗唱。

《浣纱记》绘图

梁辰鱼出生于明嘉靖年间,先世为昆山望族他任侠尚义且擅写词曲,有才学而不曾出仕,是一个没有功名的布衣之士,《浣纱记》是其代表作。梁辰鱼虽为布衣,却常怀忧国忧民之心,他在《浣纱记》第一出《家门》中写道:“骥足悲伏枥,鸿翼困樊笼,试寻往古,伤心全寄词锋。问何人作此,平生慷慨,负薪吴市梁伯龙。”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虽一心向往报国报民,却因报效无门而遗憾终身,表现了怀才不遇但正气凛然的爱国志士情怀。《浣纱记》不仅是昆曲剧本的开山之作,在戏曲史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它借古讽今抨击黑暗腐朽的现实,亦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它取材于《吴越春秋》全剧共四十五出,以范蠡和西施的爱情为主线描写吴越两国历史,将爱情和政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儿女离合之情抒发国家兴亡之感故事描写越国大夫范蠡微服出巡,在溪水边巧遇浣纱女西施,他们一见钟情,并自订终身。

昆曲《浣纱记》剧照

不久,吴王夫差领兵攻越,范蠡向越王勾践献策,先向吴王称臣纳贡以保存国力,待日后再报仇雪耻。三年后,被楚国禁的勾践夫妇及范蠡被夫差放回越国,此后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范蠡则“为天下者不顾家”,荐献自己的恋人西施以迷惑吴王。夫差果然被西施的美貌和歌舞所迷,整日沉湎酒色、骄奢淫逸。伍子胥见此情景,冒死进谏,被夫差赐死。在太幸伯的怂恿下,夫差欲称霸诸侯,出兵讨伐齐晋两国,这时勾践率军攻其不备一举攻占姑苏城,夫差自刎而后范蠡功成身退,与西施泛舟湖上。剧作没有落入才子佳人剧的俗套,而是将剧情围绕政治斗争展开,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爱情之上,在复杂的感情纠葛中展现政治斗争的深刻性与残酷性范蠡与西施的爱情由于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其精神境界就摆脱了一般的儿女情长而有所升华;

昆曲舞台剧照

而范蠡的“功成身退”,亦说明他们对封建君主有着清醒的认识,体现出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理性批判。在程朱理学盛行的明代,能够不受封建道德贞操观念的影响写出如此剧作,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二、王世贞的《鸣凤记》。文艺作品是时代的先声,《鸣记》传奇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关于它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这是一部表现当时重大政治题材的剧目,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生动的艺术描写。剧作完成之时,这场现实斗争甚至还未完全结束,因而对民众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又由于王世贞是当时令人瞩目的政治、文化界的要人,这就更扩大了剧作的影响。故事描写明嘉靖年间,祸国殃民的严嵩父子权倾朝野,鱼肉百姓,迫害忠良,为所欲为。面对权奸,杨继盛、邹应龙等朝臣与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大学士夏言主张收复河套失地,推荐曾铣总制三边总兵仇鸾勾结严嵩,阻挠曾铣出兵严嵩欲夺夏言之权,就诬陷并杀害了夏。

昆曲舞台表演艺术

此事引起兵部主事杨继盛的义愤,上本弹劾仇鸾,却被贬边城。遇赦之后,他不顾个人安危,又上本弹劾严嵩父子,未果遭斩。新科进士邹应龙和林润,因凭吊杨氏墓,被遣往边疆任职。礼部主事董传策、兵部郎中张、工部给事中吴时中,三人联名弹劾严嵩父子,亦被拷打充军此时,严嵩的帮凶赵文华与鄢懋卿因争宠互相倾轧邹应龙自边关归来,联合在朝的刑部给事中孙不扬,终于参倒了严嵩父子《鸣凤记》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再创造的艺术作品,体现着他的政治态度和艺术造诣。全剧跨度二十多年,“生死谏”贯穿全剧,剧本以八谏官的斗争为主线,打破了传奇以生旦悲欢离合为主的格局。

