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听王源的新歌《鱼缸旅馆》,有点让人爱不释耳,循环了好多遍,然后也想到了一个问题。 这首歌飙高音了吗?完全没有。这首歌的副歌很有冲击力吗?至少在感官上,没这么强烈的 *** 。这首歌曲风鲜明吗?至少从风格标签里,很难用一种曲风去定义这首歌曲。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鱼缺旅馆》这首歌曲,全都不符合这些目前音乐市场的主流“标准”,那么它又为什么又让人爱不释耳,又让人觉得好听呢? 然后我想到了之前王源在参加《我们的歌》节目时,和常石磊唱的歌,那首歌的名字叫《我我》,我觉得这应该就是答案。 太多的技术、太多的风格,太多极具冲击力的形式,但正是因为太多外在东西的堆积,让音乐虽然有了华丽的概念,却缺少直击人心与灵魂的内核。 所以,现在很多时候,大家都在强调“初心”,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发现和觉醒。但仅仅意识到“初心”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初心”那条路。 而回归“我”的视角,无疑就是找到“初心”的正途。 《鱼缸旅馆》就是这样一首作品,或者说包括上张EP专辑《源》在内,王源一直在做的,就是以“我”的本位视角传递真情实感。 因为本位,所以本色。 《鱼缸旅馆》由李格弟和陈建骐分司词曲之职,从创作阵容来讲,完全就是Pro Max配置了。 这首歌的歌词,也是李格弟在听到他人叙述的王源的故事后,从自己的视角为王源量身定制的作品。作为台湾乐坛写词最好的诗人和写诗最好的词人,李格弟在《鱼缸旅馆》这首作品里,写出了氛围、写出了内心、写出了视觉,也写出了时空。 没有黑夜的鱼缸,透明又无助的场景,自已与自己的对话,以及穿越时空的寻找。这是超写实的诗意,也有着超现实主义的视觉效果和戏剧张力。 《鱼缸旅馆》这首作品的旋律和编曲制作,也特别有质感。没有太多起伏的旋律,却很好地利用了每一个转折、每一次转调,让作品有着一种平和、曼妙的动听。 编曲上,《鱼缸旅馆》也没有用大动态的层次,来营造那种纵向的立体感。反倒是通过细腻的细节,铺陈出横向的千变万化。犹如鱼缸里的水和鱼,没有惊涛骇浪,但小风波的起起落落,却也同样妙趣横生、相映成趣。 而Soft Jazz的吉他,则将都会感转化成为一种光影感,再结合Indie式的表达,还让音乐在一种更内敛自我的沉浸中,呈现出格调中的棱角。于是,作品也就呈现出既有品质又有个性的气质。 当然,最终赋予这首歌曲以完整灵魂的,是王源的演绎。 从头至尾的小声吟唱,浓郁的鼻音共鸣,体现出那种“窃窃私语”感,无论音乐氛围如何的变化,无论是吉他的Solo,还是优美的和声,都没有改变王源的人声表达,“没有退缩也没有闪躲”。 也正是这种坚定的表达,反而让王源听来柔和的声音,又了另一种层面的硬度。这恰恰正是更内秀的高级感,想要体现自己的态度,有时候并只是靠嗓门大和高音强,那些都是蛮力。而王源在《鱼缸旅馆》里用的,则是柔克刚的巧劲。 当然,这种巧劲只是外在的体现,真正的内核,恰恰就是王源回归本我的本色演绎。是他还是他,每首歌曲里的他,都唱着最真实的他,也正是这种“没有退缩也没有闪躲”的真实,让王源的《鱼缸旅馆》和他之前的作品,都更像是灵魂语录,透明又率真,有心跳、有温度。 这么一想,最好的唱功是什么,不就是体现那个最真实的“我”嘛! 除了歌曲的音频版本,王源此前还在《QQ音乐·大牌现场》的「朝暮」王源20岁的一天ONLINE现场,演绎过《鱼缸旅馆》这首歌曲。而这个现场,其实还可以解读出王源音乐世界的另一种特质。 一个很美的舞台,湛蓝又动态的水波,也是对《鱼缸旅馆》里鱼缸这个意象,非常直观的呈现。 但在这个舞台上,王源给我最大的感触,则是那种深深的孤独感。舞台对他来讲,是镜子、也是鱼缸,都是自我对话的场景。没有刻意的互动,却又一直在深深地自我触动。 而在我看来,孤独恰恰是艺术创作和表达里,最重要的支点。孤独让人冷静,孤独让人真实,孤独让人更容易看清自己,孤独也更容易避免外界的干扰,让自己变得理性又清醒。 王源在《鱼缸旅馆》舞台所表现出来的孤独感,并不是设计的舞美,而是一种内心的同步。掌声的事情,留给作品结束之后再说,作品呈现的过程中,他就完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努力、流泪、私语、想象,如同一场梦境一般。 所以,有时候听王源听的入神,原因就是跟着他一起做梦啊。 当然,在表达上越来越成熟之后,我对王源其实还有一种私心的期待,就是希望他把那些对文字的敏感,那些能够提供“鱼缸旅馆”故事概念的想象力,以及浓到化不开的孤独感,可以更多直接转化成文字与旋律,用更多的唱作来直接同步自己的音乐世界。 我就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