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重复,复杂地说要分析里面的逻辑错误,还要说一下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
原因是什么?请直接陈述你的解释就好了,不需要再加入一个表示原因的连词“因为”。而且加了以后不仅有重复,还有逻辑上的错误。
例如:
人吃饭的原因是(人)需要能量。 原因=人需要能量, 因为+人需要能量>原因。“是”作为判断动词时相当于等号的作用,你说一件事等于一个它不等于的东西,是不是就矛盾了?
这种问题在逻辑要求并不严格的口语中得到了默许,而且里面的重复(冗余)还有积极的作用:声音作为信息载体是转瞬即逝的,容易受噪音影响或者被忽视,我们重复一下会方便别人理解。当然,冗余有时候也会被判为啰嗦,这里面的界限其实很模糊,跟交流双方的关系、心情、性格、学识都有关系。
再举个常见的例子:在我没吃饭之前……
这里面也有逻辑矛盾,但是大家也默许了。
如果要严格讲逻辑的话,没吃饭的时候就包含了吃饭之前的所有时间,在这些时间之前的时间是什么呢?呵,应该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时间吧……所以这个“没”只能按照冗余去理解,没吃饭之前=吃饭之前。
但是书面语要求逻辑正确、尽量简洁,由于文字没有声音的这些缺陷,就不再需要重复,除非它能帮助你把意思讲得更清晰,或者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法——“反复”。
这就是在考试中会把它们当做病句来考查的原因。
例如:
我去上课了,我去给学生们上课了。(消除歧义)呵雷锋!你白天的每一个思想,你夜晚的每一个梦境,都是人民、人民、人民……你的每一个脚步,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革命、革命、革命……(反复)沉甸甸、红彤彤、哈戳戳(叠词)凯旋而归、德育教育、见诸于、切忌不要。(重复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