昆曲舞台剧照

其情节安排紧凑合理,矛盾冲突绵延起伏,准确真实地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重矛盾概括揭示出这一政治事件的发展过程及其必然规律,同时又不失引人入胜的传奇性作者以鲜明的政治立场和犀利的笔锋,揭露了君王朝政的 *** 和黑暗,谴责了误国殃民的权奸集团,作品对结党营私、误国害民的严嵩的丑恶嘴脸和 *** 行为,极尽揭露挞伐讽刺之能事;同时对于爱国的正派官员夏言、杨继盛、邹应龙等加以热情歌颂,充分表现了八谏臣赤诚为国的忠肝义胆和向邪恶势力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全剧以浓重的色调渲染了一种悲壮美,它上承《赵氏孤儿》,下启《清忠谱》,成为传奇创作中颂扬正义、鞭挞邪恶的承前启后之作。明吕天成《曲品》评曰:“记诸事甚细,令人有手刃贼嵩之意。”以昆曲形式表现当时政治上的重大斗争,对奸佞阉宦和权相进行抨击,歌颂与之勇敢斗争的各色人物,《鸣凤记》可谓开时事剧创作之先河,它的出现被视为明代剧坛上的一件大事。

昆曲《赵氏孤儿》剧照

中国古典戏曲原无写作“现代戏”的传统,多数剧作都是根据历史故事或轶闻小说改编,像《鸣凤记》这样取材于当朝时事的剧作极为少见。在骈俪派文风盛行之时,《鸣记》以其独特的面貌揭开了新的一页,由此为发端,时事剧的创作蔚然成风,以反权臣反阉宦为主题,形成昆山腔革新后剧本创作的一大特色。三、汤显祖的《牡丹亭》。汤显祖是中国戏曲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其剧作被视为人类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他生活于封建统治日益腐朽、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年代,以晚明进步启蒙思想家为师,继承了民间广为流传的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并且受到达观的宗教哲学的深刻影响,勇敢地提出了以人的真情”反抗程朱理学的创作思想,这种思想在其代表作《牡丹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牡丹亭》舞台剧照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取材于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但充实了很多崭新的生活内容。剧中写福建南安郡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梦与少年书生柳梦梅幽会。自此以后,她为相思所苦,终因伤情而死被葬于梅花庵。三年后,柳梦梅赴临安应试途经梅花庵,杜丽娘的鬼魂又与之相会并得再生,二人遂结为夫妇作者以充沛的 *** ,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杜丽娘的艺术形象,层次分明地描绘了她的青春苦闷、觉醒和对爱情追求的过程。杜丽娘“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但却生于令人窒息的封建贵族家庭。

《牡丹亭》舞台剧照

她的父母图用非人性的封建礼教束缚其身心,将之禁锢在“锦屏”之中,但这种压抑和闺禁却只能激起她强烈的反叛。她在梦中与柳生欢会,醒来却依然是凄冷的现实,生前心愿难以实现,终于忧闷而死。但她并未因死而停止对幸福的追求,游魂还要与柳梦梅会合,并要他为自己掘墓,以求复生。她为爱情而死,又为爱情而复生,挚爱真情具有超越生死的力量。剧作正是通过这一艺术形象,传达了在明代封建专制主义的重压下,广大青年要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呼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腐朽和残酷,批判了伪善理学对人性的摧残和扼杀。杜丽娘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意义,不仅在于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和对理想爱情的歌颂,还在于张扬了个性解放思想,表现了人道主义同封建专制主义的尖锐对立。作品以真情反对伪理,反映了作者心目中蒙眬美好的生活理想,体现了人民的意愿与时代精神,其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战斗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牡丹亭》人物绘图

