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毗深圳,邻香港,秀美山城数凤岗;唱山歌,舞麒麟,客侨薪火代代传;在东莞地图的最南端,屹立着一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客侨魅力小镇,它低调务实,在每个时代都迸发出勃勃生机,被称作“客家第一珠玑巷”。
今天,由东莞广播电视台与东莞市人民 *** 地方志办公室联合摄制的系列报道《东莞影像志》,带大家到凤岗看看。
凤岗镇地处东莞市东南端,东、南、西三面紧邻深圳。全镇总面积82.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9万多人,常住人口35万多人,还有3万多名华侨分布在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著名的客侨之乡。
据《凤岗镇志》记载,凤岗,古称塘沥洞。凤岗人的祖先都是移民而来,主要讲白话和客家话,白话系人口从粤北的南雄逐迁到广州地区,宋末元初再迁到凤岗,有800多年历史;而客家话语系人,由福建和江西南迁到粤东,再迁来凤岗,至今400多年历史。虽然客家人到凤岗开垦的时间稍晚,但是却凭借着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精神,后来者居上,从客居变为主导,这一点,从分布在凤岗镇各个村的碉楼上,就最能体现。
为了生存发展,凤岗的客家人飘洋过海,到东南亚及南美洲等地谋生,赚钱后就回乡置业。凤岗碉楼一般都呈四方型,最矮的为两层,最高的为八层。
凤岗镇文物管理员张飞雁:“ 清朝末期的时候,这里已经有很多华侨外出打工,回来建楼的,所以建的楼就有一些西洋的建筑艺术的特色在里面。主要其实还是防御,旧社会比较动乱,有事发生,可以跑到里面去。楼上面的枪眼是全方位的,射击比较方便,所以就建得比较高。”
凤岗客家人的发展壮大,还因为崇文重教。迴龙庵可以算是凤岗最早的客家人文化交流中心。
凤岗镇文物管理员张飞雁:“ 乾隆五十年的时候建起来的,供学子学习之用。迴龙庵里面的23个碑,记载很多事情。”
清嘉庆十五年,凤岗客家人在迴龙庵成立兴贤文社,每年五月初十进行会考,选拔出前三名参加科举考试。此外,凤岗书室众多,随着岁月的变换,这些书室逐步转变为学校。
改革开放后,凤岗再次凭借团结奋进、克勤克俭的客家精神,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和资源优势,从穷乡僻壤到后来居上,综合实力跃居东莞市各镇街前列。
目前,全镇拥有外资企业550多家、民营企业6100多家、个体商户13000多家。未来,凤岗在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蓝图中,提出了“3+1+1”五重并举的工作推进新目标,届时,一个资源集约、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福泽民生的新凤岗,必将迎来世界新的瞩目。
记者:冯旭 梁汉君 潘少均