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5日讯 4月15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十三五”以来研发的十大品种、十大技术(产品)成果,以更加有力的成果和技术支撑山东省乃至黄淮海区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本次发布的十大品种、十大技术(产品)是山东省农科院最新的代表性农业科技成果,涵盖粮经作物、果树、蔬菜、畜禽、植物保护、农业机械等研究领域,其中,8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或登记,6项技术入选国家或山东省主推技术,生产应用效果显著,受到了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朋友的青睐,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近年来,山东省农科院深入贯彻 *** 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围绕服务国家和省农业产业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和供给质量,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构建起资源配置“一盘棋”、学科融合“一体化”、组织模式“一条龙”的创新体系。一是实施学科团队改革。整合科研创新力量,实行“大团队”建设,跨学科跨研究所组建8大学科群87个协同创新团队,支持科研人员在院内自由选择加入创新团队,群策群力提高协同攻关能力。组建虚拟研究中心,围绕区域重大需求和全产业链发展需要构建产学研高效协同创新体系,目前已成立13个。推进团队市场化改革,与企业实质性合作,探索建设混合所有制的新型研发机构。二是改革科研组织方式。创新“揭榜挂帅”制度,以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为“榜单”,在全国农科系统率先推行“揭榜挂帅制”和“首席专家组阁制”。践行“市场主体出题、科研单位答题”,在全国科研单位中首次主动面向社会公开寻榜张榜揭榜农业科技难题,揭榜的97项农业产业科技难题项目经费达1.32亿元。三是创设新型研发机构。与地方 *** 和企业共建了79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边研究边推广,边创新边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四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按照“抓什么、考什么”对院属各部门、单位进行分类考核评价,突出实绩导向。在国内率先出台“破四唯”十条意见,明确突破行业科技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单项科技成果转化到账经费一千万及以上等均可直接聘四级及以上研究员,极大激发了人才创新活力。
“十三五”以来,山东省农科院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向产业科技需求,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全院科研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实现了大幅提升,主要科研创新指标走在了全国省级农科院前列:一是培育了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十三五”以来共审鉴定和登记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果树、畜禽等农业新品种510个。济麦22连续9年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济麦44创超强筋小麦全国单产记录,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培育出全国第一个高产多胎肉羊新品种鲁西黑头羊,扭转了北方农区从国外引进专用肉用种羊的局面。二是研发了一批实用新技术、新产品(装备)。“花生单粒精播”、“苹果免套袋优质高效生产”等90余项技术列入全国或省农业主推技术;研发的“高速精密排种器”打破了进口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垄断,与企业联合研发的世界首台高效精准大蒜播种机,填补了国内外大蒜直立种植机械的空白。三是知识产权和成果奖励大幅提升。“十三五”以来共授权专利1988件,其中发明专利1244件;通过国家、行业、地方认定标准321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45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146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主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均大幅提升,为实现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十三五”以来研发的十大品种、十大技术(产品)成果
一、十大品种
1.高产优质广适大豆新品种“齐黄34”
研发单位:作物研究所
该品种有效解决了大豆高产与优质、高蛋白与高油、高产与抗病、高产与适应性广的矛盾,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达到45.13%和22.48%,均超过国家优质高蛋白大豆和高油大豆品种审定标准,以亩产353.45公斤创造了全国夏大豆高产纪录。品种生产经营权转让费1870万元,创全国夏大豆品种转让费最高纪录。
2.优质超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4”