《牡丹亭》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情节关目新颖奇特、巧妙迭出,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精细传神。唱词语言含蓄、精练,富有诗意,并熔铸了唐诗、宋词乃至六朝辞赋的华美典丽风格,本色与文采兼备。如《惊梦》中的一曲【皂罗袍】,被古今评论家视为公认的名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文辞自然真切而又不失精工雕琢,既描画了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又道出了怀春少女无奈韶华流失的伤感作者运用寓情于景、状物咏怀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杜丽娘青春的苦闷、荡漾的情思、感伤的情怀,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牡丹亭》舞台剧照

四百余年来,《牡丹亭》一直传唱不衰,成为古典戏曲中最有艺术生命力的剧目之一。直到今天,《游园》、《惊梦》、《寻梦》、《拾画》、《冥誓》等出仍是昆曲舞台上常演的折子戏。四、孟称舜的《娇红记》。孟称舜是活跃于明未清初的作家,《娇红记》是其代表作。故事本于元代宋梅洞的传奇小说《娇红传》,元明时期曾有许多作家改写这一故事,但只有孟称舜的成就远远超乎他人之上。他的成就在于把一个十分普通的爱情悲剧写得真切感人,既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坚定不移的情感基础,又写出了他们悲剧性结局的社会典型意义,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昆曲舞台剧照

《娇红记》系根据历史上的真实故事创作而成。剧本前半部写王娇娘与申纯真挚相爱并私自结合,后几经波折,才争得其父王文瑞的许婚后半部写帅节镇强逼王父将娇娘许给其子,娇娘不改初衷誓不相从并以死殉情,后申纯也自缢身死。剧中的女主人公王娇娘是一个具有独特性格的艺术形象,她对封建婚姻制度所造成的不幸有清醒的认识,不愿重蹈“佳人匹配匪材,郁郁而终”的覆辙,而要寻找真正情投意合的“同心子”。她不贪功名富贵,也不慕风流才子,但求“死共穴,生同舍,便做连理共冢”。王娇娘青春的觉醒和对爱情的向往已不仅是人性的本能流露,而是经过思考后的理性判断,表现了选择佳偶的严肃态度和追求幸福的誓死决心。

昆曲舞台剧照

她和申纯的爱情经历了一个逐渐了解和反复考验的过程,从相见到题诗诉情、拥炉密语而相爱,有了更深的了解才最终结合。而且一旦认定便宁死不变,这在数量繁多的中国古典爱情悲剧中是不多见的,从而打破了《西厢记》以来“郎才女貌”的婚姻标准。追求有共同思想基础的真正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这种进步恋爱观的出现,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妇女民主意识的觉醒。男主人公申纯也是个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他轻功名而重爱情,对娇娘的爱真诚而深沉,甚至不惜以死殉情。这种殉情,是建立在真正的情感基础之上,反映了人性的觉醒已是一种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因而酿成的悲剧也显得格外深沉厚重。

昆曲舞台剧照

剧作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忠于爱情的奉献精神对功名富贵,他们置于爱情之下;对逼婚迫嫁,他们相约以死抗拒这种情感比起那种一见钟情的模式更为复杂深刻,表达了人性的礼赞和对美好婚姻的执著追求;而他们相互殉情的悲壮行为,更是对封建权贵及礼教思想进行的血泪控诉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民主意识。《娇红记》的戏剧冲突可以说集前人爱情剧之大成,几乎包括了过去所有爱情剧的各种冲突,从而使作品的情节更加曲折跌宕,同时也使申生、娇娘的爱情经历磨难具有更坚实的基础。作品以悲愤的基调,运用白描手法细腻准确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语言流畅、自然、贴切并富有诗意,不失为一部时代佳作。

昆曲戏剧表演

五、李玉的《清忠谱》。李玉是苏州作家群最杰出的代表,在明清传奇作家中最为多产,以数量之众、质量之佳,堪与关汉卿、汤显祖等人比肩。他的剧本体裁多样,悲剧、喜剧、正剧无所不能,并常从元杂剧、话本、讲史、笔记小说和民间传说中汲取养分,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尤其是他发扬了由《鸣凤记》所开创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把持朝政的权臣及其爪牙,多方面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尖锐的社会矛盾。《清忠谱》即是这样一部针砭时弊的时事剧,是李玉现存剧本中最有代表性的精品,在思想、艺术上均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昆曲戏剧表演

《清忠谱》源自苏州五人墓故事,写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擅权用事,苏州巡抚毛一鹭谄媚他为义父,并为之盖造生祠祝福东林党人周顺昌义愤填膺,指魏像大骂。此事后被魏所知,遂派校尉到苏州捕周苏州市民颜佩韦等五人,聚众包围巡抚衙门, *** 要求释放周。毛不允,命将周钉镣解京人们气愤至极,出手痛打校尉。魏闻报大怒,命毛擒拿肇事首要,否则将屠城颜佩韦等五人,为不使人民遭戮,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不久魏倒台,人们愤而捣毁祠堂,用魏的头像祭奠周、颜等人英魂。

昆曲戏剧表演

作者在剧中揭露和批判了魏忠贤阉党统治下的社会黑暗,赞扬了受群众爱戴和同情的正派官员周顺吕,尤为突出的是,热情歌颂了那些敢于伸张正义、不惜为众捐躯的平民领袖。在这些下层人物身上,李玉倾注了无比的热情,将他所讴歌的侠义精神和市民形象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颜佩韦等五人的英雄形象敢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的英雄人物形象,这在以往舞台上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新事物明中叶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作坊工人等新兴市民阶层,他们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前身,封建社会最富有生气的阶层,虽为普通市井平民,却有着侠肝义胆,勇于反抗压迫。李玉在反权臣、反阉宦的主题创作中,朦胧意识到下层社会人民的集体力量,首次将他们搬上戏曲舞台予以褒扬,不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封建统治阶级的个别正派官员身上,表现了市民阶层作家有别于封建士大夫作家之处。

戏曲表演剧照

作者借戏场抒发愤世之情,揭露明末以宦党统治为代表的暴虐政治,颂扬下层群众的正义壮举,尤其是肯定以手工业工人为代表的市民抗暴斗争,表现了作者的过人胆识和时代精神。就此而言,李玉无疑道出了时代先声。《清忠谱》结构紧凑,适于舞台演出。布局从内容出发,不为旧的格局所束缚剧本情节丰富,人物性格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予以集中刻画善于描绘浩大的群众场面,如《义愤》、《闹诏》、《毁祠》等出,通过各种人物的上下场,如敲梆的和尚、战兢的书生,以及吵吵嚷嚷的各色人等的多次穿插,造成了巨大的声势后来在昆曲和京剧舞台,《清忠谱》仍以《五人义》为剧名盛演不衰。六、孔尚任的《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是戏曲史家对《桃花扇》的共识。

《桃花扇》舞台剧照

《桃花扇》是孔尚任苦心经营十几年、三易其稿之作它以弘光朝史实为素材,展现了南明王朝覆灭的一段悲剧历史。剧本脱稿之后,达官贵人们莫不纷纷借抄,一时有“纸贵”之誉。剧作写明末社会动荡,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恋阉党余孽阮大铖诬陷侯私通左良玉,侯避祸扬州投奔史可法后京城失陷、崇祯自缢,凤阳督抚马士英与阮勾结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年号弘光。而此时李遭田漕抚逼嫁,拼死不从,后又因痛骂宰相马士英及弄臣阮大铖被禁,随后侯亦遭阮逮捕狱。左起兵清君侧,马调集军队堵击,清兵乘虚南下,史沉江殉国。南明王朝破灭,侯与李在栖霞山不期而遇,双双出家。