研发单位:作物研究所
该品种解决了强筋小麦产量低、抗病性差、综合农艺性状不佳等问题,先后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南片、山东和安徽省审定,山西和河北省引种备案。转让金额刷新了我国小麦单品种转让最高纪录,在2019年首届黄淮麦区优质小麦质量鉴评会上被评为超强筋小麦(全国仅4个);在2020年山东潍坊实打验收平均亩产766.62公斤,创全国超强筋小麦单产纪录;已连续2年为山东省年推广面积第一大强筋品种。
3.高产多抗、粮饲兼用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鲁单510”
研发单位:玉米研究所
该品种以多个玉米类群种质有效融合实现了高产、广适、优质与多抗的协调统一,被中国种子协会评为全国优秀青贮玉米品种。2020年以亩产1113.02公斤创山东省年度高产纪录,2021年以亩产980.98公斤获中国种子协会“寻找高产品种”黄淮海夏玉米高产冠军。品质达国家玉米一级标准,兼抗玉米锈病、茎腐病等多种病害,2021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并先后通过黄淮海夏玉米所有省份引种备案。
4.高产花生新品种“花育25号”
研发单位:花生研究所
该品种有效解决了花生高产与抗旱、耐盐碱、适机收的矛盾,实打单产达到每亩668.6公斤,创鲁东南地区花生生产最高纪录;是中央良种补贴品种、山东省区域试验对照品种、高产创建品种、耐盐对照品种和适宜联合机械化收获花生育种指标的参照品种,目前是我国北方花生产区主栽品种。
5.高产稳产多抗棉花品种“鲁棉338”
研发单位:经济作物研究所
该品种是目前黄河流域高产、优质、抗旱耐盐碱、抗倒伏、适宜轻简化、机械化采摘的首选棉花品种。在轻简化栽培管理模式下,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传统品种增加13.2%和16.6%,品种生产经营权转让费150万元,创近年来黄河流域棉花品种转让费纪录。
6.鲜食加工兼用甘薯品种“济薯26”
研发单位:作物研究所
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连续4年被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推介为鲜食型主导品种。口感软糯香甜、薯脯加工出成率高,被薯脯加工之乡福建连城的10余家企业列为薯脯加工的首选品种。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举行的高产高效竞赛中6次荣获一等奖。种苗经营权转让费400万元,创同行业全国最高价格。
7.早熟大白菜新品种“牛早秋1号”
研发单位:蔬菜研究所
该品种有效解决了大白菜早熟与优质、口感与营养、高产与抗病、苗用与球用的矛盾;粗纤维含量0.5%、蛋白质1.42%、可溶性总糖1.35%,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超过绝大多数秋早熟大白菜品种;苗球兼用,高抗病毒病,南北方均可种植,目前已成为湖南、贵州和重庆等省区的主栽品种;亩产净菜4818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20%以上。品种所有权转让费74万元,创全国大白菜品种转让费最高纪录。
8.优质抗病中早熟苹果新品种“鲁丽”
研发单位:果树研究所
该品种为中早熟苹果新品种,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国外主栽的‘嘎啦’品种,具有易着色、免套袋、耐储性强、高抗炭疽病、早果丰产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早熟苹果品种着色难、不耐贮的难题。果实全面浓红、肉质细、硬脆、甜酸适口,广受苹果产业界和广大果农的青睐。品种所有权和使用权转让费1000万元,创我国苹果新品种权转让费的最高纪录。
9.甜樱桃矮化砧木新品种“矮杰”
研发单位:果树研究所
该品种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甜樱桃矮化砧木的垄断,树势健壮、抗逆性强,与主栽品种嫁接亲和力好。嫁接甜樱桃后树体生长量、单株产量分别比国外同类砧木提高13%和24.3%。品种生产经营权转让费1250万元,创全国果树砧木品种转让费最高纪录。
10.肉羊新品种“鲁西黑头羊”
研发单位:畜牧兽医研究所
该品种是以黑头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培育的多胎肉羊专门化品种,是我国北方农区第一个国审肉羊新品种。体型高大,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产肉性能好,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成年公羊体重102.8 公斤,母羊76.8 公斤,平均产羔率230%以上。公羔肥育至5月龄平均体重49.1 公斤,屠宰率56.6%。已在全国十几个省市推广种羊12.26万只,生产优质肉羊161万多只。
二、十大技术产品
1.玉米大豆带状复合高效种植技术
研发单位:作物研究所
该技术有效解决了玉米和大豆争地矛盾、大豆产能不足等问题,集成创新了适宜我省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和品种搭配,探索出全程机械化条件下的玉米大豆带状轮作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实现亩产玉米500~600公斤外再增加大豆80~130公斤,提高土地利用率10%以上,亩效益增加300元以上。该技术玉米大豆宽幅带状、年际间条带轮换种植,实现了种地养地结合和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
2.小麦播前播后二次镇压抗逆高效技术
研发单位:作物研究所