《桃花扇》舞台剧照

剧作以李、侯的爱情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将他们的爱情遭遇与当时的政治风云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展示出南明衰亡的历史面貌作者对南明统治集团的 *** 作了多方面的深刻揭露,在清兵压境、国难当头之际,弘光帝仍在一味寻欢作乐,眼看清兵攻下城池,他却率先 *** ,以致弘光小朝廷顷刻间土崩瓦解;而宰相马士英在逃跑途中,唯一担心的是他那“一队娇娆,十车细软”,“不要叫仇家抢夺了去”。作者以极大的愤慨,对误国的昏君、奸相、佞臣、悍将作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在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的同时,作者又全力塑造了李香君这一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她虽是地位卑贱的 *** ,但却富有鲜明的爱憎情感、进步的政治态度、勇敢的斗争精神和忠于爱情的坚贞节操。

《桃花扇》舞台剧照

作者以非凡的笔力,写出了美和崇高的破灭及其必然性。虽然作者感情上不忍看到这种破灭,但理性告诉他,面对江河日下的政局,善良的愿望是苍白无力的,于是他精心描绘了美好事物在黑暗倾轧下必然毁灭的挣扎历程,这或许正是《桃花扇》的精神所在。《桃花扇》规模宏伟、结构严谨、布局精巧,是一部严谨的现实主义历史剧。作者通过巧妙的剪裁编排,将复杂纷乱的政治军事斗争和男女离合之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物和故事互相生发、环环相扣,情节和冲突前后呼应、此起彼伏;详略主次安排得当,关目结构巧妙谨严,文武冷热自然相间,写实与虚构完美结合;深刻揭示了南明统治集团覆灭的根本原因,表达了其关心国家兴亡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

昆曲作品《桃花扇》

由于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桃花扇》在当时的剧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也正由于它所表现的民族意识过于强烈,康熙以后,随着朝廷对文化专制统治的加强,此剧便很少演出。在昆曲传统剧目中,现仅存有《访翠》、《眠香》两折。七、洪的《长生殿》。《长生殿》是洪精心创作的一部杰出作品,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齐名于世。故事虽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及陈鸿的《长恨歌传》等作品,但作者对此题材的诗歌、小说、戏剧、故事都加以认真研究和借鉴,经艺术上的不断冶炼,终于将创作提升到新的高度,取得了超越前人的巨大成就。剧作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写了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杨封妃入宫后,姊妹兄弟皆得荣贵,堂兄杨国忠操纵朝政,权倾内外天宝十四年(755)边将安禄山以诛杨为名,起兵乱国,发动历时七年多的大叛乱后虽经荡平,但唐朝统治却从此由盛转衰。

昆曲作品《长生殿》

在长安失陷、李逃往四川途中,杨被迫赐死于马嵬坡。作者采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取天宝间遗事,收拾殆尽”,真实地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矛盾和历史面貌。李、杨的爱情故事被放置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展开,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他们的爱情悲剧就脱离了个人恩怨的范畴,成为一部饱含国家兴亡之感的政治悲剧。它叙说着一段历史,讲述了一缕情愁,二者交织融合、浑然一体,令人回肠荡气、感触尤深。作者从“情”的角度敷衍历史剧,并在创作中将“情”发挥到了极致,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他笔下的唐明皇与杨贵妃,既有男女之情,又有君臣之义他一方面极力歌颂李、杨忠贞不渝的爱情,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他们感天动地日月昭辉的精诚“至情”,表达了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爱情理想;

昆曲作品《长生殿》

同时又对他们沉湎于个人感情、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的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判,结果是“弛了朝纲,占了情场”,既造成了唐朝政治的悲剧,也酿就了个人爱情的悲剧。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集历史人物与传说人物于一身,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刻画得异常细膩、鲜明。杨玉环是洪昇着墨最多的人物,她凭借天姿国色、工于心计,夺得唐明皇的专宠。为了邀宠,她不择手段地排斥异己,打击情敌,而又无时不担心着“日久恩疏”的悲剧发生。作者并未因袭“女色亡国”的传统观念,将国家危机的罪责全加在杨玉环身上,而是将其处理成一个悲剧人物唐明皇无力御乱,杨贵妃马嵬自缢,无疑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昆曲作品《长生殿》