该技术以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培育壮苗为目标,利用播前播后二次镇压配套播种机,在土壤耕作后,即可一次性完成整地、播前镇压、精量播种和播后镇压等作业,实现耕整地和播种的无缝衔接,减少了机械进地次数和土壤水分蒸发,达到了小麦苗全、齐、匀、壮效果,有效解决了小麦播种深浅不一、种土结合不紧实、植株抗逆性差等问题,累计推广面积1300多万亩,实现小麦增产6.43%~16.87%,平均每亩节本增效150元左右。
3.冬小麦/夏玉米一次性施肥关键技术
研发单位: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该技术有效解决了小麦玉米养分供需时空匹配性差、后期追肥劳动力不足、肥料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一次性施肥产品与作物养分需求匹配度高,较常规缓控释肥成本低35%~50%,依托本技术研发销售的产品超过100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亩节本增收120元以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4.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研发单位:种质资源研究所
该技术较常规双粒穴播栽培增产8%以上,亩节约种子(荚果)5公斤,节种20%以上,亩增效210元~280元,增产增效十分显著。高产攻关连续多年实收亩产超过750公斤,2015年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实打验收,亩产量高达782.6公斤,创花生单产世界纪录。连续多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已累计推广3000余万亩。
5.棉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研发单位:经济作物研究所
该技术是以免定苗、免整枝、水肥轻简运筹、集中成熟、机械采收为关键的棉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棉花“种-管-收”的全程轻简化,比传统植棉技术省工30%~50%,减少物化投入8%~10%,平均亩增收300元以上。入选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为我国棉花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轻简节本型的重大转变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6.苹果免套袋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研发单位:果树研究所
该技术有效解决了苹果套袋用工量大、投入高、生理病害加重的问题,形成以品种、树形、修剪技术为基础,以提高风味、优化外观为重点,以病虫害预测预报为先导,综合防控为核心,配套精准施药的综合技术体系,病、虫果率分别控制在1%和1.5%以下,节省人工成本65%以上,亩节本增效3600元以上,2020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
7.葡萄“双限”避雨栽培技术
研发单位:葡萄研究院
该技术解决了露地栽培葡萄病害重、花果管理不规范和栽培技术滞后等产业问题。以避雨栽培技术为基础,发明并组装低成本避雨棚和高光效树形,建园成本降低60%;以限根和产量调控(限产)为着力点,配套肥水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构建优质、高效、安全的葡萄“双限”避雨栽培体系,打药次数减少50%以上,节水35%,节肥30%,优质果率提高到90%。
8.天敌治虫与熊蜂授粉系列产品
研发单位:植物保护研究所
该产品有效降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化学农药(激素)使用量,从生产源头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且操作省工、省时、省力。产品已成功入围北京、江苏、浙江、四川等多省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 *** 采购和推荐名录。目前,已在全国116个县(区)开展了示范推广工作,其中对设施果菜绿色生产效果显著,减少化学杀虫剂用量50%以上,激素用量90%以上,作物授粉座果率达98%以上,亩节本增收3000元以上,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9.副猪嗜血杆菌病二价灭活疫苗
研发单位:畜牧兽医研究所
该疫苗创新了高密度培养、抗原浓缩和新型佐剂配苗工艺,有效解决了现有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免疫交叉保护力弱、疫苗抗原含量低等突出问题,疫苗免疫保护率达90%以上,获得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和生产文号。疫苗生产技术已转让四家动保企业,转让费890万元,疫苗产品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在全国生猪主产区推广应用。
10.大蒜直立精量播种机
研发单位: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该装备突破了大蒜单粒精量取种、鳞芽直立播种技术,发明的以大蒜单粒双槽式取种勺为核心部件的链勺式排种器,实现了大蒜单粒精量播种;发明的锥形大蒜鳞芽方向控制装置,实现了大蒜鳞芽芽尖方向的定向投种;发明的圆盘驱动鸭嘴式直立栽种机构,实现了大蒜鳞芽向上直立播种。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累计推广5000余台,新增产值1亿元,新增利润3000万元,极大提高了大蒜生产机械化水平。
闪电新闻记者 钱云飞 于兴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