全局结构严谨,情节丰富,以艺术手法描绘了天宝年间朝政失修、边防松弛、民怨载道的衰败景象,以传奇特有的巨大容量反映了长达十余年的社会生活内容。曲词清新雅丽,恪守韵调,尤注重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描写,使“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将戏剧性、文学性、音乐性完美地结合为一体昆曲常演出目有《定情》、《密誓》、《惊变》、《埋玉》、《闻铃》、《哭像》、《弹词》等。八、神话剧《雷峰塔》。《雷峰塔》又名《白蛇传》,是一部取材于民间传说的爱情悲剧。早在唐代志怪小说集中就有这个故事,到宋元时期白蛇的故事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后出现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其对后世以白蛇为内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存最早有关白蛇的剧本,是清乾隆年间出版的黄图《雷峰塔》传奇,他承袭话本改编而成,保留了原著的精华。

雷峰塔

此后在演出过程中,人们不断对黄本加以修改,于是又有了相传为艺人陈嘉言父女所改写的梨园抄本《雷峰塔》传奇而后,方成培又对前人所作《雷峰塔》传奇做了进一步的润色加工,大大提高了剧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至此,清代昆曲舞台上的《雷峰塔》便基本定型,方成培本广为流传剧作描写修炼千年的白蛇(白娘子)思凡下山,收青蛇(小青)为侍女同往杭州,在西湖邂逅药材店伙计许仙,结为佳偶。但他们的婚姻屡遭世俗习惯势力的仇视与破坏,最后金山寺法海禅师将白蛇摄入金钵,镇于雷峰塔下,以悲剧结局。剧作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以生动有趣的情节,描绘出白娘子、许仙、小青、法海等各具鲜明性格特色的人物形象,予故事以神话色彩蛇仙白娘子不肯皈依清净,到人间寻找爱情和幸福,爱上了平民许仙。

雷峰塔

她善良、温情,对爱情炽热而忠贞。她是人也是妖,但这并不让人可惧,反更增添了性格的妩媚多姿。更为可贵的是,剧作将其人的真情和妖的大胆凝为一体,大力张扬了为捍卫爱的权利而奋勇抗争的精神。她不是任人奴役宰割的懦弱羔羊而是敢爱敢恨敢反抗的叛逆者,对蓄意破坏其家庭幸福的恶势力展开了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的斗争。她先后挫败和惩罚了道士魏飞霞的阴谋和何员外的不良企图,便对“佛力无边”的强敌法海也毫不畏惧,毅然率领水族水漫金山,与法海和天兵天将进行了激烈的厮杀。这一艺术形象不仅集中表现了古代妇女的美好品德,而且高度概括了她们为追求自由幸福与封建恶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精神,表达了人民反封建、反压迫的强烈愿望。

《雷峰塔》白蛇与青蛇

而作为人的化身许仙,则表现出面对世俗习惯势力的软弱与动摇,他有意无意地帮助了敌人,毁灭了白蛇,也毁灭了自己,最终只得出家为僧,剧作以苍劲的悲剧结尾呼唤着人民大众的反抗意识。许仙的艺术形象不同于一般才子佳人剧的主角,在他身上分明可以看到黑暗封建势力对人性的重重压迫,深刻反映出封建社会末期的严酷社会现实。《雷峰塔》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精品,在国内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该剧流传广泛而深远,不仅是昆曲经常上演的保留剧目,而且也是后来各地方戏曲剧种改编为《白蛇传》的原本,尤以《水斗》、《断桥》、《盗仙草》、《水漫金山》等折演出最多。

更多昆曲的代表性剧目有哪些(昆曲的代表性曲目)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